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海玲
【摘要】語言的形成離不開獨特的文化背景。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語知識。文章從加強文化意識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當前文化意識教育薄弱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教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意識;教育策略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灌輸?shù)挠⒄Z知識都是比較基礎的,但是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對西方文化了解得比較少,學習英語知識比較困難,也就難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是必不可少的,對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有著很重要的影響。英語教學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學習語法和詞匯等,而是讓學生對英語國家有一定了解,并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異同。
一、加強文化意識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意識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和實施,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對學生開展文化意識教育,這是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在進行英語教學之前,教師要認識到英語語言的學習就是英語文化的學習,樹立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1]。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講解一些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等內容,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程度。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比較明顯,其中差別比較大的有飲食習慣、宗教信仰和思維方式等。學生如果缺少對這些方面的了解,不僅會阻礙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而且難以實現(xiàn)對西方文化內涵的理解,在進行人際交往時會產生一定的文化障礙,語言能力也就得不到很好的鍛煉。
二、當前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教育薄弱的具體表現(xiàn)
首先,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文化教學比較表面化。在目前的英語教育中,教材中已經出現(xiàn)了許多介紹西方文化的內容。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對西方國家沒有過多認識,其跨文化能力較弱,難以滿足課程學習的要求,甚至對文化理解產生偏差。同時,大部分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只是機械地按照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質量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也比較薄弱。
其次,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提升。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教育,要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文化意識教育中。有些教師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文化意識教育的重要性,在開展文化意識教育時,只是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進行教授。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難以深入了解文化意識的內涵。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不斷提高學生對文化意識的認識,讓學生可以積極探索文化知識,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再次,許多教師忽略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涉及西方的教學內容比較少。英語和漢語有很大區(qū)別,文字的構成、語法、詞匯等知識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之處。教師在講解英語知識時,需要把這些文化背景分享給學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而且能使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西方文化的內涵。但是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忽略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使得學生難以融入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中。學生在說英語時,會因為對西方文化不了解而出現(xiàn)“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2]。
三、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通過英語教材實現(xiàn)文化意識教育
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英語教材也在不斷變化,現(xiàn)階段的英語課本中逐漸增加了關于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相應滲透一些西方文化內容,并對學生的認識加以拓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學生在有了一定的西方文化認識以后,學習英語知識會更加順利,對英語知識有更深次的理解。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介紹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讓學生找出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的文化意識教育。初中階段的英語,基礎性和實用性比較強,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fā)點,給學生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文化知識。
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西方人姓名的構成。西方國家的人在介紹自己時,通常是把名放在前面,然后才是姓氏,跟中國人正好相反,這是由他們的思維習慣決定的。又如,在學習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這節(jié)課時,教師在講解我國的中秋節(jié)時,可以介紹一些西方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大部分學生都比較感興趣的“Christmas”“Halloween”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課本知識,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西方文化的興趣,對文化意識的滲透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利用英語活動加強文化意識滲透
在當前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會增加一些文化知識內容,但是有些教師會忽視對教學內容的設置,從而使得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學生的積極性也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提升。這時教師可以發(fā)揮引導作用,推薦一些適合初中生閱讀的英語課外讀物,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可以自主地學習西方文化知識。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性格特點,找到適合學生閱讀的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教師要選取多樣化的書籍,讓學生對西方國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有所了解,還能讓學生學習到更有用的英語文化知識。教師不僅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而且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沉浸于學習環(huán)境中。比如在教學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中學習英語知識,有不同的學習感受。
(三)以對比的形式學習西方文化
由于多種原因影響,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很多不同之處,差異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方面,而且這種差異也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把這些差異給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對英語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西方文化,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學生介紹一些西方文化。比如,中西方在問候用語的使用上就有很大不同,在飲食習慣上也存在著很多不同,中國人習慣喝熱水或者涼白開,而西方國家一般喜歡涼水。這些都是學生日常學習中會接觸到的,以此為教學出發(fā)點學生比較易于接受,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3]。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在學習I'd like some noodles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室里張貼一些介紹西方飲食的圖片,或者給學生開辟一個學習園地,并讓學生自己尋找有關西方飲食的內容,以提高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中西方飲食的差別。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介紹西方飲食的電影,比如Ratatouille,讓學生既能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又能實現(xiàn)教學目的。
(四)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教師不僅要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以達到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才能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文化意識教育,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識。在有關于西方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風貌、地理人情和生活習慣等,還要對其價值取向有所了解,從而更好地傳授學生西方文化知識。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使學生的文化認知有所提升,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了解有關于西方文化的知識,并把這些內容和課堂教學相結合,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多媒體教學等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文化知識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專題的形式,開設專門講解西方文化的課程,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文化意識滲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加強文化意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階段學生的文化意識比較薄弱,教師通過講解西方文化知識,可以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順利,英語學習更加高效。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讓學生感受到西方文化的魅力,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為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林茜,李旋.基于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探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4):166-167,170.
劉杰.試論初中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8):7.
錢美華.初中英語詞塊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基礎外語教育,2016,18(05):74-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