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建忠
(臺州科技職業(yè)學院,浙江 臺州 318020)
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的功能是培養(yǎng)學生開發(fā)設計制造塑料模具的能力,在塑料生產操作過程中能維護保養(yǎng)模具的能力,以及根據塑料模具的類型進行選配注塑設備的能力。本課程要以“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學習為基礎,同時要與“成形設備”、“金屬材料和熱處理”和“模具制造工藝學”這三門課程相銜接。本課程在培養(yǎng)機械類、機電類、近機類工程技術人才的全過程中,具有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增強學生的模具設計與制造的理論基礎,提高學生對機械類及其相關工作的適應性,培養(yǎng)其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云班課是一款十分智能的課堂互動軟件,教師可以通過云班課和學生進行答疑、提問、互動、討論等活動,幫助用戶更加快捷地教學、聽課。
1)課程主要內容。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的主要內容有:(1)認知塑料性能(2)認知塑料制品結構(3)注射模結構認識(4)分型面及澆注系統(tǒng)設計(5)成型零部件設計(6)模架選型(7)推出機構設計(8)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設計(9)溫度調節(jié)系統(tǒng)。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塑料的性質與工程分類、掌握塑料成型方法、具有編寫塑料成型工藝卡片、合理選擇注射機類型的能力;能應用學過的設計知識通過查閱和使用有關設計手冊和參考資料,設計、制造中等復雜程度的模具,為設計、制造復雜塑料模打下基礎;具備正確安裝模具、調試工藝和操作設備的能力,會分析和處理試模過程中產生的有關技術方面問題的能力。
2)云班課實施步驟。在整門課程內容編排上,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的安排課程內容。在每個模具設計制造項目內容的編排上,按照實際生產過程進行編排,即對塑料件零件圖進行工藝性分析、繪制塑料件圖、對模具結構進行初步設計、確定成型部分尺寸、確定塑料??傮w設計方案、塑料??傮w設計的主要內容、比較模具總體設計方案、繪制模具總裝圖和零件圖。總體思路:課前,在“云班課”平臺向學生推送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進行預習;課中,運用“云班課”開展問卷調查、頭腦風暴、小組討論、課堂作業(yè)等課堂活動;課后,在“云班課”布置課后作業(yè)。
(1)課前推送資源。知識目標:塑料知識;塑料成型設備知識;塑料模塑工藝知識;塑料模具結構設計知識。能力目標:1.能應用塑料流變基礎理論,分析模塑成型工藝條件;2.能應用學過的設計知識通過查閱和使用有關設計手冊和參考資料,設計、制造中等復雜程度注射模具;3.會選擇塑料成型設備的規(guī)格、協(xié)調塑料成型設備與模具的關系,思政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勇于探索問題的學習風氣。課前利用積累的教學資源,在云班課后臺上傳資源如教學課件、視頻等,讓學生提前觀看做好預習。如在課前上傳塑料產品知識、塑料模具設計基礎知識等等。
(2)課中。運用“云班課”開展簽到、投票、討論、答疑、頭腦風暴、測試練習、分組任務、作業(yè)等課堂活動。
課題引入[1]:展示電瓶車零件和摩托車零件的產品圖片,要求識別兩件樣品的材料;查閱樣品材料各具有哪些獨特物理和化學性能;掌握簡單的塑料識別方法;掌握兩種材料各自具有的成型特性。
講解聚合物分子的結構特點[2]:聚合物分子結構的組成;對塑料的特征溫度的理解;牛頓型流體與非牛頓型流體的區(qū)別;常用塑料性能的了解。
對具體塑料產品判斷塑料品種、了解相關塑料物理和化學性能、判斷流體特性[3]:將學生分組,對分配的塑料產品進行相關判斷,運用相關的聚合物知識,判斷該塑料品種的物化性能和加工性能,并說得出該塑料的流體特性,并從結構上進行解釋,為后續(xù)的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做好知識鋪墊。
總結[4]:組長對各小組的判斷情況進行總結,將有關的塑料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及流體特性寫成詳盡的報告,并對教師進行逐個匯報,教師針對每一組的報告進行講解,針對每一組的報告優(yōu)缺點進行 點評。
(3)課后。布置課后作業(yè),上傳到云班課,學生在一周之內做出回答,并上傳到云班課平臺,教師對每一份作業(yè)做出正確的點評和打分,學生可以觀察自己作業(yè)的評分并進行再學習。
傳統(tǒng)的課程考核基本都是包含平時成績、實踐成績、考試成績,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折算。運用云班課平臺后,作業(yè)的過程經過信息化改革后,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由于云班課平臺的作業(yè)形式多樣,非常豐富,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也比較積極地參加,因此著重提高了平時成績的比重。由于平時的作業(yè)都是按照頭腦風暴、課堂作業(yè)、問答等形式進行,對每個學生的作業(yè)都可以進行經驗值打分,因此非常容易進行量化衡量。弱化了教師的評價主觀因素,增強了評價方式的客觀性和準確性[5]。
云班課將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從傳統(tǒng)的教學升級到了互聯(lián)網+教學。打破了原來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教學工具的優(yōu)勢,實現了課堂教學的突破。線上,使用云班課給學生課前推送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的教學資源,有效推動學生的課前預習。在線下課堂上開展更加豐富更加有效的課堂參與活動。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在教學效果上得到了非常明顯地提高。云班課的出現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主動學習的平臺,并將移動設備引入教學過程中,不僅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很多方便之處,同時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