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定
摘 要:初中生物學科是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也是與生活最貼近的,因此教師在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時,應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生活化,通過生活化教學,拉近書本和生活之間的距離,然后學生能夠感悟生活,體會生命的美好,進而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實踐;生物教材
一、 前言
新課程標準自提出以來,中國教育事業(yè)逐漸轉型,課堂教學也面臨著創(chuàng)新難的問題。初中生物相應的課程標準有較大調整,因具有較強的學科性,因此經(jīng)過研究,將初中生物教材內與學生生活無關的偏理論知識進行刪除,并將不能不學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等。除了刪減教學內容,還將生物教學內容與社會發(fā)展、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使初中學科更加面向社會和生活,滿足學生生活必備的技能和要求。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要深入挖掘生物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對生物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好學精神進行培養(yǎng)和激發(fā),進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實現(xiàn)教學全面開展,為學生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
二、 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生物學科是初中階段的必學學科,學生通過了解和學習生物知識,會對生活產生濃烈的熱情,增進對生命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生物知識與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相應的聯(lián)系,如糧食供應、人口、生存資源等問題,更關系到人類的形成、生育、成長、遺傳、疾病預防等方面。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生物學科與生活緊密相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更要重視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在目前的初中生物課堂上,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距離較遠,而對于生活體驗也不足,這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條件優(yōu)渥,家長寵愛,部分家長將學生保護得較好,學生只管學習,家庭的各項勞動都不需要學生參加,導致學生五谷不分,懶于勞動的現(xiàn)象。不僅如此,現(xiàn)階段的網(wǎng)絡技術逐漸發(fā)展,學生接觸的網(wǎng)絡技術也比較豐富多彩,長期沉迷于網(wǎng)絡,會讓學生缺少發(fā)展階段必要的生活體驗,而缺乏對外界的關注,遠離大自然。在這樣生活環(huán)境下,生物知識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導致學生不愿意學習的現(xiàn)象。此外,初中生面臨的中考,所受應試教育影響較大,部分教師和家長都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生物學科失去其真正的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初中生物教學逐漸生活化是非常必要的,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拉近其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回歸大自然,體會生活的美好,對生命產生探索的向往,讓學生的學習思想得到改善,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生活化作業(yè),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相連,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與生活實踐有關的意識,將書本上的內容轉為動手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三、 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和實踐
教師開展與生活相關的教學和實踐,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教師通過將書本上陌生的知識轉變?yōu)樯钪惺煜さ默F(xiàn)象,能夠簡化學生理解過程,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和學習,弱化書本知識在學生心中的陌生感。如教師在講解初中七年級生物中動物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動物開展教學。很多學生去過動物園,認識很多動物,教師通過請學生就動物園參觀進行發(fā)言,學生積極向教師和學生介紹去動物園都看到什么,小動物都怎么吃飯,喝水和睡覺,怎么向游客索要食物,生活習慣是什么樣的等,聽過同學的介紹,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動物園、農場、農戶家里的家禽或者動物世界等相關視頻,經(jīng)過視頻介紹,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具體分析,讓學生明確動物分類、家禽與野生動物的差別等知識,進而開展相關的教學。教師把學生的參觀經(jīng)驗和對動物的認知結合到課堂上,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與動物有關的知識,加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愛護小動物的良好行為。
第二個方面,家庭是學生學習的另一場所,也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得到家長支持和認可的學習能夠加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進而提高學習效果。因此作為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請家長配合學生的學習,并結合自身的情況積極參與到學生學習中,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學生更加能夠體會到生活與生物學科的聯(lián)系,也能幫助教師實現(xiàn)生物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如在講解植物時,教師可以要求家長帶著學生走進大自然,在山間觀察植物,家長可以向學生展示不同的植物,對于家長和學生都不認識的植物,可以求助網(wǎng)絡或者當?shù)卮迕裾J識植物。學生通過這樣的經(jīng)歷,既對山間植物有所了解,又能增進與父母溝通的機會,認知水平獲得提升?;氐綄W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山間體驗分享給大家,并向大家介紹自己認識哪些植物,最好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給教師和學生,讓其他學生也能認識植物。通過這樣的過程,能夠縮小生活與生物學科的距離,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同時還能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感情。
(二)深入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參考,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生物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與生活相關的知識,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狀態(tài),科學合理地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活動。如教師在講解魚等水生動物時,如果一味講解教材內的理論知識,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相關知識,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水產市場,或者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去江河湖泊、水庫等有水的地方觀察魚類動物,了解魚是如何呼吸、進食、游泳等,通過觸摸魚的身體,感受魚的表面和魚鱗,最好記錄并帶回課堂,在課堂上與同學和教師分享,激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此外教師還需要豐富自身的知識,學習更多的生物知識和理論,并積極收集與生物和生活相關的奇聞逸事,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和學生的認知程度解釋具體原因,講述事件中包含的生物知識。如植物的花粉會讓人過敏,出現(xiàn)皮膚疾病,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植物在開花和結果時,會產生花粉,隨著風四處飄散,而對花粉過敏的人就會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