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兵
山東省單縣中心醫(yī)院核醫(yī)學科,山東單縣 274300
甲狀腺功能亢進屬于臨床常見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約1.5%[1],類別復雜,常見如Graves 病、碘甲亢、多結(jié)節(jié)性甲狀腺腫伴甲亢等,近年來發(fā)生率不斷上升[2]。甲狀腺功能亢進與多因素引發(fā)的TSH 受體刺激致使甲狀腺激素大量生產(chǎn)與釋放相關(guān),病因復雜,采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需要長期用藥,要求患者有較高的依從性,且復發(fā)率很高,故應探討更有效的治療方案[3]。采用放射性核素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主要利用了甲狀腺攝取、濃集碘的能力以及131I 的生物學效應,可降低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水平[4]。本研究選取我院診治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70 例,回顧性分析了常規(guī)采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與聯(lián)合131I 的治療效果差異,現(xiàn)報道如下。
選 擇 我 院2019 年1 月 至2020 年6 月 診 治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70 例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各35 例。對照組中男14 例,女21 例;年齡44 ~65 歲,平均(51.28±4.20)歲;病程3 ~28 個月,平均(13.15±6.51)個月;體重指數(shù)(BMI)23 ~28 kg/m2,平均(25.67±1.42)kg/m2。試驗組中男12 例,女23 例;年齡42~68歲,平均(52.40±4.81)歲;病程3~29個月,平均(13.09±6.15)個月;BMI 23 ~27 kg/m2,平均(25.45±1.35)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滿足甲狀腺功能亢進診斷標準[5],彌漫性腫大,TSH 水平降低,甲狀腺激素水平上升;②年齡20 ~80 歲;③臨床資料完整,治療依從性好;④完整隨訪3 個月以上。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者;②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③既往精神疾病者;④生活不可自理者;⑤嚴重感染者。
對照組采用丙硫氧嘧啶(廣州康和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2824,50 mg)治療,100 mg/次,口服,3 次/d。并結(jié)合患者病情調(diào)整劑量,最大日劑量600 mg。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日劑量控制在50 ~150 mg。試驗組采用丙硫氧嘧啶聯(lián)合131I(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3121,7400 MBq)治療。丙硫氧嘧啶采用基礎(chǔ)劑量,日劑量50 ~150 mg。131I 劑量計算方法為:甲狀腺重量×每克甲狀腺組織131I 劑量/24 h 最高攝入率。首次給藥予總量1/2 ~2/3,3 ~7 d 后補足全量。兩組患者均在治療3 個月后,評價療效。
①臨床療效。參考孫羽等[6]研究制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其中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消失,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復常,判定為顯效;癥狀改善,生化指標好轉(zhuǎn),為有效;未見明顯改善或病情進展,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FT3、FT4、TSH 水平。采集治療前與治療3 個月后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每分鐘3000 轉(zhuǎn)轉(zhuǎn)速下離心處理15 min 后,取血清以化學發(fā)光法測定。③比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常見不良反應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粒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傷、貧血、皮疹等。
采用SPSS 21.0 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治療前FT3、FT4、TSH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T3、FT4水平降低,THS 水平上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FT3、FT4水平低于對照組,TSH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FT3、FT4、TSH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FT3、FT4、TSH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n FT3(pg/ml) FT4(mg/dl) TSH(uI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5.28±2.08 3.46±1.20* 7.04±1.32 1.75±0.28* 0.27±0.10 2.18±1.10*試驗組 35 5.19±2.17 1.35±0.57* 6.95±1.26 0.95±0.20* 0.28±0.09 3.25±1.04*t 值 0.177 9.396 0.292 13.755 0.440 4.182 P 值 0.860 0.000 0.771 0.000 0.662 0.000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不良反應經(jīng)對癥處理后均改善,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甲狀腺功能亢進屬于臨床常見病,典型癥狀包括出汗、心悸、多食、多便等,并伴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激素異常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發(fā)生影響因素很多,其中免疫因素占據(jù)了很高的比重。常規(guī)采用丙硫氧嘧啶等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旨在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可抑制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阻斷離子碘氧化過程,可抑制T3、T4合成,抑制絡氨酸的碘化,但該藥物治療療程長,復發(fā)率高,需要定期隨訪復查[7-8]。而采用放射性核素131I 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則可通過破壞甲狀腺組織起到降低甲狀腺激素合成與分泌量的作用[9]。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甲狀腺濃聚碘化物水平很高,采用131I 治療,可利用電離輻射導致甲狀腺濾泡上膜破裂損傷,讓細胞內(nèi)容物進入血液,刺激機體產(chǎn)生免疫應答。且電力輻射損傷也會啟動甲狀腺其他免疫應答[10-11]。且采用131I 治療后雖然白細胞數(shù)目會降低,但隨著時間延長,其水平將逐漸恢復,且對甲狀旁腺功能無明顯影響,治療安全性高[12-13]。
本研究結(jié)果中,試驗組在采用131I 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lián)用131I 治療可提高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治療效果。徐智軍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在采用131I 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6.7%,高于常規(guī)藥物治療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一致,驗證了131I 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效果。這是因為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主要通過抑制離子碘,降低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水平起效,而131I 則可破壞甲狀腺組織,兩種治療方案作用機制不同,可起到協(xié)同作用,故聯(lián)用131I 治療效果更高。
另外,本研究中試驗組治療后FT3、FT4水平為低于對照組,TSH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則顯示該方案可改善患者的激素分泌狀態(tài),有利于促進甲狀腺功能的恢復。分析其原因,在于131I 可被甲狀腺濾泡充分攝取、吸收,并濃縮于功能性甲狀腺組織中,使其組織破壞,可減少甲狀腺素的形成,進而糾正甲狀腺功能狀態(tài),改善激素分泌。謝長乾[15]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經(jīng)131I 治療后,TSH 水平為(2.74±1.22)mU/L,高于對照組(P<0.05),也佐證了該方案對改善患者甲狀腺功能的作用。另在用藥安全性上,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則說明聯(lián)合131I 治療不會導致不良反應的增加,且β 射線照射射線短,對臨近組織損傷小,白細胞降低后隨著時間增加會逐漸恢復,用藥安全可靠。雖然為了進一步保障治療效果與安全性,患者治療前后需要注意休息,補充營養(yǎng),避免刺激,并在治療前30 d 開始無碘飲食,防止對攝入131I 產(chǎn)生影響[16]。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采用放射性核素131I 治療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甲狀腺激素水平,不會導致不良反應的增加,用藥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