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志聰 陳思洋 朱茂勇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教育現代化;江蘇行動
2020年12月4日,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政府扶貧工作辦公室主辦,鹽城市教育局、射陽縣委縣政府承辦的全省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提升工作現場會在鹽城市射陽縣舉行。此次會議旨在深入貫徹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fā)的《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guī)劃》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強弱項的若干措施》,全面落實《全省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提升行動方案》任務要求,大力推進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高質量發(fā)展?,F將會議討論交流情況綜述如下。
一、優(yōu)化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資源配置
1.擴大農村義務教育優(yōu)質資源供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人力資源等支持投入,“義務教育有保障”得到有效落實,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在“有學上”的基礎上“上好學”。2019年全省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545所,增加學位42.8 萬個,開工建設量達到近年之最。2020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計劃新建改擴建學校350所,重點支持新建改擴建農村學校100所。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建339所,竣工169所,交付130所,增加學位33.3萬個。從全省來看,義務教育學校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班級已經“清零”,56人以上的大班額班級561個,占班級總數的0.32%,全省整體達到了國家規(guī)定的“將大班額比例控制在1%以內”的要求。
2“標準化建設”為農村學校發(fā)展托底。
2016年,全省啟動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監(jiān)測,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全面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目前,全省近90% 的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定辦學標準,實現了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持續(xù)改善。在校舍安全方面,農村學校校舍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全省義務教育學?!靶I岱峡拐鹪O防要求”達成度為96.25%,比上年提升2個百分點。在生活設施方面,城市和農村學校的“生活設施配備”達成度分別為96.41%、97.26%,農村學校的達成度高于城市。其中,農村學校的“冷熱飲用水配備”和“宿舍床位配備”達成度接近100%,“食堂餐位配備”和“浴室配備”的達成度均超過90%。在圖書裝備方面,農村學校指標達成度為88.68%,較上年提升7.2 個百分點。在信息化裝備方面,農村學校指標達成度為84.65%,較上年提升4個百分點,而在衛(wèi)生保健室和心理健康教室配備方面,農村學校“衛(wèi)生室(保健室)配備”指標達成度為63.90%,較上年提升9個百分點。
3. 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改造升級”工程。
針對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2014年起,我省實施江蘇省全面改善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項目規(guī)劃(2014—2018年)。截至2019 年4 月底,已竣工項目學校4408所,已竣工項目數8168個,竣工面積2184萬平方米,占改薄五年規(guī)劃校舍建設總面積的121.2%;已竣工建設室外運動場1058 萬平方米,占改薄五年規(guī)劃室外運動場建設總面積的128.54%。全省累計支出校園校舍建設經費563.71 億元,占改薄五年規(guī)劃總投入的138.74%。完成設施設備購置學校5671所,完成設施設備購置140.68億元,占改薄五年規(guī)劃設施設備采購總額的127.41%。2019年起,我省全面實施新階段薄改即義務教育薄弱環(huán)節(jié)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項目,規(guī)劃總投資212.0 億元。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已開工面積達規(guī)劃總面積的100%,校舍竣工率、設備設施采購完成率均已超過75%。
二、聚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育質量建設
1.信息化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高品質發(fā)展。
一是啟動“名師空中課堂”項目建設。統(tǒng)籌全省名優(yōu)教師和優(yōu)質課程兩大資源,為全省中小學生提供“一對一”精準補短提優(yōu)等服務。目前,“名師空中課堂”已經實現13個市中小學校全覆蓋,注冊網絡端用戶774萬人、電視端用戶590萬人,中小學教師用戶40.7萬人,在線課程資源1.5 萬節(jié),智能解析參考題8300 多萬條。二是啟動“城鄉(xiāng)結對互動課堂”項目建設。聚焦課堂教學主陣地和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城市優(yōu)質學校和農村小規(guī)模學?!耙粚σ粚”的結對幫扶,把“名師授課”與“實時輔導”結合,實現城鄉(xiāng)學校同步共享優(yōu)秀名師課堂、同步共享優(yōu)質課程資源等。三是打造一批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工作室通過信息化手段搭建網絡學習共同體,計劃三年內建成約500個網絡名師工作室,涵蓋幼兒園、中小學及職業(yè)教育領域。
2.多措并舉補齊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缺口。
“十三五”期間,全省制訂《江蘇省鄉(xiāng)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2015—2020 年)》,通過鄉(xiāng)村教師“領雁工程”、定向師范生培養(yǎng)、職稱評聘向鄉(xiāng)村教師傾斜等政策,全面加強鄉(xiāng)村教師隊伍建設。從2016年開始,全省啟動鄉(xiāng)村教師支持計劃,通過“縣來縣去、有崗有編、提前錄取、定向培養(yǎng)”的方式,每年為鄉(xiāng)村學校培養(yǎng)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鄉(xiāng)村教師。截至2020年,已經在全省招收鄉(xiāng)村教師定向生13107 人,分別由江蘇師范大學、南通大學、揚州大學、淮陰師范學院、鹽城師范學院、南京曉莊學院、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9所高校承擔培養(yǎng)任務。2020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發(fā)《關于新時代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提出要確保鄉(xiāng)村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實際工資收入水平高于同職級城鎮(zhèn)教師工資收入水平。
3.城鄉(xiāng)牽手激發(f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活力。
為了讓農村學生享受同樣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全省大力推行“城鄉(xiāng)學校手牽手”“名校+”等行動,以城區(qū)優(yōu)質小學、初中為龍頭,積極組建教育集團和教育協(xié)作片。城區(qū)龍頭學校與農村學校實行強弱結對,學科教學計劃、備課、作業(yè)設計與批改等教育教學活動同步進行,考核捆綁、質量包保。比如,射陽縣的“城鄉(xiāng)學校手牽手”活動,一方面強化師德師能,提升教師幸福指數,以系列規(guī)范性文件為指南,持續(xù)深入推進“雙創(chuàng)一爭”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實施鄉(xiāng)村教師領雁、農村校長助力等一系列工程,提高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培育站、新青教師工作坊覆蓋率。另一方面依托教育集團和教育協(xié)作片,進行課程共建、師資互派、研訓聯動、文化共建、質量共進等,使結對農村學校發(fā)展特色定位準確,讓農村百姓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將優(yōu)質學校辦到家門口”的紅利。
三、強化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精準幫扶
1.提高困難學生幫扶精準度。
2019年,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省扶貧辦、省殘聯等六部門聯合出臺《江蘇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實施辦法》,明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機構與職責、認定依據、認定程序、資助標準等,進一步提高學生資助精準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的標準為小學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學校最高檔次標準資助。生活補助經費平均資助比例為在校學生總數的8%,其中,蘇南地區(qū)為6%,蘇中地區(qū)為8%,蘇北地區(qū)為10%。按照城鄉(xiāng)低保家庭特殊困難學生資助政策,2020 年,小學補助標準由1000 元提高到1500 元,初中補助標準由1250 元提高到2000元,全省義務教育因貧失學、因貧輟學的情況已經全部消除。
2.堅定控輟保學核心任務。
2018 年,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控輟保學做好疑似失學兒童情況核查和勸返復學工作的通知》,從建立健全控輟保學工作機制、提高教學質量控輟、落實扶貧工作控輟、強化保障機制控輟、實現動態(tài)監(jiān)測、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進一步明確控輟保學工作要求,切實把控輟保學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同時,對照教育部下發(fā)的疑似輟學學生情況數據,全省依據戶籍地信息,梳理下達到全省13個設區(qū)市,區(qū)分到屬地,并建立雙月報制度,實行清單管理和銷號制度,明確各地責任。2019年5月教育部反饋的12478名全省疑似輟學學生已全部清零。
3.完善學生資助信息化建設。
經過多年來的持續(xù)升級更新,全省基本形成了學生資助信息化建設“三全”模式,即用戶對象全,系統(tǒng)以省市縣校四級資助工作人員操作為主,學生直接申請為輔,實現了資助對象全覆蓋;項目管理全,實現了包含國家資助、地方政府資助、學校資助、社會資助在內的各學段資助項目管理全覆蓋;工作流程全,實現了學生申請、審核管理、經費撥付的全覆蓋。在全方位、立體化構建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基礎上,全省著力搭建覆蓋各學段、各資助項目的“一平臺兩信息庫”,即江蘇省學生資助申請平臺、江蘇省特殊困難學生就學信息庫和江蘇省歷年受助學生信息庫。省教育廳聯合省扶貧辦、省民政廳、省殘聯等部門,健全“省、市、縣”三級協(xié)同聯動機制,建立聚焦建檔立卡、低保等5類特殊困難學生群體信息共享機制,并依托“江蘇省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完善全省各學段特殊困難學生就學信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