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娟
【摘 要】本文以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為論述要點,旨在闡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協(xié)作探知能力,引導學生在主動探學中積淀深厚認知。英語課堂讓學是體現(xiàn)生本主義教學原則和方法的必然需要,對活化教學過程起到正面遷移作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生;讓學;合作
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終身發(fā)展是英語課程標準的首條建議,旨在要求教師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的前提下多給他們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在真正融入課堂中 積淀深厚認知,利于其在主動深入探知切磋中提高語用靈活性。這樣的讓學,一方面,能凸顯生本主義教育理念下英語課堂教學的根本導向,便于學生在真正聚焦課堂中產(chǎn)生多樣化認知感觸;另一方面,能在有效激活學生自我學習認知感思的前提下滿足他們的探究好奇,利于其在主動參與交流溝通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一、自我預學找疑:聚焦問題
讓學的前提是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深入體味感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深入探知交流。教師不妨多讓學生在先學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疑惑,多讓他們在主動參與構思中形成多元化感觸體驗。學生通過自我預學找疑能使得學生在不斷豐富自我認知中總結問題,利于其在真正參與課文解讀中形成多樣化構思。
圍繞學生的自我預學,教師可設置相應的學案,引導他們有針對性說出自己的設想和意見,給他們更多的啟發(fā)和引導。教師可結合學生自我預讀,如在九年級英語上冊第六單元的 TV programmers的“Reading Saturdays TV programmers”教學中可采用此法。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針對“What are there in Saturdays TV programmers?”話題主動從語篇中摘錄相應的信息,讓他們能夠從“The characters about Saturdays TV programmers”話題探知的過程中形成深刻印象。教師在引導學生預學的過程中,可通過設置相應的學案,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感思,多提出相應的意見和觀點,鼓勵他們針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予以探知,從不同的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通過預學來發(fā)現(xiàn)有價值信息,能夠使得自身的感知更有厚度。教師可建議學生在自我預學的基礎上多說出發(fā)現(xiàn),多給他們自我質疑的機會,鼓勵他們運用筆記圈劃的方式找出問題,讓他們在主動聚焦問題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二、協(xié)作探討問題:互學共進
讓學是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的有效方式,也是真正展示學生互動交流的重要平臺。這種讓學就是要求學生在相互協(xié)作探知的基礎上能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在彼此爭辯交流的基礎上相互學習。教師多引導學生以協(xié)作探討的方式深化認知,多鼓勵他們在彼此交流中總結反思,利于其提高語用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協(xié)作探討過程,便是其互學共進的有效途徑和載體。
教師可結合課堂授課內容和學生的認知難點,多以開放性和差異化話題為切入點,多給學生足夠的自我醞釀和交流時機。教師可結合學生的互動交流,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學中,可針對“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about good friends”表達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教師可鼓勵學生針對optimistic、be glad to help people、humorous等詞匯表達意義,引導他們以同桌交流的方式,圍繞“Which information did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主動進行交流溝通,讓他們從語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教師可在學生相互交流的基礎上,結合“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our good friends?”“What do you usually learn from your good friend?”“Which character of your good friend do you like best?”“Why do we need good friends?”等話題主動說出自己的認知想法,讓他們在主動融入相應的話題探究中強化理解識記。
教師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互動交流的話題,多組織他們針對自己的認知發(fā)現(xiàn)主動提出自己的設想和意見,定能使得他們在靈活表達運用中提升語用靈活性和準確性。教師可鼓勵學生針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引導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設想,讓他們在相互溝通交流的前提下多提出自己的觀點,滿足其多樣化探知需求。
三、自由積極展示:取長補短
學生作為課堂上不可缺少的主角,應是課堂上最為亮眼的主角。教師的讓學就是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由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在主動融入語境中多展示自己的才華,給他們更多的學習切磋機會。這種自由展示能使得學生在相互學習和主動切磋中產(chǎn)生多維度認知感觸,利于其增強學習內生動力與激情。
課堂作為學生自由展示的真諦,應在體現(xiàn)開放性和實踐性導向中,讓學生享有更多的話語表達權。教師可結合學生的整體認知發(fā)展需要,多給他們足夠的自我展示機會,如,在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4 Growing up的“Reading A Never give up”閱讀引導中,可嘗試運用此法。圍繞“The ideal of never give up”的表達主題,不妨建議學生根據(jù)文本表達主題,歡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展示。有的同學運用主題演講的方式,圍繞“What do I know about Spud Webb?”“How am I going to talk with Spud Webb?”等話題主動表達自己的理解感知。有的同學則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針對記者、Spud Webb、觀眾、球迷等不同的角色,結合“Why do we like Spud Webb?”“What did I learn from Spud Webb?”等話題主動從文本中予以對話,以此幫助他們深化整體理解感知。有的同學則是以朗讀的方式,圍繞“What do you get
from Spud Webbs achievement?”主動說出自己的朗讀感思,讓他們在不斷聚焦語篇核心要點的基礎上強化認知,滿足其多樣化發(fā)展需要。
語言的交際性本質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英語中能夠展示自己的認知積累,能夠在靈活運用中提高自身的語用水平。圍繞學生的整體認知發(fā)展需要,教師多創(chuàng)設相關情景活動,多鼓勵學生針對自己的認知提出相應策略和方法,是學生獲得深層感觸體驗的重要途徑。
總而言之,深度英語課堂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更多體現(xiàn)了生本主義和人文關懷教學理念,就是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掌握語用技能,引領他們在主動對話交流中豐富認知感悟。這種建立在以讓學為切入點活化教學過程基礎上的英語課堂,應該以互動探究問題為導向,多培養(yǎng)學生“我要學習”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在主動融入課堂中獲得豐富認知,切實提高自身的語用綜合運用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