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婉詩
你我各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后仍各有一個蘋果;你我各有一種思想,交流后便各有兩種思想。
———蕭伯納
“對不起,你落選了。“
我還是失去了參加市里鋼琴比賽的機會。滿心失落中,那個大舞臺漸行漸遠,最終消逝在一片朦朧里。
周末,我一如往常地去琴室練琴,只是拖沓的腳步怎么也踩不準那清越琴聲的節(jié)拍。
老師坐在琴前試音、調(diào)弦,臉色平和、神情專注,一縷碎發(fā)別在耳后,清爽溫婉。
“來吧。”她溫和地笑著,喚我上前。
她拍拍我的肩,示意我先聽她示范。悠揚的琴聲瞬間在琴房里響起,十指起落如蹁躚的粉蝶。我癡癡觀望。
這首曲子,她彈得嫻熟,我只覺得動聽,且與我的琴聲不同,更自如悠揚。
彈到情深處,她的頭隨著節(jié)拍而動。一段高亢的旋律后,曲調(diào)陡然回轉(zhuǎn),淺唱低吟,像是凝了一簇化不去的愁緒,在這小小琴房里輕盈回旋。她微微低垂著頭,似乎在一個獨屬于她的舞臺上傾情演出,物我兩忘,魅力四射。
一曲畢。
她含笑望著我,指尖摩挲著手心,輕輕地喘息,從悠揚的琴聲里慢慢走出來。
“我彈琴的時候,便只有我和琴?!彼袂檎鎿吹卣f。
我內(nèi)心一顫:不讓榮辱與明暗覆在真心的表面,不被身外之物蒙蔽愛琴的慧眼,這才是演奏者的至高境界吧。
“你來試試?!彼呐奈医g在一起的指頭,站了起來。
坐在琴桌前,我試著拋開雜念,把落選的傷感拋諸腦后。不知不覺,我越發(fā)投入,漸入佳境。曲調(diào)變化萬千,一時潺潺如溪,一時歡悅?cè)瑛Q,一時激昂如訴。在翻飛的指間,我似乎看見了更美的事物———真摯的愛琴的心。
隱隱地,我聽見老師在和著旋律輕輕擊掌,到節(jié)奏急促的地方,她也很激動,快速地擊掌,引領著我,不容許我猶豫。
樂曲戛然而止。我抬頭,撞上她欣喜的目光。
“其實,對于愛琴的人,哪里不是舞臺呢?”她眨了眨眼,“你是自己最好的聽眾?!?/p>
原來,她都知道了。
望著她淺笑的眸子,憂愁一掃而空。我猛然想起了《紅樓夢》中林妹妹的一段話:“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里面……”我后知后覺,其實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心不外想,氣血和平”。
我想,我讀懂了她對我的無聲教誨。只有擁有寧靜平和的內(nèi)心,才能夠隨時隨地大放華彩。
這是一次琴與琴的交流,更是情與情的交織,心與心的交匯。
教師點評
習作內(nèi)涵深刻,描寫的既是一次彈琴的經(jīng)過,更是“情與情的交織,心與心的交匯”,讓“我”領悟了彈琴的最高境界———“心不外想,氣血和平”,從比賽落選的陰影中走出來。文章語言形象生動,流暢細膩。如“琴聲變化萬千,一時潺潺如溪,一時歡悅?cè)瑛Q,一時激昂如訴”,化無形為有形,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體現(xiàn)了老師琴技的高超;如她“坐在琴前試音、調(diào)弦,臉色平和、神情專注,一縷碎發(fā)別在耳后,清爽溫婉”,描寫了老師的神態(tài),凸顯了文章主旨———“只有擁有寧靜平和的內(nèi)心,才能夠隨時隨地大放華彩”。
(付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