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云 李亞男
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教學中,雖然新課改得到了大力推廣,但依然有部分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僅關注學生對學科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忽視了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因此,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學科常常不受人們重視,導致學生在道德建設過程中很容易誤入歧途。鑒于此,要想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教師就需要加強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利用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強化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其中,自主學習模式是以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身心特點為出發(fā)點,遵循“以生為本”“全面發(fā)展”等理念來開展的教學方法,能夠在優(yōu)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快速發(fā)育的階段,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關鍵時期。結合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他們的預習能力至關重要,為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自主學習模式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預習,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就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有大致的了解,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難點,通過針對性的聽講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與效率;另一方面則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全面推動學生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的提升與發(fā)展。
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查找文獻——總結成果”這三步來完成課前的自主預習。首先,學生需要自行閱讀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同時明確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與核心,并整理好對應的教學內容,劃分其中的重點部分。其次,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從教學內容的關鍵詞入手,借助網(wǎng)絡平臺,自主搜尋情緒控制方面的課外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資料,進一步了解情緒的定義、種類、出現(xiàn)的原因等知識點。最后,總結自己的預習成果,對其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標記,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合作探討,或求助于教師,以此來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在建立自主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學課堂是主陣地,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中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合作分析與探討,而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也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與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模式不同,自主學習模式強調學生教學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自行支配,讓學生嘗試對教學問題進行自主分析與探究。只是學生的學習能力畢竟有限,對很多知識點的理解還不夠透徹、掌握也不夠充分,依然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明確自身引導者的角色,不過多干涉學生的思考過程,只在必要的時候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進行完善和補充,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本質形成更加清晰且全面的認知,并結合實際案例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同時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
課堂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生已經(jīng)將教學的所有內容都掌握了,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對學生的課上學習成果進行鞏固,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掌握與運用,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好基礎。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運用自主學習模式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布置不同難度的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復習,讓學生可以在自主完成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依然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的教學為例,學生在通過課前自主預習和課上自主探究,對教學內容有全面的了解與掌握之后,還要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默寫知識點的課后作業(yè),通過對比自己的課堂筆記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體系,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模式之一,能夠在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自主預習、課上自主探究、課下自主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可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建立完善的自主學習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