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極簡培訓:提升教師獲得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新方式

      2021-04-14 15:12:08梁凱華黎加厚
      電化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學習者信息技術培訓

      梁凱華 黎加厚

      [摘? ?要] 獲得感是教師培訓所追求的目標和評判標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提高教師教學勝任力和獲得感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從教師獲得感出發(fā),介紹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獲得感的內涵,提出了一種高獲得感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新方式——極簡培訓。介紹了極簡培訓的內涵和開展教師極簡培訓的三種策略:“自定航向”的培訓導向、按類按需分層的培訓內容、基于“快閃教學法”的培訓方式。對未來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極簡培訓提出了兩個建議:建設極簡培訓在線課程體系,學習者以“拼團學習”隨機組合的方式構建微學習共同體,開展在線協作學習;建設極簡培訓評價體系,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生成學習證明,實現學習證明的分布存儲、防偽溯源和不可更改。基于三種實施策略和兩個未來發(fā)展建議的極簡培訓,為新時代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極簡培訓; 極簡教育技術; 自定航向; 快閃教學法; 區(qū)塊鏈

      一、引? ?言

      “獲得感”原來是指表示獲取某種利益后所產生的滿足感[1]。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重要思想,“獲得感”一詞由此迅速流行,且使用范圍多用以指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1]。2018年1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要“提升教師獲得感、幸福感和榮譽感”[2]。2020年10月,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中國教育報》撰文指出,要“出真招、見實效,推動黨中央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要求落地見效,實實在在提升廣大教師的獲得感”,并提出“以新技術應用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等四種提升教師獲得感的新思路、新舉措[3]。

      2019年3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明確提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fā)展目標[4]。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呼喚更多具有高獲得感的新型培訓方式。本文分析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獲得感的內涵,提出變革教師培訓模式,采用極簡培訓策略提升高獲得感的理念,并給出三種具體實施策略,通過在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的實踐,嘗試回答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中,如何實實在在地提升廣大教師獲得感的新時代命題。

      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獲得感的內涵

      “獲得感”中的“獲得”,是一個動詞,具有得到、取得的含義;“感”是一個名詞,具有感觸、感受、感覺、情感的含義。“獲得感”可以理解為人的物質與精神層面需求得到滿足以后產生的一種滿足感,它強調一種基于真實需求滿足的實實在在的“得到”。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獲得感,是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需求得到滿足并真正感受到新技術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幫助后產生的一種滿足感。獲得感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目標和評判標準。

      具有高獲得感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強調培訓的實用性。南國農先生將中國電化教育發(fā)展歷程分為中國早期的電化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電化教育、電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發(fā)展、21世紀進入信息化教育四個階段[5]。中國電化教育發(fā)展的每一階段,均十分重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現現代教育思想、理論與現代教育技術兩者的真正融合[5]。因此,實用性一直是中國電化教育的顯著特征,也是中國電化教育領域各類培訓實踐的顯著特征。中國電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歷史表明,獲得感一直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所追求的目標和評判標準。

      具有高獲得感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強調培訓的實戰(zhàn)性。疫情期間,師生居家,基于網絡的在線教學成為唯一選擇,很多教師在面對在線教學挑戰(zhàn)時顯得手足無措、十分焦慮,這將以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中缺乏實戰(zhàn)性的問題凸顯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邊學習邊實踐、邊反思邊提高,在實戰(zhàn)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成為中小學教育技術應用最現實、最有效的推廣路徑[6],最終實現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在線教學。培訓實戰(zhàn)性能有效提升教師面對風險和危機時的“數字韌性”,提升教師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空間的能力[7],促進全體教師向信息化教學適應性專家型教師發(fā)展。后疫情時代,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工具應符合適度性、精準性、簡單性原則[8],實戰(zhàn)性將成為有效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獲得感的顯著特征。

      具有高獲得感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強調培訓的即時性、實境性。教師學習屬于成人學習,成人學習與青年學生學習有很大不同,在時間維度上強調從儲備式學習轉向即時性學習,針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任務開展時間較短、內容精簡的高效學習,即時性學習減少了學習和應用之間的時間間隔,對問題解決具有良好效果;在空間維度上強調從離境學習(離開實際工作情境的學習)轉向實境學習(在工作的實際情境中學習)[9]。因此,具有高獲得感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應該結合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班級管理、聽評課等日常教學事務,在實際的信息化教學情境中開展即時性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從而將新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融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中,轉化為每一位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

      后疫情時代,呼喚更多具有實用性、實戰(zhàn)性、即時性、實境性特點的,能提高教師獲得感的新型培訓方式,從而幫助教師快速提升信息化教學勝任力。

      三、極簡培訓的內涵

      極簡培訓是指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采用時間較短、內容極簡、方法靈活、情境真實,能夠有效提高學習、工作、生活效率和質量的培訓方式。極簡培訓是極簡主義在培訓中的具體實踐,以參與者獲得感為目標和評判標準,強調培訓的實用性、實戰(zhàn)性、即時性和實境性。

      極簡培訓強調基于學習者真實需求的快閃式、體驗式培訓,培訓內容具有多元化特征,可以應用到各領域的成人與青少年學習、正式與非正式學習、線上與線下學習中,特別是成人學習和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學習。極簡培訓也可以融合到學校教育的各類活動中,利用3~30分鐘時間開展快閃式的培訓或者成果分享。以學校為例,在以教師為主的會議、教研活動、期末復習、黨建活動、四史學習、主題研討等各類活動的活動前、活動中或活動后,利用3~30分鐘時間,請1~3名教師結合自身體驗,以經驗分享的形式分享學習成果或特定學習內容,開展快閃式的培訓;在以學生為主的各類課間活動、課前活動或者線上活動中,開展寓教于樂的各類快閃式學習經驗與成果分享活動,如創(chuàng)意課間操、排舞、作品展覽、學習經驗分享等。

      極簡培訓非常適合應用于線下、線上、線下與線上融合的各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中,特別是以極簡教育技術為培訓內容的培訓中。極簡教育技術是指在學校教學工作中,倡導師生使用方便、實用、易學、易用,能夠有效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的技術[10]。隨著移動互聯時代個人終端的普及,海量具有高用戶體驗的應用已經覆蓋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各方面。以極簡教育技術為代表的各類教育教學應用軟件,深受師生喜歡,正在支撐廣大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

      四、極簡培訓實施策略

      (一)培訓導向:自定航向

      極簡培訓倡導學習者“自定航向”參與學習。2019年5月,OECD發(fā)布了學習框架2030的終稿——《學習羅盤2030》(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11],如圖1所示,和以往學習框架所采用的對知識和技能細化的慣用方式不同,《學習羅盤2030》將學習框架比作“羅盤”,旨在強調如何利用知識、技能、態(tài)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在陌生環(huán)境中自定航向(Navigating Oneself)。在《學習羅盤2030》中,提到了以下三個重要的預判:能力是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集合;“建構學生主體性,實現人生的自我導航”是面向2030學習的核心;“面向2030的變革能力”是當前核心素養(yǎng)的重中之重[12]。從整體上看,OECD從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和全球面臨的挑戰(zhàn)出發(fā),提出了更廣泛意義上的教育目標——為個人和集體的幸福感[13]?!秾W習羅盤2030》強調學生為了追求個人和集體的幸福感,在未來越來越復雜而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必須找到符合自身發(fā)展的“航向”,提高自身能力,在不斷的預期、行動、反思活動中,承擔責任、協調矛盾困境、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最終實現自我超越。相比以往的學習框架,“自定航向”“變革能力”“幸福感”是《學習羅盤2030》的關鍵詞。

      《學習羅盤2030》同樣適合教師學習。疫情期間的世界劇變告訴我們:突發(fā)性、復雜性、不確定性將是未來人類社會的常態(tài),教育亦是如此。為了應對未來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和面臨的挑戰(zhàn),教師應該在充分評估自我情況的基礎上,對自身專業(yè)發(fā)展進行“自定航向”的正確定位,找到符合自己的“學習羅盤”,確定學習目標,開展高獲得感的學習,利用所學知識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最終實現個人價值。在開展極簡培訓的過程中,強調學習者“自定航向”,建構知識,促進自身發(fā)展,實實在在地提升個人的獲得感。

      為了幫助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勝任力,我們提出了“極簡教育技術學習羅盤”的學習導航框架,如圖2所示,用于指導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極簡培訓?!皹O簡教育技術學習羅盤”突出以人為本、至簡為綱、設計導向、實干為要的四大極簡理念,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中心。圖2中的“1”代表教師長遠和當下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聚焦在自己要做的最重要的目標上,即真實需求滿足時的實實在在的“得到”,這是“自定航向”的學習目標,是當下學習的出發(fā)點,同時也是學習的終點,要做到學習以終為始,不忘初心;圖2中的“0”代表將“1”之外的其他無關事物盡力清空,騰出物理空間、時間空間、物力財力空間、精力空間,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0”是教師學習中最理想的“空杯”狀態(tài);圖2中的“-”號代表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好減法,敢于舍棄與“1”無關的新技術、新設備、新軟件,以及干擾學習和工作的事物,真正做到“斷舍離”,確保學習工作達到最理想的“空杯”狀態(tài);圖2中的“+”號代表要聚焦個人發(fā)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需求,始終瞄準學習目標,將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全部資源用在目標“1”上,把“1”做到最好,達到最佳狀態(tài)。

      為了確保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的質量和效果,教師培訓工程項目的組織者可以參考“極簡教育技術學習羅盤”,以教師高獲得感作為培訓目標,這就需要深入了解學習者個體的真實需求,幫助每一位學習者了解自身發(fā)展優(yōu)勢,聚焦學習者的“1”,幫助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專注學習目標,舍棄無關內容,最終能實實在在地“得到”所需知識和技能,取得理想學習效果。如果無法實現每一個學習者個體都能“自定航向”開展學習,至少應保證同類學習者組成學習共同體,“自定航向”開展學習。

      2019—2020年,在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電化教育館的組織下,我們參與組織和實施了面向全體教師的現代極簡教育技術培訓。在組織教師參加極簡培訓活動中,我們總結出了“極簡教育技術學習模型”,如圖3所示。首先,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術支持,聚焦自己想做好的1~3件事情,“自定航向”確定目標,圍繞自己的目標來學習和應用技術;其次,教師應果斷地轉變思考方式,以人的內在需求作為判斷依據,思考“我現在用不用這個東西”,重點抓住當下在教育教學中需要應用的技術;最后,教師開展學習,熟練應用技術,學以致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

      (二)培訓內容:按類按需分層

      極簡培訓倡導從過去統一內容的培訓模式,轉向按類按需分層培訓?!白远ê较颉钡膶W習方式強調學習者個體的獲得感,不同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差異會導致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差異較大,極簡培訓的組織者需要按類按需分層組織培訓。組織者首先按照學習者的需求“航向”,將學習者分成不同類別,每個類別按照學習需求的強烈程度再將培訓內容分層,最后按類按需分層組織極簡培訓。在對培訓內容按需分層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分層模型”,如圖4所示。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分層模型”聚焦后疫情時代教師信息化教學勝任力,按照使用人數、使用頻率,將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所需使用的軟件分成四層。第一層是全體教師面向后疫情時代的最基礎的教學技能,包括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遠程直播和在線教學管理、信息搜索等;第二層是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常用到的、很熟悉但是急需進一步提升的教學技能,包括提升以PPT為代表的課件設計質量,讓教師的教學更具吸引力,以及以直播教學和錄播教學微課為代表的短視頻編輯等;第三層是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常用的、需要進一步提升的教學技能,包括圖像處理、音頻處理等;第四層是教師在掌握前三層必備教學技能的基礎上,開展學科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所需的教學技能,包括學科教學軟件操作、教學數據分析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分層模型”是按照后疫情時代教師信息化教學勝任力提升所需必備教學技能的關鍵程度進行分層的,旨在為組織者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提供指導,四層使用軟件之間沒有重要程度之分,層與層之間為依次遞進關系,培訓由第一層出發(fā),且向更高層級延伸。

      為了便于開發(f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資源,我們建議采用“培訓資源包結構分層”的設計方法,以適應極簡培訓所需,這類似計算機中文件夾的層級結構:在資源包中,每一層包含介紹本層技術和理論的文章、視頻等學習資源,還有一個下一層的文件夾,學習者打開下一層文件夾,才能展開下一層的學習資源和更深層級的文件夾。一般的培訓,在第一層或最多第二層即可滿足教師的常態(tài)化教學需要,對于渴望探究學習更多技術的教師,可以自主深入到第三、第四等層級開展學習。培訓資源包的分層設計,邏輯結構清晰,便于“自定航向”的學習者開展自主探究學習,這是極簡教育技術關于化繁為簡、分層與隱藏簡化技巧在培訓資源開發(fā)中的具體運用[5]。

      (三)培訓方式:快閃式培訓

      極簡培訓倡導采用快閃式教學法開展培訓。快閃式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或模擬一種真實情境,讓學習者在較短的時間積極參與的群體性學習活動。通過學習者的參與式、體驗式、快閃式學習和群體互動交流,從而獲得知識建構、技能提升、問題解決、情感共鳴。

      相比其他的教學方法,快閃式教學法具有以下六個特點:教學時間較短,時間一般為3~30分鐘;教學內容極簡,圍繞學習者核心需求確定一個主題,內容數量少而精,根據心理學短時記憶的“米勒—考恩定律”[15-16],一般為4~7個;教學方式快閃,教學以“快閃”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習者獲得豐富的體驗;教學情境真實,通過引入、創(chuàng)設或模擬等方法,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教學;教學形式統一,快閃教學是一種有組織的教學,全體學習者的教學形式相對統一;教學效果明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能引發(fā)學習者深度思考,有效促進學習者的知識理解,令學習者具有高獲得感。

      快閃式教學法來自中小學開展以極簡教育技術為內容的極簡培訓實踐,這是鄂爾多斯市的學校和教師們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新型培訓方式。極簡培訓的“自定航向”策略和“按類按需分層培訓”策略,有效解決了學校各學科教師因課時差異難以參加集中培訓的難題,通過按類按需將參訓教師與培訓內容進行分層,再利用快閃式教學法快速、有效地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極簡培訓,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獲得感,如圖5所示。

      1. 培訓時間

      見縫插針式地確定培訓時間,時長以3~30分鐘為宜,可以安排在課間、會議前或會議后、教研活動間歇、日常交流間隙等。

      2. 培訓地點

      因地制宜地確定培訓地點,可以安排在教室、多功能室、會議室、辦公室、校園、走廊、餐廳等。

      3. 培訓對象

      按類確定培訓對象,可以是全體教師、某一類的教師(如同學科組教師、班主任、校領導、后勤人員等)、同辦公室教師以及某個會議的現場參會人員。

      4. 主講教師

      實施極簡培訓的初始階段,可以請有經驗的專家、教研員、信息技術教師作為主講教師;隨著極簡培訓的深入,可以請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普通教師作為主講教師。

      5. 培訓內容

      按需確定分層培訓內容,一般選擇極簡教育技術,每一次針對某一層的部分內容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數量以4~7個為最佳。

      6. 開展方式

      培訓開展方式可以靈活安排,可以是線下、線上、線下與線上融合等。主講教師通過分享自身經驗開展培訓,提高參訓教師的獲得感。

      五、總結與展望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17],大道至簡,變革非凡。極簡培訓以提高教師獲得感為目標,逐漸成為移動互聯時代教師培訓的流行方式。未來,在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極簡培訓的過程中,為進一步促進參訓教師的主動性和內驅力,還可以引入“拼多多”等社區(qū)電商理念——“拼多多”成功地將人群凝聚組成共同購物的微型共同體,從而讓人們的電商購物活動呈現爆炸式增長。如果把“電商”的“商”換作教育的“教”,“電教”如何借鑒“拼多多”的組團方式,激發(fā)參訓教師自主“拼團學習”,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習者的內驅力,讓培訓真正發(fā)生。

      隨著新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關注未來區(qū)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教師培訓的影響,從而不斷擴大培訓的覆蓋面,不斷提升培訓的獲得感?;诖耍覀儗ξ磥斫處熜畔⒓夹g應用能力極簡培訓的進一步發(fā)展做以下展望和建議。

      (一)建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極簡培訓的在線課程體系

      極簡培訓倡導通過建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極簡培訓在線課程,將不同地域的學習者以“拼團學習”的方式隨機自主組合,形成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微學習共同體,開展在線協作學習。微學習共同體是指一般由2~6人組成的學習共同體,學習者之間通過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完成協同知識建構。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極簡培訓在線課程有五個特點:一是學習內容按需分層設置,以極簡教育技術為核心;二是課程中的每個學習內容短小,符合極簡培訓的理念;三是課程內容種類豐富,滿足學習者“自定航向”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四是注重學習者的獲得感,課程內容實用,能直接用于教學實戰(zhàn);五是設置形式豐富的社交活動,如“拼團學習”“助力免單”“砍價免費學”“成績優(yōu)秀返學費”等,以低成本、高質量為突破口,用高性價比的課程內容吸引學習者開展“自定航向”的個性化學習。

      以“拼團學習”的方式自主隨機組合形成的微學習共同體有四個特點:一是以“拼團學習”的方式進行課程報名。借鑒社交電商“拼多多”的理念,學習者開團支付“學幣”成功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邀請他人加入“拼團學習”;或者直接參與他人創(chuàng)建的“拼團”。培訓管理機構可以借鑒電商模式,創(chuàng)建用于教師培訓管理的“學幣”(把“學分”改為“學幣”,這是一種替代過去教師繼續(xù)教育學分管理的數字化學分管理系統),用于最后結算參與教師培訓課程學習活動和資源建設各方的績效,包括教師個體、學校、教育局、教育資源網站、課程開發(fā)者等。二是學習者通過2~6人拼團的方式,以低成本獲得課程學習資格,人數越多,成本越低。低成本、高獲得感的課程,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內在學習動力,擴大課程的受眾。三是學習者隨機組合形成微學習共同體。學習者以提升信息化教學勝任力為目標開展協作學習,對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分享學習心得、相互幫助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較高的學習成績和獲得感。四是學習者參與的微學習共同體的活動和成果,將以區(qū)塊鏈的方式作為學習資質證明,保障極簡培訓系統的誠信度和質量。

      我們注意到,要實現“拼團學習”的極簡培訓,培訓供給方提供豐富的可供教師按需選擇的課程資源是基礎。因此,在國家層面上,不僅要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基礎教育的教師培訓機構大力建設課程資源,支持專業(yè)化公司與一線學校教師形成命運共同體,共同做好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工作[18],還要鼓勵和支持所有參與培訓學習的教師轉變學習方式,像創(chuàng)客一樣學習,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還要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就像微信公眾號一樣,億萬網友不僅是讀者,也都是作者,海量信息爆炸式增長,形成21世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眾籌智慧新生態(tài)。

      (二)建設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極簡培訓評價體系

      區(qū)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與分布存儲、高度加密、防偽溯源、智能合約與不可更改等技術優(yōu)勢[19],可以保證培訓評價的客觀公正和安全可靠。學習者完成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極簡培訓在線課程的學習后,課程平臺會自動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學習結果進行分析,生成學習證明,并通過區(qū)塊鏈技術將學習過程、學習證明同步保存到教師個人終端和教師培訓組織機構、教師培訓主管部門、教育大數據中心等機構的服務器中,形成無法修改的區(qū)塊鏈記錄。區(qū)塊鏈技術的可溯源性在確保學習證明數據安全的同時,還可以對每一次學習證明數據進行追蹤,支持對不公正評價行為的追責。同時,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學習證明可以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記錄的一部分,為教師考核、教師成長的大數據分析等提供數據支持,逐步形成新世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新生態(tài)的質量誠信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 《咬文嚼字》編輯部.2015年十大流行語[EB/OL].(2015-12-15)[2020-11-28].https://weibo.com/p/2304184c0596f60102vzlp.

      [2] 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2018-02-06)[2020-11-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802/t20 180206_326931.html.

      [3] 任友群.細耕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責任田”[N].中國教育報,2020-10-28(02).

      [4] 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EB/OL].(2019-04-02)[2020-1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

      [5] 黎加厚,鮑賢清.現代極簡教育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6] 張志勇.居家學習,教育該補哪些短板[N].中國教育報,2020-03-10(04).

      [7] 祝智庭,沈書生.數字韌性教育:賦能學生在日益復雜世界中幸福成長[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4):3-10.

      [8] 李芒,張華陽.抗疫之中話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20(4):8-15.

      [9] 閆寒冰,苗冬玲,單俊豪,魏非,任友群.“互聯網+”時代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的方向與路徑[J].中國遠程教育,2019(1):1-8.

      [10] 黎加厚.極簡教育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的興起[J].中國電化教育,2019(2):6-9.

      [11] OECD.The 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EB/OL].[2020-11-28].http://www.oecd.org/education/2030-project/.

      [12] 唐科莉.指引學習邁向2030 OECD發(fā)布《學習羅盤2030》[J].上海教育,2019(32):40-43.

      [13] 方向,盛群力.2030學習羅盤:設計未來時代的學習[J].開放學習研究,2020,25(2):18-26.

      [14] 黎加厚.未來教師教學勝任力的培養(yǎng)[Z].鄂爾多斯:2020年鄂爾多斯智慧教育云應用培訓會,2020.

      [15] GEORGE A M.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DB/OL].[2020-11-2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 Armitage_Miller#Working_memory.

      [16] COWAN N. The magical number 4 in short-term memory:a reconsideration of mental storage capacity[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1,24(1):97-185.

      [17]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6.

      [18] 黎加厚.讓每一個中國人共享現代化學習生活[J].人民教育,2020(2):46-48.

      [19] 鄭旭東,楊現民.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1):23-32.

      猜你喜歡
      學習者信息技術培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培訓通知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城步| 苍梧县| 庐江县| 黑山县| 嘉黎县| 兴隆县| 佛山市| 武山县| 隆安县| 兴国县| 洞头县| 杂多县| 三亚市| 磐石市| 台中县| 澄城县| 凤阳县| 沧州市| 抚宁县| 抚顺市| 江安县| 卓尼县| 葵青区| 克山县| 无锡市| 炉霍县| 肇源县| 县级市| 樟树市| 洱源县| 鄂尔多斯市| 奇台县| 巩留县| 台东市| 云龙县| 仁怀市| 泸州市| 都安| 双辽市| 峨山|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