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
建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需要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課外實踐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指導等方式,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建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從而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诖耍P者在本文將針對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展開深入探討,旨在提出相關建議,促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一、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1.教學模式陳舊落后。
盡管素質教育改革已經實施了很多年,但是在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依然有不少教師習慣性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在這樣一種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顯得沉悶、枯燥。另外,在陳舊滯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普遍不高,同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2.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在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沒有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不高;其次,歷史學科的知識點過于復雜,對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較高。
二、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建構
1.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出的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圍繞某一學習任務展開自主思考、討論和總結。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而在建構高效課堂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第六單元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yè)》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來有效踐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讓每一個學習小組都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其次,教師要結合本課時的重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如“探究祖國統一大業(yè)的基本方針是什么”,或“祖國統一大業(yè)的實現意味著什么”等。在這一學習任務的引導下,小組成員之間展開積極的討論和思考。這樣,不僅深化了知識理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協作能力和學習能力。
2.開展課外實踐學習。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若單一地采用知識陳述講解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不但會使課堂氛圍沉悶、枯燥,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眾所周知,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用于生活。對于歷史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直面歷史,使其在真實的情境中去感受和感悟,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這樣,在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3.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效率普遍不高,原因在于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無法及時掌握高中歷史知識。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4.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隨著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逐漸深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加強練習,積累學習經驗和學習技巧。例如,在教學新授課時,可以先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最后通過練習加以鞏固。
面對高中學生的學習現狀及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在突破教學重點的同時,控制教學進度。同時,要做好教學反思工作,及時完善教學思路。從學習方法出發(f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切實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和課外實踐學習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建構高效歷史課堂。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此基礎上,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