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梅 盧克磊
課后習題是統(tǒng)編本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以往版本教材的課后習題相比,它對學生訓練的目標指向更清晰,并能夠從學生能力提升的整體性方面進行設計,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梯度發(fā)展,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日常課后習題教學中,許多教師重視程度不夠,只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一做就算完事,并未發(fā)揮這些課后習題應有的教學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真正落實編者意圖,發(fā)揮出課后習題承載的教學價值,助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借助課后習題,精準定位教學目標
統(tǒng)編本教材中的課后習題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編排的,不同的課后習題隱含著對學生不同的教學目標指向。因此,對于課后習題,教師要從單元整體目標和學生學情出發(fā),整體把握,精準設定教學目標。這樣教學,教師才能引領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高效學習。
教學《花的學?!罚ㄈ昙壣蟽裕┻@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本單元語文要素和這一課的課后習題以及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這篇課文的特點,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結合課后習題一,落實有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體會文本的語言美。
2.結合課后習題二,落實
“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的要素目標。
3.結合課后習題三,進行隨文練筆。學習用課文的表達形式進行寫話練習,體會習作表達的樂趣。
在這里,目標1“有感情朗讀課文”是貫串于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必要訓練,目標2和3是緊扣本單元語文要素和這一課的特點提出的,契合了學生的學習需要,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見,對于統(tǒng)編本教材中的課后習題不是讓學生讀讀做做就算完事,教師還要站在單元整體和整個年段目標的基礎上,結合課后習題,精準設計教學目標,這樣引領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生的學習效果更明顯。
二、借助課后習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語文教學引領學生學什么?學生需要達到什么要求?課后習題已經(jīng)為教師指明了方向。教學時教師要緊扣課后習題設計核心問題,以啟發(fā)學生思考,統(tǒng)領整個課堂,可以讓學生真正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如在教學《盤古開天地》(四年級上冊)一文時,雖然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但由于《盤古開天地》一文開篇就是寫盤古開天地的經(jīng)過和結果的,使得許多教師在一開始引領學生進行整體感知的時候就會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那么,怎樣才能提出統(tǒng)領全文的問題,真正引發(fā)學生思考呢?結合本文課后習題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默讀課文,說說讀了課文之后你心中的盤古是什么樣的?”“在盤古給你留下的印象中,哪些是你認為最神奇的地方呢?”最后,在學生對課文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把盤古開天地的過程說一說。這樣借助課后習題對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重組或者細化,更為貼近學生,令其對課文的理解也在問題引領下走向了深刻。
在《盤古開天地》一文的教學中,教師以課后習題為抓手,適當對其進行統(tǒng)整與分解,這樣教學直奔課文中心,使學生的目光一開始就聚焦到盤古的形象以及文章中讓讀者感到最為神奇的地方,學生的學習效果顯著。
三、借助課后習題,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
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是學生高效閱讀的前提和保證。好多課后習題為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教師要憑借這些習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灰雀》(三年級上冊)一課的時候,課后習題三中提出:“從哪里能看出列寧和小男孩喜愛灰雀?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然后和同學交流?!边@道習題其實指向的是文本信息提取,對三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有了閱讀中提取信息的學習經(jīng)驗,因此,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結合課后習題,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自主去發(fā)現(xiàn)。在教師充分放手的前提下,學生們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了課文第1自然段中“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边@句話里面的“每次、都、經(jīng)常帶面包渣和谷?!背浞直砻髁肆袑帉胰傅南矏?。還有第2自然段中的“……列寧又來到公園……找遍了……”中的“又、找遍”也說明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而關于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的描寫,由于學生已經(jīng)有了提取列寧喜歡灰雀信息的學習經(jīng)驗,他們也就可以很快找到文中相應的描寫之處。
這樣借助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學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學生也從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列寧和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
四、借助課后習題,引領學生學習表達
一篇文章的好壞與作者的表達直接相關,在教學中,從小培養(yǎng)學生對表達的品評能力可以為學生的習作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以課后習題為抓手,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品評,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語言表達,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
如在《蟋蟀的住宅》(四年級上冊)一課的課后習題中,有這樣一道習題:“課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說說這樣寫的好處。讀下面的片段,想想在表達上與課文有什么不同?!边@道習題是基于表達特點提出的,對學生來說,文章好在哪里他們經(jīng)常會說不上來,當教材中指出讓學生以比較閱讀的形式來學習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就會發(fā)現(xiàn):在法國作家法布爾筆下的《蟋蟀的住宅》一文中,由于作者主要采用了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給讀者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而且這種語言表達形式還明顯增加了對蟋蟀的親近感,所以讀起來覺得更為輕松活潑,幽默風趣。而在英國麥家文的《昆蟲》片段中,對蟋蟀的描寫則是采用直接說明的方法描寫了蟋蟀的外形、體色、發(fā)聲器、產(chǎn)卵器等,語言具有表達準確的特點,但在語言的生動有趣方面明顯不如法國的法布爾。由此學生可以看出同樣的描寫對象,不同的描寫方法與語言風格,其表達效果也有很大區(qū)別。教師引領學生就課后習題進行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教材中關于語言表達的習題還有許多,有指向詞語品析的,有指向句子結構的。教師要就課后習題引領學生仔細品味感受,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五、借助課后習題,積極落實語文實踐
語文是實踐性課程,如何實踐?怎樣實踐?一些課后習題已經(jīng)為學生指明了方向與路徑。教師應仔細研讀這些課后習題,發(fā)現(xiàn)這些課后習題中隱含的一個或幾個關鍵點,然后再讓學生在具體的過程中實施與落實,那么則可以使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如在《爬山虎的腳》(四年級上冊)一文的課后習題中,有這樣的要求:“要寫好觀察日記,必須仔細地觀察事物并做好觀察記錄?!睆倪@道課后習題來看,它對學生的練筆要求不是隨堂練筆,不是讓學生馬上實施的,而是一個階段性的觀察、練筆的過程。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選定好自己準備觀察的植物,然后運用“連續(xù)地”“細致地”觀察植物的方法進行觀察,并且注意在每次觀察之后把自己發(fā)現(xiàn)這些植物有哪些變化記錄下來。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自然也隨之得到提升。
對于教材中的課后習題,教師要予以重視與挖掘,發(fā)現(xiàn)它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方面的價值,并使其切實得到落實。只有這樣的實踐訓練,才是有效的、有價值的。
教師要能精心研讀教材,找到課后習題與課堂聯(lián)系的紐帶與突破口,引導學生高效學語文。這樣教學,不僅可以真正發(fā)揮出課后習題的教學價值,而且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北城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