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審美視域引領(lǐng)教師培訓。審美人生的打開從藝術(shù)欣賞開始,審美素養(yǎng)的涵育讓自然適之,審美體驗的獲得交給詩情畫意,審美境界的提升讓哲學來實現(xiàn)。審美哲思帶給人的“心”的力量和生命的能量,是通常意義下的培訓無法企及的,這“無用之用”恰是大用。
【關(guān)鍵詞】教師培訓;審美哲思;無用之用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23-0023-05
【作者簡介】王笑梅,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實驗小學(江蘇南通,226321)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
當下教師培訓越來越趨于系統(tǒng)化、科學化、整體化,學習課程越來越豐富,學習形式越來越多元,評價方式越來越精準,卻出現(xiàn)了教師對培訓的消極與倦怠,培訓者對培訓的困頓與迷惘,培訓能量的耗散、效果的低迷以及與培訓目標游離的現(xiàn)象。實用主義優(yōu)先,拿來主義盛行,速成貼士走紅,智慧寶典熱傳……目的性過強、功利化色彩太濃的現(xiàn)狀,讓教師培訓走進瓶頸期。我以為,可以嘗試讓培訓走進“中間地帶”,多一些美學、哲學等這些看上去無用卻能夠給教師帶來深遠影響的智慧。
一名教師,不僅僅是教學一門具體的學科,更是面對一個個完整的人。孩子首先感受的是一個整體的教師,其次才是學的某項知識。孩子長大以后,對課堂學習的知識或許早已忘掉,但是教師對他人生價值觀的影響卻是永久的。一個具有審美素養(yǎng)和哲學思辨的教師,對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個人品德、個人意志力以及思維方式等多個方面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因此,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教師培訓中將生活美學與教育哲學代入,可以有效改變我們教育的生態(tài),提升教師教育生活的質(zhì)態(tài),讓童年呈現(xiàn)幸福與美好的樣態(tài)。
一、“一畫一世界,一曲一天堂”:審美人生的打開從藝術(shù)欣賞開始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必定擁有精彩的審美人生。而審美人生的打開自然從藝術(shù)欣賞開始。2018年7月,我校集團暑期培訓就以審美的方式打開。第一天的課程,教師們徜徉于世界百幅名畫的精美畫卷里,置身于中外經(jīng)典名曲的優(yōu)美旋律中,全天的課程美目、美耳、美心,帶給教師們美美的生命感受。
第一場報告的主講人是海門東洲國際學校副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陳鐵梅,主題是“一畫一世界,探尋世界名畫的秘密”。陳老師擷取古今中外經(jīng)典之作,通過放大細節(jié)進行精妙點讀,有時還配以音樂或視頻進行立體解讀,由此打開了每個人感受美、理解美的心靈之眼。陳老師帶領(lǐng)教師們從“畫了什么”“怎么畫的”“為什么畫”“畫得怎樣”等四個方面進行追問,以不斷逼近真相。通過走近一步“讀”畫、站在原地“思”畫、退后一步“透視”、站回原地“叩問”,教師們漸漸走進了名畫的新世界,開啟了審美的新境界。
下午的音樂鑒賞由江蘇省小學音樂特級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黃美華老師來引領(lǐng),她為教師們精心準備了一場適合大家共同學習體驗的報告——《聆聽音樂》。
黃老師指導教師們用心聆聽音樂語言。她選取代表性的音樂,耐心地帶著大家學習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等四種常用的音樂語言。一起比比聲音的長短,找找打擊樂器在哪里,打打曲中的節(jié)奏,猜猜是哪種動物的聲音……現(xiàn)場教師們認真聆聽,仔細辨認,還配以手勢充分體驗,個個興致盎然。接著,黃老師指導教師們嘗試審美地聆聽:在聆聽迪士尼《幻想曲》時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在聆聽《打字機》時提升捕捉音樂要素的能力,在聆聽《編花籃》和《茉莉花》時通過對比增進文化的理解,在聆聽《小貓的圓舞曲》時感受音樂中的多元思維……教師們跟隨著黃老師一起乘著音樂的翅膀,穿行于文化的天空,飛翔在藝術(shù)的天堂,徜徉在心靈的海洋……美妙的時空里,音樂之聲在流淌,音樂之窗在洞開,音樂之光在閃亮……美由心生,教師們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不僅感受到大腦的歡欣愉悅,更感受到了心靈的純粹安靜。
一天的培訓,引領(lǐng)著教師們“感受音樂美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感受生活美的心靈”。生動的課程,鮮活的課堂。教師們不僅僅是在聆聽音樂、欣賞畫作,還在聆聽生命的歷程,欣賞生命的吟詠與歌唱。藝術(shù)欣賞引領(lǐng)教師們更高程度地超越精神領(lǐng)域,朝著一種詩意的、幸福、完整的人生——審美人生邁進。
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審美素養(yǎng)的涵育讓自然適之
“有花有鳥一絢爛,無花無鳥一平淡。平淡絢爛都有情,自然適之天地寧?!边@是清末狀元張謇的詩句。“自然適之”,是我校教師審美素養(yǎng)提升的途徑,也是教師審美情趣涵育的原則。
學校里有一個古老的園林——蕊春園,園子里亭臺樓閣,水榭池魚,廊道曲回,氣象萬千。正門的楹聯(lián)是“賞蕊觀園知物理,尋春踏院悟天真”。這個楹聯(lián)正是我們對教師審美素養(yǎng)進行情境性、體驗性、項目化培訓的情景題和任務單,讓教師通過尋春踏院,通過走進學校園林蕊春園這片“天地”,感悟其中藏著的物之“理”、地之“美”與天之“道”。
蕊春園里有一片紫竹林,教師們喜歡徜徉其中,通過觀其形,悟竹之七德:正直、奮進、虛懷、質(zhì)樸、卓爾、善群、擔當。蕊春園有一座古老的假山,古色古香。教師們借山悟道:教學要“瘦”,精講瘦身;要“透”,知識要講通透;要“露”,為課堂留白;要“皺”,課堂要有起伏。教師們從假山中發(fā)現(xiàn)的,是自然中的生活美學,也是自然中的教育哲學。蕊春園里長著一棵棵大樹,教師們從“葉鑲嵌”的現(xiàn)象中悟出了學校里角色沒有主輔,身份沒有高低,無論站在樹的哪一個位置,每一片葉子都美麗,都能享受陽光雨露,精彩地展示自己。蕊春園里有一棵古老的紫薇樹,樹干被掏空,樹皮上已經(jīng)是千瘡百孔,在冬天基本看不出有生命跡象。但是每年春天,它都會長出綠葉,到了夏天就會開出紅花來。教師看到這棵古老的紫薇樹創(chuàng)造的生命奇跡時,感悟到了生命的悲壯與力量,驚嘆著生命的偉大與神奇,獲得了奮力前行、勇于創(chuàng)美的力量。
校園葫蘆池邊有一棵高大的玉蘭樹,每到春天,滿樹白花開得炫目,教師們最喜歡在樹下拍照。我不僅拍滿樹的繁花,也會拍地上掉落的花瓣?!白钍侨碎g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贝笞匀焕锘ㄩ_有花落,草青有草枯。人也是如此,不可能永遠在綻放。在精彩的生命綻放過后,那就是靜默、積淀、涵育、蓄能,為了來年更美的綻放。讀自然,讀人生。教師們通過欣賞大自然,看圖片,寫筆記,學會在草青草枯、花開花謝的四季變換中感悟生命輪回循環(huán)的道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自然美學;“平淡絢爛都有情,自然適之天地寧”,這是先賢張謇告訴我們的生活真諦。生活美學告訴我們,生活的一切智慧,藏在自然中;一切的困惑與未知,從自然中尋求答案。
三、“靜觀魚讀月,笑對鳥談天”:審美體驗的獲得交給詩情畫意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幸福,而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讓別人幸福。一名教師,有審美意趣,更有可能成為一個享受幸福與傳遞幸福的人。因此,在培訓的過程中,激蕩教師的藝術(shù)之心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們在蕊春園里,布置了“靜觀魚讀月,笑對鳥談天”等多副對聯(lián),掛出了師生的精品書畫,以此養(yǎng)護教師和諧的心境、活潑的生趣、詩意的情愫。我們鼓勵教師從一花一木、一草一樹中找到詩意,從一人一事、一場一景中找到美麗,從而讓審美成為習慣,將平凡的日子過成精彩的詩,將平淡的日子點染上濃墨重彩。
2020年,是學校建校100周年,恰好與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達成之年完美相遇;這一年,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與國慶節(jié)也罕見地重合相遇。于是,我們策劃了一次以“百年月圓,印象蕊春”中秋賞月詩會為主題的長線立體校本培訓。以“月”為主題,以“相聚”為主旨,通過“詩、歌、聯(lián)、樂”等形式,激發(fā)教師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養(yǎng)育教師的詩心詩情。這場詩會是教師的實景培訓場,構(gòu)建了多維度的任務群,吸引了全體教師一起來策劃、創(chuàng)作、展示、表演、拍攝、傳播,人人都是參與者;編劇、詩歌創(chuàng)作者、器樂演奏者、環(huán)境美化者、燈光設計師、微信發(fā)布……每個人都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受者。
1.次第打開呈現(xiàn)美的流動性。詩會的舞臺設立在古色古香、景美如畫的蕊春園正門口;但同時,舞臺又在不停地切換和流動。月中笛音婉轉(zhuǎn)在葫蘆池邊兼霞榭的平臺上;古今對詩放在了四周是亭臺樓閣的延月亭旁,借鑒了《紅樓夢》里黛玉、寶玉、襲人等吟詩的場境;題字作畫則轉(zhuǎn)換到古色古香的鞠壽堂前。此外,搖籃橋、晚香閣等地都是分鏡頭舞臺。我和張山老師演繹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從搖籃橋出發(fā),沿著九菊大道,走向蕊春園正門。我們用飽含深情的朗誦,再現(xiàn)了春、江、花、月、夜交相輝映成的良辰美景。教師們驚嘆于神奇的視覺美感,更被起承轉(zhuǎn)合、抑揚頓挫的吟誦所陶醉。用次第打開的流動的美,形成審美的強化效應。
2.個性創(chuàng)意再現(xiàn)美的穿越感。仰望月入詩,俯首水填詞;回首百年路,展望新未來。蕊春青年教師發(fā)展中心的青年才俊們,通過看校史館照片,讀學校的歷史,品建校先賢的詩句,創(chuàng)編了《蕊春圓月夜》情景劇,和百年前的先賢孫儆玩穿越,一起在蕊春園里欣賞萬色同框、菊韻翩然、邀月抒懷的和美佳景。身著古裝扮演孫儆的老師,漫步園中,吟詩一首:蟾兔晶瑩一輪月,冠裳薈萃十洲仙……亭前的張逸老師撫琴吟詩:挑燈曲廊清水流,撫琴月下寄中秋……化身當年教書先生的楊志祥老師徐步上前,吟一首相和:茶醉枕秋光,花冷飄香砌……飾演兩位女子的丁嘉倩老師和吳倩倩老師在池邊賦詩:“春花未曾來,秋月何曾去……”“……池水織入月中兔,桂花香里探紫薇?!比伺拭髟虏豢傻?,月行卻與人相隨。情景劇的余韻蕩漾在孫儆晚年創(chuàng)作的《中秋》里:“秋氣助高吟,良宵比姣好。碧云天際流,吾亦澄吾抱?!币淮未┰剑缓熡膲?一次碰撞,一園才情。
3.題詩擬聯(lián)蘊含美的情感性。中秋賞月,少不了品茶誦詩。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中秋詩會對聯(lián)征集,100多名教師積極參與,佳句頻出,一副副對聯(lián)對仗工整,意韻深遠,教師們把對學校濃濃的情意交給了詩情畫意。有體現(xiàn)集團辦學福澤百姓的,如“寸心為師,一生勤勉可鑒千里江月;集團辦學,十分心思只求百年樹人”(衛(wèi)娟)。有慶祝學校建校百年的,如“賀中秋,四海同歌慶千番氣象;迎校慶,百載文光沐萬家學子”(楊韻天)。還有體現(xiàn)自己學科特色的,如校藍印社團張紅娟老師創(chuàng)作的“三尺講臺,指點錦繡河山,妙筆生花;四方染坊,攪動藍白天地,意蘊悠長”;體育教師顏小琴創(chuàng)作的“百年蕊春,藝苑花開別樣紅,琴棋書畫各俱千秋;縱橫綠茵,體壇綜測領(lǐng)風騷,走跑跳投盡顯方略”……一副副對聯(lián)閃耀著詩心,藏著教師們愛黨、愛國、愛校的赤誠之心,充滿著自然美、情趣美、韻律美、哲思美和境界美。
4.飛花對詩實現(xiàn)美的交互性。階前銀輝灑,明月來相和。趣味“飛花令”主持人出題,讓大家出一句含有“月”字的詩句,現(xiàn)場分成幾個方陣,各校區(qū)的教師們爭先恐后地吟誦著含有“月”的詩句,有眾人耳熟能詳?shù)拿?,有鮮為人知的詩句,無不令人拍案叫好。楹聯(lián)“對對碰”的環(huán)節(jié),主持人出上聯(lián),在場的教師們想下聯(lián)。第一題是“池中魚讀百年月”,第二題是“明日明月月月明”,教師們的下聯(lián)想得奇、想得妙,對得工整、對得精巧。特別是一個“盛時盛世世世盛”,把對聯(lián)活動引向當前的美好盛世。
5.詩舞音畫凸顯美的浸潤性。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輪屬于自己的月亮。月在詩里,月在舞中,月在畫間,月在心上。悠揚的曲風,嘹亮的嗓音,動人的旋律,曼妙的舞姿,將詩情畫意與對親情聚散、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剔透的詩境,讓所有的教師們?nèi)绨V如醉,深深沉浸在美的熏陶里。詩會結(jié)束了,但浩蕩的氣勢、回環(huán)的韻律、曼妙的詩情、唯美的意境、純美的月色永遠在蕊春園里氤氳回蕩,這種生命的美沉淀在教師的生命記憶里,蓄積成生命的熱情與教書育人、為黨育人的持續(xù)能量,這種生命的美感將綿延生命全程,成為心中最柔軟、最詩意、最溫暖的愛的儲藏。
四、“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審美境界的提升讓哲學來實現(xiàn)
“你若想觀照神與美,先要你自己似神而美。”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真正的美,根植于內(nèi)在的光華。教師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應該從生命體認開始,重在提升生命境界,引領(lǐng)教師的心靈更加豐盈,精神更加純凈,道德更加高尚?!罢J識自己”最好的學科是哲學,個人審美體驗的提升也當通過哲學來實現(xiàn)。
1.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認識自己,改變自己;讓心靈豐盈,讓境界高遠,這是哲學的重要命題。在培訓中,常常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不知不覺間會產(chǎn)生職業(yè)視野的局限和個人個性的缺陷。有的教師喜歡教導和訓誡,不知道建構(gòu)主義;有的教師常常揪住問題學生不放,不知道“曲線迂回”的藝術(shù);有的教師喜歡標準答案,缺少多聚焦視野;有的教師眼中只有自己的學科,不知道整體主義哲學……凡此種種,很多教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困惑和焦慮中。認識自己,無疑是當下教師最應該研修的學問。學習哲學,有利于教師走出狹隘,走向更寬闊的天地。所謂的“角度一變,境界大開”,正是如此。2018年4月,我們借助于李慶明先生的哲學課對教師進行啟蒙:哲學是什么?是敞開心扉的一種交流,是照進心靈的一束陽光,是閑來無事時的冥想,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教師們沉浸課堂,漸漸頓悟:哲學乃無用之用,卻有大用,可以為不確定的時代導航。
2.多一只眼睛看世界。哲學,可以使人的眼光變得開闊、深邃、明朗。為引領(lǐng)大家進一步走進哲學的世界,學校培訓時我們常常和教師一起讀孔子、老子,讀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在一次校本培訓課上,我為教師們上了一節(jié)泰戈爾詩的欣賞導讀課,展示了我讀《飛鳥集》一書的讀后感。我對兩行詩的理解展示在大屏上,并為教師們誦讀:“你離我有多遠呢,果實呀?”“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边€分享了自己在不同時期的閱讀感受:第一次讀到泰戈爾的這兩句詩,我感受到童話的輕靈和純美;青春歲月,我讀到的是一對戀人的心靈對白;初上講臺,我讀出的是教育哲詩;終于有一天,這段泰戈爾筆下經(jīng)典的對話,成為我和孩子對話的現(xiàn)實:“老師,您怎么知道我的想法?”“哈,孩子,我藏在你心里呢!”再后來,我讀出了夢想與行動的相伴,讀到了鮮花與汗水的同在,讀到了成功與奮斗的相依……同一句詩,不同的教師讀出了不同的感悟;同一句詩,不同的時期讀出了不一樣的自己。復眼觀世界,教育的世界就會變得多樣而美好。而要讓教師們多一只眼,可以和他們進行哲學對話,審視內(nèi)心,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讓生命變得余裕、澄明。
3.借一只眼睛看未來。教育最大的遺憾是——我們永遠在用昨天的知識,通過今天的課堂,培養(yǎng)明天的人材。教師這個職業(yè)最需要具有未來視野,終身學習;教師的學習應該縱橫古今,面向未來。因為我們今天培育的孩子,正是30年后站在世界中央的棟梁之材。如果不能洞察未來的發(fā)展,那么,我們培養(yǎng)的孩子就不能真正走進未來?!疤焐显律?,能移世界;天上月色,照見未來?!睂崿F(xiàn)教師人生境界的提升,需要一種詩化哲學與哲學詩化。審美化的教師培訓,就是要讓哲學之光照進現(xiàn)實,照見未來。
審美聯(lián)通術(shù)道,中間地帶精要;無形勝有形,無用最有用。審美養(yǎng)心、美心,生長綠色心流,增強永續(xù)心力?!靶摹敝?,化為感受藝術(shù)的修養(yǎng),獲得“一葉一菩提”的體悟;“心”之力,化為融入自然的能力,實現(xiàn)“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心”之力,化為善察善感的能力;“心”之力,實現(xiàn)哲思飛揚……“心”之力,在于那種認識自己、聯(lián)通他人、理解世界后的和諧愉悅,在于生命的頓悟、通透,在于那種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生發(fā)出的激情、動力、活力、創(chuàng)想……這種“心”的力量,這種生命的能量,是我們?nèi)魏我环N通常意義下的培訓無法企及的?;蛟S,這就是無用之用之最大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