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沁
(福建省沙縣第一中學,福建 三明 365050)
在《合唱指揮》選修課上存在著能力程度參差不齊、西洋民族專業(yè)不同的復雜情況,這堂課的導師,該如何平衡學生能力差異的問題呢?本研究通過觀察、訪談、整理,探究《合唱指揮》課學生能力差異之教師應對策略。
本研究的訪談對象共4 名,皆為某大學音樂系教師及學生。其中1 名為《合唱指揮》課教師,另3 名分別為合唱指揮專業(yè)、管弦樂指揮專業(yè)以及非指揮專業(yè)學生。
表1-1
教師F 提出了自己針對這堂課使用的策略:
首先,充分認識每一個學生的特質,了解每一個學生;其次,根據(jù)能力差異情況,在課堂曲目選擇上,進行精心的挑選。難易兼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后,針對課堂組合方面,使用小老師一對一指導的方式,讓一個指揮專業(yè)學生帶一個非專業(yè)學生,互相交流進步。
教師F 也給出了自己在實際課堂上遇到的困難、限制與反思。主要是時間短學生多,針對性教學難以獲得高效進展;一對一課程是否使用固定成員的兩難抉擇;以及自身原因導致教學進度偏慢等問題。
我可能會出多一點的作業(yè),給不一樣的同學們,先把1234 這個弄好,然后再來是樂理聽寫的加強。還有就是更有原則一些,上周說的,這周就要履行。L0518
學生L 建議可以根據(jù)不同程度的學生布置更多一些的作業(yè),除了有指揮揮拍基礎訓練以外,還可以適當加強樂理聽寫,并且對學生的課后任務更有原則與要求。
對于小老師這方面,每一次都是不一樣的人……這沒有不好,只是說,因為還有管弦樂指揮的人,所以他們的說法會跟合唱指揮要的東西不一定是一樣的。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好的...G0517
如果講不一樣的話,那應該算是音樂的詮釋上的不同,但是我講的,大家可以讓你改進的可能是基本上的東西,比如說拍子上的,這都是基本的東西,那個大家我們想的講的應該是差不多的,那不一樣的可能是,有可能是這邊的重點在哪里,那可能就有同學自己詮釋,自己拿捏。L0518
針對G 同學提出的小老師教學中,認為不固定的一對一教學,以及教師F 對于二者的兩難,L 同學有一個新的評價,即站在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教學方法,固定一對一是一個合適的方式,但是其中必然也存在著弊端,比如配的學生萬一不合適,很可能造成教學成效過低。而不固定的一對一在只是基本功的教授方面,不包括樂曲理解的內容,其實并不是不好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許較為合理。分組上,與固定的班級內能力分組的教學相比,根據(jù)學生的需要而靈活分組的教師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1]。無論是組合或是分工,應該選擇一種彈性分組教學策略會更加合適[2]。
我會像老師這樣,我就會讓他們固定,一對一……他可以從這個人身上看到問題;甚至是說我的主修生全部組成一個小組……在下課的時候讓他們每個人來回饋我說有什么問題,這可以增進兩邊的進步……當你是一個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人的時候,相對來說你的整個層次會提升,專業(yè)能力會相對提升……G0517
而學生G 針對固定一對一教學提出的一些建議:認為將隨機變成固定,能夠經過長期觀察,從彼此身上發(fā)現(xiàn)問題,或者是將所有主修學生組成一個小組進行幫助教學,成為主修學生這門課的新任務,觀察與指導。認為不僅僅是更高效地幫助到非主修專業(yè)的學生,對于主修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性的提升也能很好地提升。站在這個角度來看,G 同學的建議是可取的。
我的想法就是怕,有點像同組賽跑那樣……F0521
教師F擔心固定一對一分組會帶來同組賽跑的負面影響。合作分組策略,也就是在分組方面除了靈活以外也可搭配上組上的合作,例如開展一些小組間的競賽活動,使小組成員相互合作,由此提高教學效果[2]。也就是說只要同組的競賽活動使用適當,對于教學來說,是能夠帶來較好效果的。
最棘手的問題也是最難改變的問題,就是時間短學生多,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他這個本來就是開給研究所專業(yè)的啊……可是因為這個學校的體制,它的音樂系體制不是那種,非常精專的類型,它是比較通識性的。G0517
這樣一堂既不是專業(yè)也不全是通識類的選修課,究竟應該如何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效益?
所以我在如果將來還有機會開這班,我是不是應該限修,可是這個,這個我又有點困難,因為我又希望大家都來,大家喜歡這件事,大家都愿意認識合唱指揮這東西,這是我開心的事。F0521
我會在上面寫:非主修專業(yè)請勿選課……真的啊。G0517
教師和學生都想過限定修課學生人數(shù)甚至是限制專業(yè)修課,可是于教師而言,卻又不希望想要上這堂課的學生因為這樣的限制得不到學習的機會,并且對于這樣一堂課是學校設定的選修課程,教師也表示最多只能和學校提一些建議,但不是自己能改變的。所以這邊成為當下很難解決的問題。
不然就是你要開一堂程度分別的啊,初階合唱指揮,進階合唱指揮。G0517
但是就像G 學生所說的,也許可以將兩堂課分為不同的階段班,會是一個好的方式。
我覺得我可能會讓大家多唱……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或是練習的話,也蠻仰賴學生在課前的時間做準備跟預習。H0520
學生H 也給出了一些解決方法,合唱指揮最首要的問題就是自己一定要會唱,并且對每個聲部都要爛熟于心,才能更好地排練團員,對于這堂課上時間過斷人數(shù)過多這個問題,想要更有提升,需要仰賴自身課后的多加練習。
從訪談中看出,教師F 不僅在看待學生差異時懷著極其欣喜的心態(tài),留下差異班級,面對挑戰(zhàn),通過教學策略去改善課程困境,同時,面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同,不否定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這樣的方式與態(tài)度,是值得學習與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