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黃靜子 執(zhí)行/星言
胡適說:“一千年以來,書院實在占教育上一個重要位置,國內的最高學府和思想的淵源,惟書院是賴?!贝嗽挷患?。書院是中國古代獨特的文化教育組織,誕生于唐朝,歷時千余年,在人才培養(yǎng)、學術創(chuàng)新、思想傳播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漫長的歷史里,江西書院曾幾度獨領風騷,對江西的文化教育、社會教化等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書院為何在江西興起?
江西有名的書院比比皆是: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象山書院、白鷺洲書院等。為什么江西會有如此多著名的書院呢?
實際上,書院的起源要追溯到唐朝,唐玄宗設立了我國最早的官辦書院——麗正書院。到了中唐時期,由于之前的社會動蕩,很多人失去了學習的地方,因此有識之士紛紛選擇靜謐安全的山林來建造書院,努力傳播知識和文化。而那時南方一些地區(qū)相對安定,因此國家經(jīng)濟和文化重心也逐漸南移。
北宋時期,人們重視文教,儒學復興,官學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讀書需求,于是書院很快大規(guī)模地建立、盛行起來。到了宋朝,江西經(jīng)濟、文化繁榮興盛,給書院的發(fā)展提供了經(jīng)濟基礎和文化環(huán)境。這個時期,江西書院也進入了發(fā)展的成熟期。
此外,江西獨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積淀、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也給文人們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地”。在江西眾多久負盛名的書院背后,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和文化意義呢?
白鹿洞書院
朱熹定學規(guī),促進書院模式成熟
白鹿洞書院位于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相傳,唐貞元年間,李渤和李涉弟兄兩人隱居在這里讀書、講學,還養(yǎng)了一只白鹿。所以,人們就把李渤稱作白鹿先生,他的居所就叫作白鹿洞。當然,并不是他真的住在洞里,而是因為那個地方地勢低凹,四周山峰環(huán)繞,俯瞰像洞一樣,所以才被叫作白鹿洞。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這里成立了廬山國學,也算是白鹿洞書院的前身。
北宋初年,宋太祖非常重視書院教育,還御賜了《九經(jīng)》等書給白鹿洞書院。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在九江廬山任職,看到白鹿洞書院破敗,便請旨修復。他還親自來書院講學,并制定了書院的辦學條例和宗旨,完善了書院制度,形成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也叫《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這份規(guī)定成為書院的精神象征,也標志著中國書院教育走向了更加成熟的模式。
朱熹創(chuàng)立的這種辦學模式,也傳到了日本、韓國、東南亞一帶,被當?shù)厝藢W習效仿,白鹿洞書院因此享譽海內外。此外,白鹿洞書院形成的完整教學理論,對后世書院教育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鵝湖書院
“鵝湖之會”開啟自由爭辯之風
鵝湖書院位于上饒市鉛山縣鵝湖鎮(zhèn)鵝湖山麓,是江西四大書院之一。鵝湖書院里,有一座四賢祠,在這里發(fā)生過一個叫“鵝湖之會”的故事。
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呂祖謙與朱熹共同編撰了理學思想著作《近思錄》。五月底,呂祖謙和朱熹來到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當時,朱熹的理學和陸九淵的心學存在理論的分歧。呂祖謙希望調解兩人之間的學術爭執(zhí),讓兩個人的哲學觀點形成統(tǒng)一,于是就邀請陸九淵和陸九齡弟兄倆來鵝湖寺聚會論學。六月初,陸氏兄弟準時赴約。于是,分屬心學和理學兩個學派的人,開始了一次激烈的會談,這就是著名的“鵝湖之會”。
朱熹強調“格物致知”,主張多讀書,多觀察事物,根據(jù)經(jīng)驗綜合分析,然后得出結論。而陸氏兄弟則主張“先發(fā)明人之本心”,覺得只要心明,那么萬事萬物自然會融會貫通。
當時,雙方各執(zhí)己見,互不相讓,爭辯了三天,也沒有說服彼此。然而這次鵝湖之會,卻成了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堪稱典范的學術討論會,首創(chuàng)了學術自由爭辯之風,也為后人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象山書院
象山先生打造心學起源地
鵝湖之會中,主張理學的朱熹和主張心學的陸九淵爭論不休,后來兩派學者分別在不同的書院里傳播自己的學術理論。象山書院,就是當時陸九淵的“學術傳播基地”。
象山書院位于貴溪市境內,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陸九淵的一位學生到貴溪應天山來拜訪好友,忽然發(fā)現(xiàn)這里“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于是決定與好友一同在此處創(chuàng)辦書院,并打算請陸九淵來山上講學。當時的陸九淵正好閑居故里,看到朱熹等人開班講學,傳播自己的思想,這也讓他產(chǎn)生了辦學的念頭。于是,他欣然接受了邀請。最初,這個書院叫“應天山書堂”,但是,陸九淵不是很喜歡應天山這個名字,后來他看山的形狀宛若一頭巨象,便將應天山改名為象山,應天山書堂也被改為了“象山精舍”(后稱象山書院)。
當年,陸九淵的心學與程朱理學相抗衡,成為當時的兩大流派,有人把朱熹和陸九淵稱為“朱陸”,兩個人分別在各自的書院傳播著自己的學術理念。陸九淵在這里講學五年,有學生數(shù)千人,而象山精舍也因此成為中國哲學“心學”的起源地。
白鷺洲書院
培育了文天祥,人才輩出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碧拼娙死畎椎拿洌彩前樦薜妹挠蓙?。白鷺洲這個地方很特別,它位于贛江之中,雙水夾流,俯瞰像一個梭形綠洲。白鷺洲樹木茂密,風光秀美,正是建立書院的絕佳地方。
著名的白鷺洲書院,就坐落在吉安白鷺洲上。它創(chuàng)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創(chuàng)始人是南宋愛國丞相江萬里。江萬里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朱熹的學說,所以白鷺洲書院也是傳習理學的重要陣地。在名師歐陽守道的管理下,白鷺洲書院培養(yǎng)出了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成為當時全國有名的“高等學府”。其中,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就出自白鷺洲書院。
科舉考試中,文天祥被宋理宗親自選拔為進士第一,而且同期考試的金榜進士中也有許多是白鷺洲書院的學生。宋理宗十分欣賞文天祥,夸贊其說:“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彼€親筆題寫了“白鷺洲書院”的匾額,懸掛在書院大門上,以示嘉獎。從此,白鷺洲書院揚名全國。除了文天祥之外,民族英雄鄧光薦、愛國詩人劉辰翁也都出自白鷺洲書院。此后白鷺洲書院幾經(jīng)修建,歷經(jīng)幾百年的歷史滄桑,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辦學初心始終未變,屬于白鷺洲書院的治學精神,也影響著一代代人。
編后語
書院文化流傳千百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實體象征,也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這些書院歷經(jīng)浮沉,但依舊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才的興盛與教育的發(fā)達程度密不可分。書院是江西特色,也是文化發(fā)展與交流的重要標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對教育的傳承,更離不開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從白鹿洞書院到鵝湖書院,從象山書院到白鷺洲書院……江西的書院,是每個江西人的文化驕傲,同時也是中國的文化驕傲。建設江西,了解書院文化故事,保護書院建筑,學習書院的治學精神,更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愿我們能共同傳承書院文化,建設美麗家鄉(xiāng),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