豈不是嘿嘿
相傳明朝正德嘉靖年間,一位叫供春(一說龔春)的小書童在宜興金沙寺觀察到僧人以細(xì)土制壺,從而得到啟發(fā),隨后他仿照樹瘤的形狀制作了一把紫砂壺,這把壺便是供春壺。據(jù)說留存下來的供春壺少之又少,因此,供春壺成為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收藏品。
民國期間,宜興人士冀老漢以制作陶具為營生,雖然戰(zhàn)亂四起,但冀老漢一家卻相安無事,家人其樂融融。冀老漢憑借著制陶手藝,賺得了一家人的口糧。
這日,幾名官兵來到冀老漢的鋪子,自稱是潘大帥的手下,應(yīng)潘大帥的要求,命令冀老漢制作一把供春壺。冀老漢表示自己只會制作陶盆陶碗,根本不會制作什么供春壺。當(dāng)兵的哪聽得了冀老漢的解釋,斜著眼告知冀老漢,若十天之內(nèi)制作出供春壺,潘大帥獎賞二十塊大洋;若制不出壺,影響大帥的雅興,冀老漢全家充軍。說罷踢碎了門前的陶罐揚長而去。
畢竟這些當(dāng)兵的不是吃素的,想必也是說到做到的主兒。冀老漢雖然沒有制作過供春壺,但為了一家老小的性命,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冥思苦想。他將自己關(guān)在工坊,不允許任何人進(jìn)入,以便鉆研供春壺的制作工藝。
十日期限已到,當(dāng)兵的上門取壺。冀老漢將壺交給這些當(dāng)兵的,看著這些人離開的背影,冀老漢長舒一口氣,軟軟地坐在椅子上……
三天后,一位西裝革履的先生來到冀老漢的鋪子。這位先生自稱是潘大帥的幕僚,是位日本人,叫安森德勃。他向冀老漢轉(zhuǎn)交了潘大帥的獎賞,并愿出高價收藏冀老漢手中的供春壺。
冀老漢表示自己沒有什么供春壺,為潘大帥制壺實屬無奈之舉,只能根據(jù)地方傳說,依葫蘆畫瓢才制作出這把供春壺。
安森德勃從西服里側(cè)掏出一張畫稿,向冀老漢展示。冀老漢看了眼這張畫稿,只見畫稿上畫著一把供春壺,和自己制作的供春壺一模一樣。看著冀老漢不解的表情,安森德勃告訴冀老漢,明朝嘉靖年間,東南頻出倭亂,安森德勃的祖先也隨著日本浪人來到中國,其祖先喜愛茶道,誤打誤撞來到宜興,機(jī)緣巧合下一見供春壺的真容,欲以重金購買,卻遭到壺主人的拒絕,為此請人畫像,以此寄托對供春壺的喜愛之情。
安森德勃稱,冀老漢若不是藏有真品,定然不會制作出與畫像一模一樣的供春壺,其手藝精湛,與畫像不差毫厘,所以判斷冀老漢手中定有真品供春壺。
冀老漢搖了搖頭,表示自己根本聽不懂安森德勃的話,并示意安森德勃離開自己的鋪子。
安森德勃不為所動,告知冀老漢,雖然他制作出的供春壺近乎完美,但此壺仍有瑕疵。潘大帥非愛壺懂壺之人,所以看不出其中的問題,但安森德勃世代傳承茶道,對品壺一事也是深諳此道。原來供春壺講究“出水迅速,斷水利落”,但冀老漢著急為潘大帥制壺,且工期較短,也就只做出個外表,至于壺內(nèi)的細(xì)節(jié)確實有些不盡人意,若拿此壺泡茶定會出現(xiàn)問題。冀老漢聞聽之余,頭上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些許冷汗。
安森德勃又說道,若冀老漢愿意將手中的供春壺轉(zhuǎn)讓給自己,不光能得到相應(yīng)的錢財,同時他也不會將制壺中的細(xì)節(jié)問題告知潘大帥,以保冀老漢全家平安。否則,他會告知潘大帥,到時冀老漢逃不過欺瞞之罪。
冀老漢聞聽之后,無奈地?fù)u了搖頭,告知安森德勃給自己一個月期限,到時候可上門取壺。
一個月過后,安森德勃又來到冀老漢的鋪子。冀老漢將一個錦盒遞給他,安森德勃打開錦盒,只見一把樹瘤形狀的供春壺,其色澤溫潤,形狀怪異,壺嘴、壺把和蓋鈕三點一線。安森德勃迫不及待地將壺取出盛水倒出,只見其出水迅速,斷水利落,不掛水滴。好壺!安森德勃心里默念道。正當(dāng)安森德勃將壺放回錦盒之時,門外沖進(jìn)了一隊士兵,為首的副官告知冀老漢:奉潘大帥命令,冀老漢制壺有缺,欺辱潘大帥不懂壺,現(xiàn)將冀老漢全家入牢關(guān)押。隨即將冀老漢全家?guī)ё?。冀老漢臨走之際,望著這把供春壺,個中滋味難以表達(dá)。
安森德勃回到府上,慢慢地把玩供春壺,然后取出一份佳茗投入壺中,倒出茶湯,細(xì)細(xì)品味。好茶配好壺,他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若冀老漢全家問罪,身陷囹圄,那天下就沒有能制作供春壺的匠人了,到時候,這把供春壺就成為孤品,就更能體現(xiàn)這把壺的無價之名。他越想越開心,繼續(xù)品飲壺內(nèi)的茶湯。片刻,安森德勃突然覺得心口絞痛,隨之面露痛苦,一口暗紅色的鮮血從嘴里噴出?!坝卸?!”安森德勃應(yīng)聲倒下,在斷氣之余,還是緊盯著這把供春壺,不肯閉眼。
兩年后,潘大帥被國民革命軍打敗,冀老漢一家也解除牢獄之災(zāi)。夜里,冀老漢進(jìn)入工坊,爬上房梁,從梁上取下一個竹筐,打開裹了幾層的粗布,燭光下顯現(xiàn)的,是一把供春壺!
冀老漢手里有兩把供春壺,一把是祖上世代相傳的,一把是自己在一個月期限內(nèi)全心仿造的,當(dāng)然安森德勃取走的是仿品。至于安森德勃為何突然暴斃,是因為冀老漢在制壺之時,泥料為毒藥所浸,開壺之際又刷上劇毒,因此安森德勃帶走的是一把名副其實的毒壺。
冀老漢走出工坊,回到屋內(nèi),對著祖宗牌位焚香叩頭,隨后打開案臺的族譜,其中一頁寫道:冀亮,生于嘉靖二年。嘉靖四十一年,因倭人索壺不得,而遭毒害,后世子孫勿忘此仇……
選自《故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