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麗 張東成 遼寧省人民醫(yī)院 (遼寧 沈陽 110015)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自動化腹膜透析治療復方感冒制劑引起藥物性腦病的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本院8例腹膜透析患者在家自服復方感冒制劑后出現(xiàn)藥物性腦病的臨床資料。結果:8例腹膜透析患者使用復方感冒制劑后出現(xiàn)藥物性腦病,入院后均采用自動化腹膜透析機進行連續(xù)循環(huán)24h腹膜透析,精神癥狀消失。結論:腹膜透析患者服用復方感冒制劑易出現(xiàn)藥物性腦病,自動化腹膜透析治療藥物性腦病有效。
終末期腎臟病患者行腹膜透析過程中,會因為自身營養(yǎng)代謝失衡或營養(yǎng)物質流失,出現(xiàn)新陳代謝紊亂、體質衰弱、抵抗力或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作為一種常見病,在透析患者中更容易發(fā)生,復方感冒制劑(主要有效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及金剛烷胺)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感冒藥物[1,2],由于是非處方藥物,患者可在藥店自行購買,通常未在臨床醫(yī)師的指導下用藥,使用的劑量及療程經(jīng)常不規(guī)范,極其容易發(fā)生藥物過量,高濃度的金剛烷胺穿過血腦屏障,對神經(jīng)造成損害,導致藥物性腦病,既往藥物性腦病多采用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療[3],近年來隨著自動化腹膜透析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自動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的醫(yī)療指征也不斷擴大,對APD的新應用也有了進一步的研究,APD在急性腎損傷、終末期腎病的緊急透析、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術后過渡期、難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毒、藥物性腦病等新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4]。本次研究對本院8例腹膜透析患者藥物性腦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APD治療藥物性腦病的臨床療效。
選取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8例腹膜透析患者服用復方感冒制劑而發(fā)生藥物性腦病,其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年齡45~60歲,平均(62±12.8)歲,腹膜透析時間為1~5年,平均(3.18±1.33)年,慢性腎衰竭病因分別為:糖尿病性腎病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例,高血壓性腎病1例。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為本院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方案為CAPD(持續(xù)性不臥床腹膜透析)5例,CCPD(持續(xù)循環(huán)式腹膜透析)3例,在家出現(xiàn)咽痛、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低熱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未就診,在家自行服用復方感冒制劑,服用劑量為1~2粒日三次或日四次口服,在服用過程中出現(xiàn)胡言亂語、瞻望、幻視、神志不清、抽搐等癥狀;就診住院后均完善系統(tǒng)檢查,抽血化驗排除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頭部影像學檢查及神經(jīng)內科會診排除新發(fā)腦血管疾病、腦炎等疾病,所有患者既往無癲癇及其他精神疾病病史。
患者服用復方感冒制劑的成分主要為對乙酰氨基酚、金剛烷胺、咖啡因、撲爾敏,開始服用后出現(xiàn)藥物性腦病癥狀時間為3~6d,平均(4.43±1.01)d,2例為3d,3例為4d,2例為5d,1例為6d。
2例患者出現(xiàn)四肢抖動,言語不清,3例患者出現(xiàn)幻視,煩躁不安,3例患者出現(xiàn)癲癇樣抽搐。
入院后立即停用復方感冒制劑,改為自動化腹膜透析機持續(xù)循環(huán)腹膜透析,自動化腹膜透析機為美國百特自動化腹膜透析機器Baxter,腹膜透析液采用百特1.5%腹膜透析液5L或2.5%腹膜透析液5L,腹膜透析方案為每次1200~1800mL留腹,每次循環(huán)3h,每日交換8次,同時予保持呼吸道通暢,地西泮、丙戊酸鈉控制抽搐、癲癇樣發(fā)作,積極抗炎、營養(yǎng)支持對癥治療。
8例患者經(jīng)自動化腹膜透析機連續(xù)循環(huán)腹膜透析后,癥狀均緩解,時間為2~5d,平均(3.43±1.01)d。
慢性腎衰竭維持性透析患者由于營養(yǎng)代謝失衡、抵抗力下降、貧血、容量負荷過重,更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治療需要應用多種藥物,其中大部分藥物以原形或代謝產(chǎn)物的形式從腎臟排泄,而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降低了藥物在體內的排泄,引起藥物蓄積[5]。維持性透析患者常常存在低蛋白血癥,導致藥物結合率下降,血漿游離藥物濃度升高,同時尿毒癥患者體內毒素分子引起血腦屏障受損,細胞膜通透性增高,導致腦脊液藥物濃度升高,引起藥物性腦病。使用相關藥物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神經(jīng)精神癥狀,需及時排除新發(fā)腦血管意外、血電解質、酸堿水平紊亂、低血糖、腦膜炎等其他疾病后,確診為藥物性腦病[6]。
感染是終末期腎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腎衰竭維持性透析患者更易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市場上多種感冒藥為非處方藥物,容易購買,故很多慢性腎衰竭、維持性透析患者未在醫(yī)生指導下,在藥店購買自行服用。引起精神癥狀的主要成分是金剛烷胺,主要由腎臟排泄,腎功能正常時半衰期為11~15h,腎功能不全者為24h,嚴重腎功能損害及長期透析患者可達7~10d,90%以上的藥物以原形隨尿排出,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失眠、幻覺、精神混亂、運動失調,部分患者可表現(xiàn)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過度中毒劑量時可出現(xiàn)驚厥,嚴重的情緒或其他精神改變[7]。
既往的大部分研究及病例報告是有關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藥物性腦病的治療,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對藥物性腦病的治療均有效[3],而對腹膜透析患者藥物性腦病的報告較少,雖然腹膜透析替代部分腎功能,但對藥物的排泄率很差[8]。腹膜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病患者替代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和血液透析相比較,其主要特點為居家透析,對設備和醫(yī)務人員依賴少,費用比血液透析相對較少,故對交通不便、偏遠地區(qū)的患者更有利。隨著腹膜透析技術的發(fā)展,自動化腹膜透析機誕生,用自動化腹膜透析機替代手工,在睡眠中完成自動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 sis,APD),該方法全程自動化,減少了手工操作的時間,能保障患者順利進行日間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更好的回歸社會,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患者和醫(yī)生的選擇。發(fā)達國家腹膜透析患者中APD的比例已超過50%,我國臺灣地區(qū)超過40%,而在我國大陸APD起步較晚,比例僅為0.3%[9]。近年來,國內已有學者對自動化腹膜透析的新應用進行研究,APD在急性腎損傷、終末期腎病的緊急透析、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術后過渡期、難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毒、急性胰腺炎等新領域中具有應用價值,腹膜透析具有持續(xù)溶質交換、保護殘余腎功能、對中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好等優(yōu)點,APD用于中毒患者,可有效清除相對分子>10000的毒素[4]。應用APD治療藥物性腦病,避免了以往行中心靜脈插管進行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從而避免了中心靜脈臨時管導致的血栓、菌血癥等并發(fā)癥。
本文中腹膜透析患者均采用APD治療復方感冒制劑引起的藥物性腦病,效果良好,但病例數(shù)較少,仍需要更多更大型的臨床研究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