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食物犯法嗎?以前不會,但今后真的會。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以下簡稱《反食品浪費法》)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隨著《反食品浪費法》進入立法程序,“節(jié)約糧食”將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法律條文。
近年來,我國大力倡導“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社會新風尚,廣泛開展“光盤行動”,食品浪費現(xiàn)象有所減少,但并沒有得到根治,仍有人在食品消費中單純追求排場、檔次、價格,寧選貴的、不選對的,寧點多、勿要少。尤其是婚喪嫁娶宴、升學宴、生日宴等種種宴會,以及學校、單位食堂等集體用餐點,“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令人心痛,甚至還有直播平臺利用“吃播”的形式,變相公開鼓勵暴飲暴食。
向食品浪費說“不”,法律不該缺席。此次提請審議的《反食品浪費法》,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升格”,從法律層面建章立制,明晰了食品浪費的概念,明確了相關(guān)主體的責任,以法律、法規(guī)約束食品浪費行為,進一步扎牢了反對食品浪費的“籬笆”。以后“下館子”或者開“吃播”的時候,就要注意避免食物浪費或宣揚暴飲暴食,否則就可能要為自己的不法行為“買單”。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珍惜一粥一飯,是對勞動成果的尊重,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關(guān)乎人民幸福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局。反對食品浪費,有“節(jié)”有“約”。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法律的規(guī)范和預警作用,狠剎食品浪費風,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食品消費理念,以良法善治引領(lǐng)“新食尚”,在全社會形成“浪費為恥、節(jié)約為榮”的良好氛圍,讓節(jié)儉之風融入每個人的生活,讓傳統(tǒng)美德代代相傳。
(資料來源: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