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朝交聘中的殿前都點檢司人員

      2021-03-25 15:58:56張寶珅
      大連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金朝完顏世宗

      張寶珅

      (吉林大學 文學院中國史系,吉林 長春 130012)

      金朝用武得國,但金與周邊政權在大多數(shù)時間內是通過交聘方式往來的。對此,學界已進行較深入探討①相關論著主要有:金宋交聘方面,趙永春《金宋關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李輝《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與周立志《南宋與金交聘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北大學,2010年)等;金夏交聘方面,藍朝金《金夏關系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臺灣師范大學,2006年)、王耀彬《夏金交聘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北方民族大學,2016年)與馬旭俊《金夏關系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7年)等;金麗交聘方面,玄花《金麗外交制度初探》(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07年)、鞠賀《金朝遣高麗使臣群體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8年)與胡傳志《金與高麗交聘考補》(《內江師范大學學報》2019年第5期,第27-46頁)等。上述論著以金與他國交聘為主要研究對象,所論涉及聘使類別、交聘禮儀與聘使構成及特征等問題。。但目前尚未有學者單獨將金朝宮廷機構人員在交聘中的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如以“肅禁御、尊天子、備不虞”[1]2308為建置初衷之殿前都點檢司在有金一代便頻繁參與交聘。據(jù)《金史·百官志二》記載,大體至金世宗、章宗時,殿前都點檢司內職官包括殿前都點檢、殿前左副都點檢、殿前右副都點檢、殿前都點檢判、知事一員、殿前左衛(wèi)將軍、殿前右衛(wèi)將軍、殿前左衛(wèi)副將軍、殿前右衛(wèi)副將軍、符寶郎、左右宿直將軍與左右振肅,此外,殿前都點檢司還轄有宮籍監(jiān)、近侍局、器物局、尚廄局、尚輦局、鷹坊、武庫署、武器署等宮中局署,諸局署內職官主要有提點、使、副使令與直長[1]1253-1257。這些殿前都點檢司人員或出使他國,或接待外使,在金朝交聘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擬以梳理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在金朝交聘中的活動為切入點,冀望從中管窺宮廷人員具有的特質。

      一、金朝出使活動中的殿前都點檢司人員

      自金熙宗設置殿前都點檢司,該衙署官員便經(jīng)常充任使臣②金朝遣使存在“借官出使”現(xiàn)象,即使臣原本在金朝為A官,但臨時以B官頭銜出使。金使“借官”現(xiàn)象較為普遍,殿前都點檢司官銜亦在“被借”范圍內。李氏朝鮮修《高麗史》所記金使官銜多為借官,宋人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思陵錄》《宋會要》以及元修《宋史》所記金使官銜亦多為借官,因而在缺乏金方(主要是元修《金史》)文獻佐證情況下,本文不將上述史籍所載帶殿前都點檢司銜之金使視為研究對象。③另可查供職宣徽院者23人次,尚書省者16人次,翰林院者12人次,樞密院(包括都元帥府)者5人次,御史臺者5人次,大宗正府者3人次,吏、戶、禮、兵、刑、工部者依次為7、8、5、3、12、5人次,諫院者5人次,大理寺者3人次,太常寺者2人次,武衛(wèi)軍者2人次,秘書、太府、少府監(jiān)者依次為2、6、2人次,東宮官屬4人次,親王府官屬2人次,侍衛(wèi)親軍名號官員4人次,另有供職勸農司、國子監(jiān)、都水監(jiān)、衛(wèi)尉司者各1人次;供職地方各級建置機構者38人次,其中,諸京留守1人次、諸府官員18人次、轉運司官員6人次、統(tǒng)軍使3人次、招討使2人次、提刑使1人次、州節(jié)度使5人次、州防御使1人次、州刺史1人次。,出使對象涵蓋南宋、西夏與高麗。根據(jù)現(xiàn)有材料,出使時實質官銜可查的,金遣南宋使臣合計209人次,其中供職殿前都點檢司者31人次,占比達14.8%,高于其他各衙署官員出使頻次③。金遣南宋使臣一般由正使與副使組成。在殿前都點檢司官員參與的31次出使行動中,22次是充任正使,這一數(shù)字同樣高于其他各衙署。出使時實質官銜可查的金遣西夏使臣合計70人次,其中供職殿前都點檢司者32人次,幾近半數(shù),遠高于其他各衙署官員出使頻次①另可查供職宣徽院者7人次,尚書省者4人次,翰林院者2人次,御史臺者2人次,吏、戶、禮、兵、刑部者依次為3、1、1、3、1人次,國子監(jiān)者2人次,太常寺者2人次,東宮官屬2人次,親王府官屬2人次,供職大理寺、武衛(wèi)軍、隆慶宮、記注院、少府監(jiān)者各1人次,另有州刺史1人次。。出使時實質官銜可查的金遣高麗使臣合計69人次,其中供職殿前都點檢司者11人次,所占比例為15.9%,低于宣徽院的19人次,但高于其余各衙署官員出使頻次②另可查供職尚書省者4人次,翰林院者4人次,登聞檢院者2人次,大宗正府者2人次,大理寺者3人次,太常寺者2人次,都水監(jiān)者2人次,吏、戶、禮、兵、刑部者依次為3、2、3、2、1人次,親王府官屬3人次,供職御史臺、太子東宮、武衛(wèi)軍、勸農司、秘書監(jiān)者各1人次,另有地方總管府判官1人次。。除卻使臣,金朝使團還包括一定數(shù)量的隨從人員,如金遣南宋使團除正使和副使外,大致還有“都管二人,書狀官二人,上節(jié)七人,中節(jié)十四人,下節(jié)三十九人”[2]109,其中亦有殿前都點檢司人員。泰和三年(1203)九月壬申,章宗“以刑部尚書承暉等為賀宋生日使”,使團內便有殿前都點檢司下近侍局奉御完顏阿魯帶[1]261。但由于史籍對使團“三節(jié)人從”著墨有限,尚不清楚每次出使時隨行殿前都點檢司人員的具體數(shù)目。

      由于金與南宋堪為敵國,而與西夏、高麗為宗藩封貢關系,故金遣三國使臣無論實質職位品秩,抑或借官品秩,均有較大差別。僅就出使的殿前都點檢司官員而言,使南宋者以從三品殿前左、右副都點檢為主。其中,前者9人次,后者10人次。(只有章宗朝殿前左副都點檢石抹仲溫是以副使身份入宋,其余18人次均為正使)正三品殿前都點檢2人使宋,均為正使。除長貳官外,殿前都點檢司內尚有一些中級官員使宋,包括從四品殿前左衛(wèi)將軍、右衛(wèi)將軍,共6人次;從五品近侍局使與宮籍監(jiān),共4人次。其中,除完顏禪赤曾在殿前左衛(wèi)將軍任上充正使,余下中級官員使宋時均為副使。在出使西夏方面,殿前都點檢司使臣以從五品宿直將軍數(shù)量占絕大多數(shù),為21人次。從四品殿前右衛(wèi)將軍2人次,正五品符寶郎③有關金朝符寶郎之品秩,參見張寶珅:《金代符寶郎考論》,《宋史研究論叢》第25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420頁。2人次,從五品鷹坊使2人次、近侍局使、尚輦局使、尚廄局使、器物局使各1人次,從六品武器署令1人次。出使高麗的殿前都點檢司官員數(shù)量少于出使西夏者,選派官員實質品秩似亦稍低于后者。目前僅可見正五品符寶郎2人次,從五品宿直將軍4人次,尚輦局使1人次,從六品近侍局副使、尚輦局副使、宮籍副監(jiān)與武庫令各1人次。

      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參與出使歷經(jīng)一定變化過程。目前可查的最早出使的殿前都點檢司官員是在熙宗皇統(tǒng)二年(1142)④藍朝金《金夏關系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臺灣師范大學,2006年,第215頁)與馬旭俊《金夏關系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7年,第125頁)均以尚輦局使完顏衷為天眷三年(1140)冊封西夏使,此說值得商榷。按,《金史·熙宗本紀》:天眷三年(1140)五月,“詔冊李仁孝為夏國王”(《金史》卷4《熙宗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75頁),未言使臣姓名;《金史·完顏衷傳》:“衷,……大定中,收充閣門祗候,授代州宣銳軍都指揮使?!倪w引進使,兼典客署令,改尚輦局使?!瓕橄膰趵钊市⒎鈨允?,歷寧海、蠡州刺史,入為大睦親府丞。除順義軍節(jié)度使,……移鎮(zhèn)鎮(zhèn)西。泰和六年,致仕,卒”(《金史》卷66《完顏衷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563頁),據(jù)此,完顏衷當活躍于世宗、章宗朝,熙宗時尚未入仕。故,或《完顏衷傳》有誤,或另有一完顏衷曾為冊封夏國使。此情況下,尚輦局使完顏衷并非明確無誤的天眷三年(1140)冊封夏國使。,但以殿前都點檢司官員出使在熙宗朝與海陵王在位前期并不常見。自正隆元年(1156)起,殿前都點檢司官員才大量充任使臣,此時亦逐漸形成以宿直將軍出使西夏之慣例。世宗即位后,仍多遣殿前都點檢司官員出使,并將選派范圍擴展至殿前都點檢司各級官員及其內各衙署。章宗初,繼續(xù)以殿前都點檢司參與出使,但在明昌六年(1195)至承安三年(1198),4年間并未有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充任使臣見載。承安四年(1199)五月,章宗“以宿直將軍徒單仲華為橫賜夏國使”[1]251,殿前都點檢司方再次成為使臣的主要來源衙署。

      金朝遣使他國多有固定名目,如“賀生辰使”“賀正旦使”“橫賜使”“報諭使”“吊祭使”“告喪使”等。若無特殊情況,金朝要定期、按時派遣上述名目使臣,并參與對方組織的相關禮儀活動,具有一定禮節(jié)性質,故亦稱“常使”或“禮儀使”。此外,金朝還有因事而置之使臣,一般稱為“泛使”,諸使臣名目亦大體表明使臣出使的主要任務。但在出使過程中,使臣同樣肩負“隱”性使命,其核心便是為金國爭取實質利益,并探知他國內情。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在出使中的具體作為便圍繞上述內容展開。

      目前所見出使的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多為常使。其中,12位充任賀宋正旦使,13位充任賀宋生辰使,1位充任赴宋吊祭使,1位充任赴宋告喪使,1位充任報諭宋國王登位使,10位充任橫賜夏國使,22位充任賀夏國生日使,3位充任橫賜高麗使,7位充任賀高麗生日使,1位充任高麗王冊封使。上述70余位人員基本順利完成禮儀規(guī)定程序下的出使任務①使臣出使過程中“失體”“有罪”屬于較嚴重過錯,多會受到懲罰,并記錄于史。如海陵王正隆五年(1160)四月甲寅,以“宿州防御使耶律翼使宋失體,杖二百,除名”。(參見《金史》卷5《海陵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11頁。)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十一月,“以大興尹璋為賀宋正旦使”,由于“大興尹璋使宋有罪,杖百五十,除名,仍以所受禮物入官”。(參見《金史》卷7《世宗本紀中》,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60頁。)目前未見殿前都點檢司使臣被處罰的記載。。另有3人為泛使:殿前左副都點檢完顏宗賢充任正使,于皇統(tǒng)二年(1142)三月,“歸宋帝母韋氏及故妻邢氏、天水郡王并妻鄭氏喪于江南”[1]78。殿前左副都點檢完顏仲為報問使,于大定五年(1165)二月入宋[1]1656。殿前左副都點檢完顏侃,于章宗泰和八年(1208)七月為諭成使赴宋議和[1]1480。此3人出使所承擔的均為涉及金宋關系之重大使命,為金宋3次停戰(zhàn)議和作出應有貢獻。

      對于出使過程中的“隱”性使命,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同樣較為出色地完成。在爭取國家利益方面,隆興和議前后,金、宋就“受書禮”展開一系列外事交涉[3]。在大定五年(1165)為報問使出使南宋前,完顏仲專門就“與宋主相見禮儀”請世宗指示,世宗明確表示:“宋主親起立接書,則授之?!盵1]1656入臨安后,雙方果然圍繞如何受書而“商議禮數(shù)”,然數(shù)日“未定”,以致推遲朝見孝宗日期,孝宗君臣堅持不依前制由孝宗親下御榻受書,完顏仲秉承世宗旨意,“堅持不可。……相辯論十余日,不決”[4]。最終,在宋太上皇趙構斡旋下,方才“一一如禮”[1]1656。早在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十月,宋將“任天錫復商州,執(zhí)其守完顏守能”[5]。完顏仲此次出使,又一任務便是將被宋人俘虜?shù)耐觐伿啬艿热私踊?,“求守能及新息縣令完顏按辰于宋,遂與俱歸”[1]1691。由于完顏仲使宋期間不辱使命,因而返金后,世宗“嘉之。轉都點檢,兼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1]1656。在刺探他國內情方面,雖然史籍未見殿前都點檢司使臣有所作為,但隨完顏承暉一同使宋的奉御完顏阿魯帶曾探查出韓侂胄北伐之謀。泰和三年(1203)十月,“奉御完顏阿魯帶以使宋還,言宋權臣韓侂胄市馬厲兵,將謀北侵”,可惜章宗力圖維護金宋通好局面,在阿魯帶上奏此事后,反“怒,以為生事,笞之五十,出為彰德府判官”[1]261。

      綜上所述,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在金朝出使活動中扮演較重要角色:許多殿前都點檢司官員作為使臣出使南宋、西夏與高麗,其頻次冠絕各衙署。由于各政權地位不同,出使南宋之殿前都點檢司官員多為三品,出使西夏與高麗者多為五品。殿前都點檢司官員開始大量充任使臣始于海陵王正隆年間,其后雖有數(shù)年未參與出使,但至章宗末,殿前都點檢司基本是使臣最主要的來源衙署。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在出使過程中基本未辱使命,甚至常行有益于金朝之作為。

      二、金朝接待外使活動中的殿前都點檢司人員

      金朝殿前都點檢司人員不僅參與出使,亦常負責一些接待外使事務。金人對本國接待外國使臣的具體內容語焉不詳,但宋人使金后往往撰“語錄”載旅程見聞,其中敘及金國對外使之接待。大體來看,金人接待宋使會有“接伴”“館伴”“送伴”等主要流程,在“館伴”期間,金帝多會賜宴宋使,席間有“宴射”活動。世宗大定十年(1170)三月,“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世宗生辰萬春節(jié),世宗便“命護衛(wèi)中善射者押賜宋使射弓宴”[1]146。另據(jù)程卓《使金錄》,殿前都點檢司官員在衛(wèi)紹王大安四年(1212)亦充“伴射”[6]453。由此可見,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可能經(jīng)常參與宋使“宴射”活動。

      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參與伴射,本是金朝對外展示女真人勇武素質的良機,但現(xiàn)有史料記載下的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在金朝中后期的伴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大定十年(1170)三月,世宗“命護衛(wèi)中善射者押賜宋使射弓宴”,結果是“宋使中五十,押宴者才中其七”?!白o衛(wèi)中善射者”如此低下表現(xiàn)對世宗觸動較大,世宗“謂左右將軍曰:‘護衛(wèi)十年出為五品職官,每三日上直,役亦輕矣。豈徒令飽食安臥而已。弓矢不習,將焉用之?!盵1]146這種尷尬情形在金后期再次發(fā)生,有學者評價程卓《使金錄》是目前為止對女真人在射弓宴上屢射不中現(xiàn)象“最為詳細之記錄”[7],其“主角”便是衛(wèi)紹王大安四年(1212)時的伴射“昭勇大將軍、殿前右衛(wèi)將軍完顏守榮”[6]453。作為殿前右衛(wèi)將軍,完顏守榮“掌宮禁及行從宿衛(wèi)警嚴”,并“總領護衛(wèi)”[1]1254,騎射能力理應高于普通護衛(wèi)。但據(jù)程卓所載,守榮“自午初射……連不中”,乃至南宋副使趙師嵒“先中的”,“次館伴副使完顏良弼中角花,(程)卓繼中角花”,在眾人紛紛射中后,“館伴正使張仲仁及伴射完顏守榮方中”[6]453。守榮如此低劣表現(xiàn)明顯不符合金國借“宴射”彰顯武力的初衷,甚至有損國威。因而在“射至黃昏”,宋使“屢傳示禮成,請止”的情況下,守榮仍“迫晚不肯已,再乞勉射一次”,但還是“師嵒連中的。虜人至是皆脫箭”[6]453。雖然史籍中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在伴射宋使時的表現(xiàn)不為金帝滿意,但金帝屢以其參與伴射,似說明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已代表當時金廷較高騎射水平。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在金朝中后期伴射中的作為雖顯消極,但當時女真人整體騎射水平都處于下降狀態(tài),不能依此否定殿前都點檢司伴射之人在熙宗、海陵王乃至世宗朝前期伴射中可能發(fā)揮的正面作為。

      殿前都點檢司人員亦是金帝接見來使時儀衛(wèi)的主要成員。如樓鑰載其使金朝見世宗時,見“殿前都副點檢完顏仲、烏古論元忠二人,各執(zhí)柱斧,率其徒十人立御榻兩旁,東西向。榻后近侍八人,各執(zhí)其物”[8]。另外,殿前都點檢司屬吏亦參與館伴外使,《金史·禮志十一》載西夏使至,金國所差館伴人員中有“監(jiān)察、奉職、省令史各一”[1]878,其中奉職便是殿前都點檢司下近侍局人員。對于與西夏地位相當?shù)母啕?,金國亦派遣奉職作為館伴成員,章宗泰和四年(1204)正月乙丑朔,高麗賀正旦使的傔人“以小佩刀割梨廡下巡廊”,便為館伴的“奉職見而糾之”[1]2888。

      三、金朝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參與交聘的原因

      對于金朝使臣的選派標準與特點,前賢認為統(tǒng)治者多會從民族屬性、家世出身、官職品級與個人能力等幾方面進行綜合考量①參見李輝:《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10--112頁;王耀彬:《夏金交聘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北方民族大學,2016年,第72--73頁;鞠賀:《金朝遣高麗使臣選派考論》,《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第104-111頁。。就殿前都點檢司官員而言,其充任使臣不僅大體符合使臣選派的普遍標準,同時也具有一定自身特點與優(yōu)勢。

      第一,金朝出使外國的大臣,既承擔金政權賦予的外交使命,又維系雙方關系,因而多以皇帝信賴且能力被認可之人充任。作為最具權勢的御前機構,殿前都點檢司以皇帝為主要服務對象,其內官員經(jīng)常與皇帝接觸,無疑多是皇帝親信。作為親信,除能領會并秉承皇帝心意外,殿前都點檢司人員亦便于向皇帝反饋外交信息,如前文所述,奉御完顏阿魯帶就可直接向章宗奏言南宋動態(tài)。另外,長時間的接觸使得皇帝對殿前都點檢司官員的能力有一定了解。如世宗便多次對殿前都點檢司官員作出評價:對于久仕于殿前都點檢司的完顏仲,世宗認為其“宿衛(wèi)嚴謹,每事有規(guī)矩”,供職“禁近,小心畏慎”[1]1656-1657;對于完顏襄,世宗言其“為人甚蘊藉……其公勤如此。若襄之才豈多得哉!”[1]2087而對完顏宗尹,世宗則言:“卿年少壯,而心力多滯。前任點檢、京尹,勤力不怠,而處事迷錯?!盵1]1674章宗亦對殿前左副都點檢完顏弈能力有所評價,諭之“汝非有過人才,第以久次遷授。當謹乃職”[1]1569。正是基于這種主觀層面的信任以及對殿前都點檢司官員能力的了解,金帝方將殿前都點檢司視為使臣選任的重要機構。

      第二,殿前都點檢司官員具有適合參與交聘的相應素質。由于出使之人在出使過程中需完成一系列禮儀規(guī)范,且其作為官方使臣,代表金朝政府與皇帝,絕不可有失禮行徑。海陵王正隆五年(1160)四月,宿州防御使耶律翼便因“使宋失體,杖二百,除名”[1]111。相比之下,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多熟識禮儀典制。結合《大金集禮》《金史·禮志》《金史·儀衛(wèi)志》記載來看,殿前都點檢司屬員不僅是金朝皇帝儀衛(wèi)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在諸如大禮、大朝會、朔望常朝、行幸及郊廟祀享等禮儀活動中承擔一定職責??梢?,雖然殿前都點檢司人員以出身武弁世家的女真人為主,但其所具有的禮儀職能使得司屬人員知禮、懂禮,即使金朝禮儀與他國不盡相同,亦不至于冒昧失禮。另一方面,正如金國接待宋使設有“宴射”,南宋亦以此招待金使。出使南宋的殿前都點檢司官員以殿前副都點檢為主,兼有殿前都點檢與殿前左右衛(wèi)將軍,與其他衙署官員相比,這些職位的任職者身為皇帝“衛(wèi)隊長”,應具有高過其他衙署官員的騎射能力與勇武素質。簡言之,從文武素質兩個維度考量,殿前都點檢司官員均適合充任使臣。在接待外使方面,金朝統(tǒng)治者對參與接待的人員素質也有一定要求。據(jù)許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記載,早在太宗時,金國便已制定一系列選擢接待人員的標準:“虜中每差接伴、館伴、送伴、客省使,必于女真、渤海、契丹、奚內人物白皙詳緩能漢語者為之,副使則選漢兒讀書者為之。”[9]至熙宗以降,金朝各項制度逐漸成熟,選派接待人員亦更注重素質,此也是殿前都點檢司主掌“伴射”的原因。

      第三,皇帝也將遣派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參與交聘視為對其相關人員的一種間接物質獎賞。在出使方面,南宋歷來對金國來使賞賜頗豐?!督ㄑ滓詠沓半s記》載:“北使至闕,……大凡到闕、朝見、燕射、朝辭、密賜,大使共得中金千四百兩,副使八百八十兩,衣各三襲,金帶各一條;都管上節(jié)皆銀四十兩,中、下節(jié)皆三十兩,衣一襲,涂金帶副之。迄今并循此例?!盵10]《金史》則載:“凡使宋者,宋人致禮物,大使金二百兩,銀二千兩,副使半之,幣帛雜物稱是?!盵1]1986章宗時耶律履路伯達作為副使使宋,其所得財物甚至達到“金二百五十兩、銀一千兩”[1]2139。前賢通過金銀錢換算,推斷這筆財富大致相當于金朝一品官員5年俸祿所得[2]111-112。即使非正使和副使人員,亦可得豐厚財物,如大定二十八年(1188),世宗遣使赴宋吊祭宋高宗,以耶律履為讀祭文官①參見(宋)周必大:《周益公文集》卷12,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第535頁。相關事跡考證可見和談:《〈金史〉闕載耶律履使宋事跡考補》,《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第14--18頁。,其“得金直千萬”[11]。若是出使西夏、高麗,對方亦允許使節(jié)貿易或直接予以饋贈。如出使夏國的使節(jié),可“住于京師驛館,依官買賣”;夏國還允許賜予來使大小“物件若干”[12]。高麗方面,除賜金使宴席與茶點酒食外,亦常有財物贈與使臣。大定二十九年(1189)十一月丁丑,章宗遣移剌邴使高麗,其間高麗王便“賜金帶”[13]。相應地,在接待來使時,金國人員也與對方有經(jīng)濟往來。如此豐厚的物質回饋,被金朝皇帝視為對出使之人的間接物質賞賜,世宗便曾直言使宋是對使臣的一種嘉獎②金人魏子平先后兩次使宋,世宗言:“使宋無再往者,卿昔年供河南軍儲有勞,用此優(yōu)卿耳?!眳⒁姟督鹗贰肪?9《魏子平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976頁。。對于殿前都點檢司人員來說,其是皇帝近臣,理應得皇帝優(yōu)待,而且司屬人員日常工作確實辛勞,作為“群仆侍御之臣”[1]2829,需終日盡心侍奉帝王,可謂殫精竭慮,所謂“押宿之官、上番之士,終日驅馳,加之饑渴,已不勝倦。更使徹曙巡警,露坐不眠,精神有限,何以克堪”[1]2134?;诖?,皇帝派遣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參與交聘以作酬勞。

      第四,殿前都點檢司參與交聘,足以彰顯金朝對交聘雙方關系的重視。在攻滅遼與北宋后,金朝開始以天下正統(tǒng)自居,無論是對待藩屬國西夏、高麗,還是臣侄之國南宋,交聘禮節(jié)過程中體現(xiàn)的尊卑秩序,無疑是金國詮釋自身地位的最好方式,故金朝統(tǒng)治者對交聘一事尤為重視。由此來看,殿前都點檢司不僅是國家官僚機構,同時也具有皇帝私人衙署性質,其下人員帶有皇帝“家臣”色彩,以之參與交聘,既能彰顯朝廷對雙方外交的重視,也足以表明皇帝與對方和平交往的心意。

      簡言之,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在金朝參與交聘并不是皇帝猝然起意,而是出于多方面考量的結果,殿前都點檢司官員具有符合參與金朝交聘的“雙向”特質:對內,其深得皇帝了解與信任,能力素質堪當外交使命;對外,作為皇帝御前近臣,其足以及時反饋皇帝外交信息,并可以彰顯金帝對交聘對象之重視。由于出使往往有豐厚經(jīng)濟回報,金朝皇帝未嘗不將此視為對殿前都點檢司官員的一種間接物質褒獎。

      四、結 語

      殿前都點檢司在金朝交聘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不僅是使臣來源的主要衙署,亦在接待來使時發(fā)揮職能。具體地看,除在金朝中后期“伴射”南宋使臣時表現(xiàn)較難堪外,目前見載的參與交聘的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基本順利完成金朝賦予的外交使命。這充分說明皇帝以之參與交聘不失為一種正確舉措。當然,殿前都點檢司在金朝參與交聘并不是皇帝猝然起意,而是出于多方面考量的結果:皇帝的信任與了解,自身能力素質堪當使命,可以獲得豐厚回報作為間接賞賜,以及衙署性質,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殿前都點檢司人員參與交聘也一定程度體現(xiàn)出金朝是以女真舊俗結合中原漢制構建國家體制的特色——國家官僚與皇帝“家臣”的雙重屬性使得殿前都點檢司官員于公于私均適合外事活動。同理,出于大同小異的原因,另一轄有眾多供奉機構的御前衙署宣徽院是又一廣泛參與金朝交聘的部門。

      猜你喜歡
      金朝完顏世宗
      “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過程探微
      ——兼論 “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者之爭
      金朝酋邦社會形態(tài)下勃極烈官制始末
      最后一個金國皇室后裔部落
      新傳奇(2019年3期)2019-02-16 01:52:22
      SPECTER OF THE TIANJIN MASSACRE
      漢語世界(2016年3期)2016-11-16 08:20:39
      試析渤海世族家族與金朝皇權統(tǒng)治
      金朝與西夏盜竊法比較研究
      《陷遼記》中遼世宗祭奠對象考辨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ilot Mental Workload Based on Flight Simulation System
      論金世宗的納諫與用人
      金朝銅錢貨幣流通貯藏形態(tài)管窺
      中國錢幣(2015年6期)2015-11-18 02:28:15
      互助| 当阳市| 太保市| 千阳县| 双柏县| 定远县| 新源县| 三台县| 连州市| 大港区| 盐城市| 顺昌县| 长泰县| 梓潼县| 依安县| 土默特右旗| 泗洪县| 罗山县| 赤壁市| 桑日县| 福海县| 泾阳县| 碌曲县| 台州市| 石屏县| 乐陵市| 岱山县| 乌鲁木齐市| 五原县| 韶山市| 饶平县| 古丈县| 东平县| 静安区| 株洲市| 清镇市| 丰台区| 海城市| 河源市| 繁峙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