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國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強調(diào)“以兒童的發(fā)展需要為本”的理念,提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探索適宜的學前兒童游戲化體育教學模式,促進學前兒童的健康與發(fā)展,也正是基于新的《綱要》的思想去指導學前兒童的體育教學。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兒權利宣言》和《兒童權利公約》明確提出,游戲是兒童的一項基本權利,學前教育機構有責任為實現(xiàn)這項權利為兒童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學前兒童早期運動與健康,是一個應該引起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通過學前兒童游戲化體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促進兒童的主體發(fā)展,以達到如下目標:
1、通過對運動強度、運動量的適度控制,來發(fā)展孩子的運動素質(zhì)和促進身體機能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促進孩子的肺活量、心功能的提高。
2、通過對游戲內(nèi)容、方法的合理安排,發(fā)展學前兒童的速度素質(zhì)、投擲、跳躍能力,靈活性、平衡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及快速反映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前兒童健康水平的目標。
一、小澤基本資料
(一)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姓名:小澤
性別:男
年齡:5歲10個月
出生年月:2014年8月11日
出生時體重:7斤2兩 身長:52厘米
目前體重:26.5kg 身高:113厘米
(二)研究對象的家庭背景和成長史
1、家庭收入情況:2014年家庭平均月收入1萬以上。
2、嬰幼兒喂養(yǎng)情況:
4個月以前的主要喂養(yǎng)方式為純母乳,從5個月開始添加泥糊狀食品,分別有蛋黃泥、菜泥和果泥。最早添加的固體食品是肉泥和蛋羹。
3、從小到大都是由祖輩的外公外婆主要負責生活教養(yǎng)。
(三)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xiàn)
1、飲食行為:小澤的吃飯速度相對于班中的其他幼兒還是比較快地,而且食欲好,喜歡吃零食和甜食,在臨睡前一小時內(nèi)還會進食奶類制品以及零食(水果、點心及糖果)。
每周進食下列食物的次數(shù)分別如下
2、生活行為:成澤每天的睡眠時間為晚上9點——次日早上7點,白天的午睡時間為2小時,一天的總睡眠量為12小時。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為3小時,假期里的運動量和平時差不多。
(四)研究對象的評估與診斷
說明: “中位數(shù)”,表示處于人群的平均水平;如果在“-1sd~中位數(shù)~+1sd”即:中位數(shù)上下一個標準差范圍之內(nèi),屬于“正常范圍”,代表了68%的兒童;如果在“(-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數(shù)上下兩個標準差范圍之內(nèi),則定義為“偏矮(高)”,代表了27.4%的兒童;如果在“(-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數(shù)上下三個標準差之內(nèi),則定義為“矮(高)”,代表了4.6%的兒童。極少兒童在三個標準差(<-3sd>+3sd)之外(比例小于0.5%)。
根據(jù)表格內(nèi)容顯示,70個月齡的男童正常的身高體重為116.3厘米,20.75kg,小澤目前體重為26.5kg,身高為113厘米,身高在“-1sd~中位數(shù)之間,屬于因此身高屬于正常范圍,體重在“+1sd~+2sd”即:中位數(shù)上下兩個標準差范圍之內(nèi),因此體重為偏胖。
二、干預的思路和方案設計
通過學前兒童游戲化體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促進兒童的主體發(fā)展,以達到如下目標:通過對運動強度、運動量的適度控制,來發(fā)展孩子的運動素質(zhì)和促進身體機能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促進孩子的肺活量、心功能的提高。
游戲化教學方式在體育活動中是有其特定的對象內(nèi)容的并不是所有的內(nèi)容都適合用。具體內(nèi)容框架和知識的整合見圖體育活動中基本活動:
兒童運動減肥方法應選擇中小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運動強度以50~60%最大心率為宜。肥胖兒童開始運動時心率可稍低些,如100~110次/分。運動時間不少于20分鐘,每周3~4次。隨著適應能力的提高,應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運動次數(shù)。根據(jù)小澤的體重超標指數(shù),現(xiàn)設計了以下幾個游戲內(nèi)容:
三、干預的過程和對象的行為表現(xiàn)
(一)問題呈現(xiàn)階段
腹部是由許多肌肉組成, 平時的活動就很少。而東方人的脂肪特別容易囤積在下半身,如果吃得太多又不運動,肚腩更易形成。小胖子的贅肉一般在肚子一圈最能體現(xiàn)。
墊上運動分別鍛煉上腹部和下腹部,通過加強這些部位的活動達到消耗脂肪的目的。在訓練過程中,通過局部用力,運動脂肪乃至分解。而經(jīng)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將脂肪轉化成肌肉。
這一系列的墊上運動放在30分鐘的全身運動后進行。由于脂肪要在運動30分鐘后才被消耗,因此,要消除局部脂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全身運動后進行局部的針對訓練。尤其是腹部,只有這種針對性的訓練,才能有效消除囤積的脂肪。同時,為孩子們設計的墊上運動不用于其他,只要在能力范圍內(nèi),做得越多越好。加上腿部的鍛煉,使得孩子的腿部肌肉也得到了拉伸鍛煉。
但是在正常開展運動時,小澤一開始的參與性還是比較高的,隨之的重復的“技能性”操作逐漸讓他感到了無趣,很多孩子在游戲了一段時間后就不斷地有想要休息的想法。
(二)措施應對階段
1、活動交替相結合
墊上運動(一)和墊上運動(二)其實都是借助墊子進行活動,但是形式還是有些兩樣的,一個注重的是腿部的鍛煉,一個則是腰部力量的鍛煉,既然孩子們對于重復的“技能性”操作產(chǎn)生了乏味,那么我們試圖更改了游戲的形式,將兩者墊上運動進行了結合,比如說將球從腰部穿過后再用腳踢上面垂掛的易拉罐,一來是增加了運動的強度,二來是變換了游戲的形式,孩子們會感到更新穎?;顒幼兏螅⒆觽兊挠螒驎r間由原來的10分鐘休息一次延長到了15分鐘休息一次,出現(xiàn)出汗和肌肉酸痛的情況更明顯了。
2、游戲趣味要增加
如跳舞毯的游戲活動也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一個人的舞蹈總是覺得那么單調(diào),而且里面的節(jié)奏圖在跳了幾次之后孩子就有些厭倦了,還說“我閉著眼睛也能跳?!笨磥硎菚r候腰增加難度和趣味性了。于是我決定再邀請一位身材偏重的幼兒和小澤一起來進行比賽性質(zhì)的跳舞,小澤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fā)出來了,而且更換了節(jié)奏圖的展示形式后,對他有了一定的難度,但是他還是非常愿意去不斷地嘗試的。
(三)措施效果階段
經(jīng)過一學期的運動鍛煉,小澤的體重有了明顯的改善,腰部力量也有所提高,原來的彎腰碰觸地面的動作現(xiàn)在對于他來說更容易做到了。在每學期的保健體檢稱重及量身高后發(fā)現(xiàn),小澤的體重為21kg,身高為110.3厘米,身高在“-1sd~中位數(shù)之間,屬于因此身高屬于正常范圍,體重在“(-1sd~中位數(shù)之間)因此體重也趨于正常范圍內(nèi)。
四、干預結果及討論
通過問卷、調(diào)查表、現(xiàn)場觀察準確發(fā)現(xiàn)幼兒園保教人員,家長、肥胖兒在園及在家的促肥胖危險因素,利用家長、兒童對幼兒園老師要求的重視,學齡前兒童行為可塑性強的特點,將矯正寓于日常教育、生活活動中。增加肥胖兒童的運動量無疑成了本案例中最優(yōu)選的方法。
增加肥胖兒童的運動量,如角色游戲時鼓勵肥胖兒童多扮演來回走動的活動量較大的理發(fā)師、餐廳服務員、上下車的乘客等;督促肥胖兒做操時動作到位;戶外活動時少站立觀望,盡可能動起來;利用各種有趣的體育小游戲達到更高的運動量。成澤原先的體重:20kg 身高:107.2厘米,目前體重:21kg 身高110.3,肥胖程度有了明顯的改善。
五、反思
積極開展有趣豐富的運動,增強體質(zhì)運動應該是增強孩子體質(zhì)的有效途徑。但對肥胖的孩子而言,單一的運動很快就會乏味,因此讓運動有趣起來,豐富起來,就可以引起孩子多運動的積極性。
1、提供充足、有趣的器械:
經(jīng)常收集各種瓶子、盒子、箱子,又利用幼兒園中的其他運動器械,為孩子創(chuàng)設各種運動游戲情景。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這些本身體制就比較差的肥胖兒,剛開始的這段時間里運動時間要短,要避免劇烈運動,速度也要慢一些。還要在運動后及時幫孩子換衣物,補充一些淡鹽水。以后隨著孩子運動能力的增加,在時間、運動量、要求上要逐漸調(diào)整。
2、持之以恒,家園共進
孩子在幼兒園的運動是有限的,孩子在家這段時間也要充分利用,鼓勵孩子和家長持之以恒。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在園中進行的體育游戲的材料,供孩子在家中使用,還給家長參考,自己去收集可以組織運動游戲的材料
通過游戲化的體育活動使肥胖兒在敏感期養(yǎng)成有益于體重控制的良好行為習慣,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梁久學:《健康體育教育模式應用及其對幼兒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04)。
2、涂相仁:《論學校健康體育教育》,《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03)。
3、曹東明:《體育游戲增強趣味性的嘗試》,《教育導刊》,1999,(S3)。
4、魏春麗:《幼兒體育游戲與心理發(fā)展》, 《體育師友》,2003,(03)。
5、王愛君:《就地取材豐富體育游戲活動》,《學前教育》,2001,(03)。
6、王廷俊:《試析選編體育游戲的基本原則》,《中國學校體育》,2004,(05)。
7、王愛君:《就地取材豐富體育游戲活動》,《學前教育》,2001,(03)。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南門幼兒園 盛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