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中醫(yī)院 浙江 長興 313100
本觀察旨在探討應用子午流注灸法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老年骨折術后鎮(zhèn)痛泵所致惡心嘔吐(PONV)的效果,以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60例均為我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PONV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8.52±6.36歲;股骨頸骨折11例,下肢骨折15例,肋骨骨折4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68.71±6.52歲;股骨頸骨折10例,下肢骨折14例,肋骨骨折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術后6h內去枕平臥,出現(xiàn)嘔吐癥狀則暫時停止使用鎮(zhèn)痛泵,肌注鹽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每天1次,直至癥狀消失或療程結束。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子午流注擇時艾灸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術后6h開始每日辰時(7:00~9:00)將艾條點燃著的一端固定于艾灸盒上,灸于合谷、內關、中脘穴位,與皮膚保持3~5cm距離,使皮膚局部溫熱,每次30min。艾灸結束后用半夏10g,吳茱萸、生姜各6g打粉以白醋調成糊狀做成丸劑,用透氣敷貼貼于雙側內關穴、足三里穴、合谷穴4~6小時,每穴每天2次用右手大拇指指腹先垂直著力而后向下用力按摩,以患者感酸痛脹麻為度,每穴約3分鐘為宜。每天1次,3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2.1 兩組患者PONV發(fā)生程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ONV發(fā)生程度比較[n(%)]
2.2 兩組術后鎮(zhèn)痛泵應用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鎮(zhèn)痛泵應用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術后鎮(zhèn)痛泵應用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使用時間(h)52.76±6.73b 67.43±8.64例數30 30按壓次數(次)18.44±2.74b 25.65±3.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量表評分的變化: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量表評分的變化(±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量表評分的變化(±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項目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環(huán)境領域治療后13.24±2.29a 14.38±2.03a 15.68±2.37a 15.34±2.26a觀察組治療前10.27±1.73 10.63±1.42 10.80±1.93 10.91±2.15治療后15.39±2.32ab 16.62±1.86ab 18.70±2.58ab 19.19±2.70ab對照組治療前9.84±1.80 10.28±2.28 10.77±2.15 11.20±2.53
鎮(zhèn)痛泵所致惡心嘔吐的關鍵,一是手術損傷了患者的元氣,機體平衡被打亂,導致臟腑氣機紊亂,二是鎮(zhèn)痛泵的持續(xù)應用直接刺激胃腸道黏膜所致。中醫(yī)治療鎮(zhèn)痛泵引起的惡心嘔吐,通常以和胃降逆、恢復脾胃的升降功能為主。
子午流注是古人根據人體氣血臟腑經絡的日時開穴規(guī)律,配合天干、地支、陰陽、五行、五俞穴聯(lián)合組成的一種逐日按時開穴治病的方法。辰時(7:00~9:00)、巳時(9:00~11:00)是胃經、脾經氣血最旺盛的階段,此時施治可以增強健脾和胃、通調氣機、降逆止嘔的功效。貼敷方中,半夏歸脾經、胃經,有降逆止嘔功效;吳茱萸歸肝經、胃經,治嘔逆吞酸;生姜歸脾經、胃經,有溫中止嘔功效;足三里穴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內關穴有降逆止嘔、理氣止痛的功效;合谷穴有調理腸胃、寬中理氣的功效。綜上所述,老年骨折術后鎮(zhèn)痛泵所致惡心嘔吐患者聯(lián)合應用子午流注灸法與穴位貼敷治療的療效確切,患者惡心嘔吐程度明顯降低,生存質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