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獻輝 郭沂
[提 要]《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一本青年勵志成才的鮮活教材,它以采訪實錄的形式記載了習近平從1969年到1975年在梁家河插隊時的生活和工作經歷,書中歷久彌新的內容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及意義。它不僅能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育艱苦奮斗精神、磨煉頑強意志品質、養(yǎng)成求真務實作風和鑄造人民情懷品格,而且可以啟示青年學生通過學習榜樣力量,努力成長為新時代有信仰、有志向、有韌性、有定力、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習近平;知青歲月;青年學生
[作者簡介]曾獻輝,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福建福州 350117)郭 沂,贛南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教育管理。(江西贛州 34100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思政課專項項目“習近平總書記成長經歷系列采訪實錄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VSZ038)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通過座談、回信、寄語等方式對青年學生成長給予深切關懷。2018年7月2日,他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指出:“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2]縱觀黨的百年歷史進程,有力印證出人在青年時期的成長與選擇對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發(fā)展和國家事業(yè)的繁榮富強與否有著直接的影響關系。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里吃閑飯》的文章,登出了毛澤東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遍_啟了知青們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當時還是學生的青年習近平響應號召,多次主動要求下沉接受社會實踐鍛煉,并毅然來到陜北梁家河大隊開始了七年艱苦的知青歲月。事實證明,這段“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成長經歷十分珍貴,為他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乃至治國理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即便時代背景不同,但這段青年習近平在崢嶸歲月里遭遇的苦難與當代青年學生成長中面臨的困境,仍有共通性和同質感。青年習近平在插隊期間樹立的志向信念、磨煉的意志品格、養(yǎng)成的讀書習慣、凝練的務實作風和結下的人民情懷,為新時代青年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筑造了榜樣,猶如他日后所感:“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3]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為青年學生的人生成長提供了諸多現(xiàn)實啟示。
一、立鴻鵠志,推崇奮斗的青春
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大師生座談時指出:“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4]古人云:“非志無以成才”,《尚書》道:“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論語》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睆墓胖两?,中華民族兒女們立志奮斗的優(yōu)秀事跡可謂信手拈來、比比皆是。雖然身處不同時代的青年都有自己不同的際遇,但在個人成長的歷程中,奮斗是獲取幸福的必由之路。1969年,尚未滿16周歲的習近平背井離鄉(xiāng)來到條件異常艱苦的陜西延川縣梁家河插隊,面臨的生活困境及精神壓力可想而知,但他志存高遠,敢于擔當,奮發(fā)向上,從鍥而不舍地前前后后一共撰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和10份入黨申請書,到矢志不渝地追求進步并最終如愿,詮釋出他追求理想的毅力,對成為中國共產黨員和為黨奮斗終身的決心,這種始終信任黨的崇高信念為他奠定領袖人格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從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后帶領村民干生產、搞建設,立志辦沼氣、鐵業(yè)坊、代銷店等奮斗事跡中,體現(xiàn)了青年習近平立志辦大事的開拓精神和一心為民謀福祉的奮斗初心;再從自覺適應新環(huán)境與群眾一道接受艱苦勞動,闖過“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的“五關”,逐漸成長為梁家河鄉(xiāng)親們口中的“好后生”,表現(xiàn)出他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的從容及保持窮且益堅而不墜青云之志的奮斗進取姿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后來回憶道:“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5]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某些青年學生身上存在坐享其成的不良思想,對“奮斗”理解缺失并造成奮斗動力式微、奮斗意志弱化。學習青年習近平所立下的奮斗理想和奮斗事跡,可以為青年指明努力奮斗的方向,揭示青春成長規(guī)律,有助于明確青年的角色地位,發(fā)揮歷史作用,啟示其無論是身處逆境或身陷艱難困苦,都可使個人的奮斗目標與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 將“小我”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中,秉持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并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奮斗初心;有助于青年在面對功利主義誘惑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沖擊時,能心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巋然不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有助于青年深層次理解“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6]的科學認知,啟迪青年惟有奮斗才是通往幸福美好生活之路的最好方式,勾畫出“現(xiàn)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7]的青春奮斗底色。
二、選擇吃苦,錘煉頑強的意志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盵8]艱難困苦是砥礪青春的“磨刀石”,回望青年習近平在陜北插隊的艱苦歲月,他始終與群眾同甘共苦,遇到要干的“苦、累、臟”活,都搶著干,從不偷懶。北京生活條件優(yōu)越,對于年少就一直在那成長的習近平來說,來到全國1600多萬插隊知青中自然環(huán)境和生存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不適應這里的惡劣生存環(huán)境實屬正常,但越是身處逆境,越能磨煉意志。從最初來時感覺到十分的孤獨,到真誠地去和鄉(xiāng)親們打成一片,并最終自覺接受艱苦生活磨煉。在貧困落后的黃土高坡上,不管多累多苦,青年習近平總是付出全部的熱情和精力,一直拼命干,并且一干就是“白加黑”“五加二”,從來不“撒尖兒”。七年來,在那個精神和物質資源都極度貧乏的農村,面對從心理到體力都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的磨煉考驗,青年習近平選擇了從容淡定、靜心思考,自始至終保持樂于吃苦的勁頭和與群眾融為一體的平和心態(tài),讓他在實踐鍛煉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升華,錘煉了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與此同時,他亦了解了中國底層最真實的面貌,掌握了做群眾工作的方法,這一切成為他治國理政思想萌芽的起點。正如他后來說:“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后來遇到什么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干事,現(xiàn)在干嘛不干?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盵9]
青年學生的成長道路遇到磨難在所難免,要披荊斬棘,離不開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意志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當今的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競爭壓力與日俱增,青年學生要立足社會、實現(xiàn)人生目標,必須“自找苦吃”,才能收獲美好未來。黨的十九大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征路任重道遠,需要青年學生久久為功地堅持奮斗,保持敢于吃苦、樂于吃苦的勁頭,在困難面前不斷磨礪意志。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的“吃苦”的成長經歷,所鍛造出的堅韌剛強的意志品質,啟示當代青年在成長路上要正確認識挫折和打擊,才能在人生征程中有所作為,才能為國家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奉獻自己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三、酷愛讀書,養(yǎng)成勤學好思的習慣
習近平總書記說:“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正氣。”[10]當梁家河的村民回憶起習近平時,普遍對他酷愛讀書印象深刻,因為無論多累,他從來沒有停止學習的步伐,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望?!敖教貏e愛看書,他的炕上都是書,一得空閑,就捧著書看。他還點著煤油燈看到半夜,經常熏得臉上都是黑的”“他碰到喜歡看的書,就要把書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細研究透徹”“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幾里路才借到手”。[11]這些真實場景的再現(xiàn),讓我們仍能感受到青年習近平求知若渴的狀態(tài)。從去梁家河插隊時帶的兩個裝滿各種書籍的行李箱,到面對白天高負荷的體力勞作,卻仍沒有放棄夜晚休息前的讀書學習;從中國古代經典、外國文學名著和現(xiàn)當代雜文到馬列經典的原著,他都廣泛涉獵。另外,他從不迷信書本,很講究讀書方法,非常注重讀書和實干相結合,善于分析對比及辯證思考,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那個“讀書無用論”的年代,這段勤學苦讀的經歷彌足珍貴,使得他逐步積淀了豐厚的文化素養(yǎng)、知識涵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和理論儲備,使得他在各種場合的講話總能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妙語連珠。他目光如炬,善于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話語既富有理論性和又親和力十足,彰顯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諦。
青年學生正處在學習的黃金時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生力軍,他們能否高質量成長取決于讀書學習的成效,要像青年習近平那樣樹立“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的理念,讓讀書成為自己的生活習慣,激發(fā)出對閱讀書籍的強烈興趣,不斷學習新理論、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筑牢文化底蘊;要崇學尚讀,培養(yǎng)勤學好思的習慣,在刻苦鉆研和樂于思考中增長見識,“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盵12];要博覽群書,拓展知識體系,掌握各種思想精華,將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達到學思踐悟的境界,才可學用相長,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心中有底氣、手中有辦法、腳底有路子。學習是成長的階梯,讀書使人明志,青年學生應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才跟得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才能練就干事創(chuàng)業(yè)敢擔當的本領,不斷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建功立業(yè)。
四、追求實干,倡導求真務實的作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求真務實是共產黨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13]“把求真務實的導向立起來,把真抓實干的規(guī)矩嚴起來”“廣大青年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yè)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14]今天,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靠的就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這些關于務實作風的論段在習近平七年知青生活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他剛來梁家河大隊公社擔任社員時,就主動向農民討教如何做農活并撲下身子扎實做。無論是風雨交加還是風吹日曬,他都跟農民們一起勞動,挑糞、耕地、整地、播種、放牛,從一個每天只能掙6個工分的“學生娃”磨煉成為一個每天掙10個工分的“好把式”;他大冬天里光著腳為村里打下第一口水井,親自動手用磚和石頭砌成了梁家河大隊第一個男女分開的廁所,以身體力行的實干風格,成為村民們口中的“好后生”;在趙家河搞社教工作和擔任梁家河大隊支書時,他承擔起了干部的領導責任,將求真務實的作風融入到實際工作中。他看見老百姓吃的是腌酸、菜糠團子,就決心要改善大家的生活條件。村里缺地缺糧食,他就帶領大家打淤地壩;村里缺水,他就帶領大家挖深水井;為了方便村民縫補衣服、磨面磨粉、購買日用品和農具,村里就興辦縫紉社、代銷店、鐵業(yè)社、磨坊,這些都成為其他村爭相學習的“樣本”。“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辦,而且都辦得轟轟烈烈?!盵15]這種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務實精神、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使他成為當地群眾眼中和口中的好支書,梁家河也變得紅紅火火、一片生機,貧窮落后的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青年學生要成為堪當大任的時代先鋒,應努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求真務實工作作風,始終踐行為群眾謀實事、辦好事的實干精神,達到在想干事上“扣扣子”,愿干事上“擔擔子”,會干事上“釘釘子”的成效。各類學校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過程中,要鼓勵青年學生勇于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科技攻關的前沿去增長才干、接受鍛煉,這樣才能鑄造出求真務實的品格作風,才能靠自己的實干,踏踏實實干出一番成績,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五、懷家國情,遵循以人民為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盵16]青年正處在“拔節(jié)孕穗期”,要將青年習近平在知青插隊時一心為民服務的情懷傳播給他們。青年習近平從生活條件相對優(yōu)越的北京來到貧困落后的梁家河插隊的經歷,讓他切身感受到人民群眾生活的冷暖疾苦,實實在在地體驗到稼穡之苦和衣食之難,真正體悟到老百姓最缺少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期待什么。他在梁家河的歲月里與農民建立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多次在各種場合發(fā)自肺腑地稱自己是“黃土地的兒子”“是個普通農民”。他抱著“為人民謀幸?!钡某跣模南等嗣窭?,貼近人民,與人民同甘共苦,為群眾排憂解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盡力為鄉(xiāng)親們辦實事、辦好事、辦身邊事,一心只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對乞食老漢“解衣推食”、幫助老漢拉車、幫群眾找豬、為救治受傷村民而急壞了等等,每一件事上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即便離開陜北,他仍不忘關心當地有困難的村民,彰顯出樸素真摯的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政府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高標準,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時刻將人民群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干事業(yè)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盵17]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和追求。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人民至上,強調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不斷為社會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
青年學生擔當著民族復興大任,在成長道路上不僅要“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更需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通過社會實踐、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等形式深入社會基層體驗生活,多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以增進對他們的感情;要把握世情、國情,關注黨情、民情,在接觸人民群眾的過程中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做到積極向他們學習,讀好人民群眾這本“無字之書”;要堅決摒棄利己主義思想,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追求,將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出發(fā)點,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讓人民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及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六、結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18]青年學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肩負著民族振興的責任和使命。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青年學生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學習精神,扎扎實實學知識、長本領、增才干,不負眾望、不負重托,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貢獻青春力量,奏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習近平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 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 讓廣大青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N].人民日報,2018-07-03(01).
[3]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4-05-05(02).
[4][7]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
[5][9][17]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J].西部大開發(fā).2012(9).
[6][14]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3-05-05(02).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習近平愛好讀書看電影:讀書已成一種生活方式[EB/OL].人民網,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 14/0210/c22219-24311151.html.
[11][15]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
[12]習近平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 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養(yǎng) 勵志勤學刻苦磨煉促進青年成長進步[N].人民日報,2017-05-04(01).
[13]習近平:在紀念劉華清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28/c_1119642521.htm.
[16]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18]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1/c_1119765804.htm.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