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賀家園漢墓研究

      2021-05-19 10:21:21劉慧蓉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6期
      關鍵詞:漢文化漢墓

      劉慧蓉

      摘 要:1981年,在蕪湖市賀家園發(fā)現(xiàn)三座處于西漢后期的墓葬。因歷史、地理位置原因,該地區(qū)受到多重文化的影響,但總體上來看,漢文化在這一時期這一地區(qū)已經占據(jù)主流,賀家園漢墓也因此深受主流文化的影響,在墓葬中體現(xiàn)出這一時期的漢文化對此地逐漸加深的影響,以及其他文化因素在此地的沒落。對于賀家園漢墓的研究有助于厘清這一時期蕪湖地區(qū)多種文化因素歷時性變化的動態(tài),能更好地復原該地區(qū)乃至整個漢代的社會、經濟、文化面貌。

      關鍵詞:賀家園;漢墓;漢文化

      安徽江淮地區(qū)在戰(zhàn)國時期長期處于楚國的統(tǒng)治下,隨著劉邦建立漢朝,此地因受多種文化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出文化上的此消彼長,具體表現(xiàn)為楚、秦等其他文化的逐漸沒落以及漢文化的深入推進。1981年在蕪湖市鳩江公社楊家場大隊的賀家園發(fā)現(xiàn)三座西漢后期的墓葬則是這變化中的一環(huán)。本文旨在對賀家園漢墓中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從墓葬形制和隨葬品方面對其喪葬習俗所反映出來的社會內涵進行初步探究。

      1 賀家園漢墓形制①

      賀家園的三座漢墓呈“品”字形排列,皆屬于西漢后期,M2時間稍晚至西漢末年。M1出土的銅盆盆沿上刻有“曹君”二字,M2出土的漆耳杯底部寫有“曹金”的字樣,可以看出賀家園的三座漢墓應是曹姓之墓,這個曹金家族墓葬中的隨葬品不乏出現(xiàn)銅禮器和仿銅陶禮器,應是延續(xù)時間相當長久的官宦世家。M1墓主人在朝為司馬,M2和M3墓主人身份未有直接證明,但并非一般的平民。

      賀家園發(fā)現(xiàn)的三座墓葬均是豎穴土坑木槨墓,帶有階梯式的墓道,不同于這一時期其他漢墓逐漸“宅第化”的走向,這三座漢墓依舊保持著楚文化中土坑木槨結構。在墓葬形制方面,M1和M3有高度的重合,而M2卻有差異之處,如M1、M3是單人葬,墓向東,墓道設在墓東端的正中;M2是男女合葬,墓向西,墓道設在墓的西端,偏于一邊。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座漢墓的木炭填塞現(xiàn)象。賀家園的三座漢墓其木槨外的四周均填塞有不同厚度的木炭屑,考慮到江淮地區(qū)氣候潮濕,這些木炭屑從實用角度來看是對棺槨進行防潮防腐處理。從習俗上來看,與漢代對楚墓中使用青(白)膏泥的做法進行改進有關,具體內容在下文陳述。

      2 賀家園漢墓的隨葬品

      賀家園的三座漢墓都未經盜掘,出土的遺物比較豐富,包括銅器、陶器、滑石器和玉器,除此之外還有些水晶、瑪瑙一類的裝飾品,其中陶器、銅器種類最為豐富,三座墓均有出土,另外較為突出的是M1中出土有大量的滑石器。

      2.1 陶器

      賀家園漢墓中的陶器較多,有釉陶和無釉陶之分,按器形和用途可分為仿銅禮器、生活用器和明器。其中仿銅陶禮器并不以完整的組合形式出現(xiàn),多是以鈁、壺組合或是單個形式出現(xiàn),其中壺的數(shù)量最多。墓葬中的生活用器包括瓿、罐、甑、盆、耳杯等,倉、井、圈、灶等模型明器數(shù)量增多。

      2.2 銅器

      賀家園漢墓中的銅器以禮器和錢幣為主,禮器數(shù)量并不多,除此之外有少量的生活用器、武器、銅鏡和漆器上的裝飾配件如熊、鳳鳥、鋪首等。其中隨葬數(shù)量最多的當屬銅錢。賀家園三座漢墓出土有2461枚五銖錢,這些五銖錢中或是正面穿上有一橫,或是穿下有凸起的月牙記號,五銖錢的“五”字有直有彎,通過比對看出這些五銖錢屬于洛陽燒溝Ⅰ型、Ⅱ型。②

      2.3 滑石器

      蕪湖賀家園出土的滑石器是安徽省西漢墓的首次發(fā)現(xiàn),這一批滑石器數(shù)量多、器形大,都是整塊石料雕刻而成,并且成套出現(xiàn),其類型與墓中的陶器、銅器類型保持一致,有鼎、鈁、壺、罐、甗、洗、釜、盆、碗、耳杯等28件。漢代是我國古代使用滑石的三個高峰之一①,由于玉的原料供不應求,同時中央對玉器的使用把控十分嚴格,中小地主大多以滑石代玉,這一時期滑石器數(shù)量大、種類多,成為當時社會獨特的藝術形式。戰(zhàn)國中期湖南長沙地區(qū)開始使用滑石器隨葬②,到了西漢初期,其周邊地區(qū)才開始發(fā)現(xiàn)滑石器隨葬的現(xiàn)象。漢代的滑石器不再是日用器或是模范,而是作為明器存在,湖南、廣西、廣東地區(qū)的漢墓出土了大量隨葬的滑石器,成為這些地區(qū)漢墓隨葬的一種特色。③

      賀家園漢墓出土的這批滑石器,造型與湖南長沙出土的滑石器有相似之處,可見當?shù)氐幕髦圃焓艿搅碎L沙地區(qū)的影響。同時,賀家園漢墓的這批滑石器皆出土于M1,符合當時墓主人司馬的地位。

      2.4 裝飾品

      賀家園漢墓的裝飾品有玉璧、水晶飾、玉眼蓋、玉鼻塞、玉瑗、玉琀、瑪瑙飾,其中以玉器為多?!吨芏Y·大宗伯》中記:“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璧、琮以斂尸?!笨梢?,玉璧是禮天之器,可以溝通天地,擁有崇高的地位,因此墓葬中隨葬玉璧代表了死者生前的地位及財富。

      賀家園僅M1出土了兩件呈青綠色的玉璧,雖然紋飾簡單、有雜斑,規(guī)格不高,但在其他同等級墓葬僅有滑石質璧出土的情況下,M1出土的兩件玉質璧在符合其司馬身份的同時也彰顯了其在當?shù)夭煌瑢こ5牡匚弧3出土的白玉玉琀為蟬形,漢代開始大量使用蟬形口含,是墓葬中口含物的主流。蟬有脫殼重生的特性,古人認為口含蟬可以讓死者如蟬在春季重生,使其靈魂升天成仙獲得永生④,因而以此為媒介,幫助死者靈魂升仙,生命無限延長?!侗阕觾绕ぞ砣λ住酚休d:“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庇窬鸥[塞則是用玉制成可以填塞或蓋住九竅的玉制品,祈求保護死者尸體不朽,靈魂永生。

      從漢武帝始,漢代中央集權高度集中,社會等級劃分嚴格,玉器的使用也有嚴格的規(guī)定,如玉覆面或是形制完備的玉九竅塞往往出現(xiàn)在漢代高等級貴族墓葬中,并與玉衣搭配出現(xiàn),如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夫人竇綰的墓葬中就各出土了一套玉九竅塞。蕪湖賀家園M2出土玉眼蓋、玉鼻塞各一對,M3出土玉鼻塞一對,均屬于玉九竅塞的一部分,形制并不完備,符合中小型墓葬的規(guī)格。

      3 喪葬習俗反映的社會內涵

      蕪湖位于安徽省江淮地區(qū),這一地區(qū)在漢文化普及之前就一直活動著不同的族群,是文化雜糅之地。自商代起,該地區(qū)就開始受到商王朝及東夷各部族的多重文化影響。一直到漢王朝建立將江淮地區(qū)納入管轄范圍,這期間其先后受到楚、秦、漢文化的影響,致使?jié)h代的江淮地區(qū)文化面貌復雜,其地區(qū)內的漢墓也隨之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呈現(xiàn)復雜的葬俗特征。⑤從西漢初期一直到東漢結束,江淮地區(qū)內的多種文化因素一直存在歷時性的變化,處于西漢后期的蕪湖賀家園漢墓正是這變化中的一環(huán)。

      從墓葬形制來看,賀家園漢墓中殘留有楚文化的因素。楚墓一直保留土坑木槨的形制,并有獨特的建造方法,賀家園漢墓雖并未體現(xiàn)出如楚墓一般的建造方法,但其不同于西漢后期其他地區(qū)漢墓形制的發(fā)展趨勢,仍沿用土坑木槨的墓葬形制則可看作是對楚文化的保留。

      從填土類型來看,賀家園漢墓使用木炭屑填塞是對楚墓使用青(白)膏泥填塞習俗的保留。從已發(fā)現(xiàn)情況看,楚墓中流行用青膏泥或白膏泥填塞于槨頂及四周,起到隔絕空氣、防潮除濕的作用。到了漢代,“對白(青)膏泥的使用已有所改進,即在木槨四周上下先放大量木炭,再把調成糨糊狀的白膏泥澆在木炭層外面,有木炭吸收白膏泥中的水分,使白膏泥在木槨之外能形成一個密封性更好的整體”。⑥如巢湖北頭山一號西漢墓,其槨室上和四周填塞20~40厘米厚的白膏泥,另外在其坑底鋪有10厘米厚的木炭屑⑦;霍山縣M1、M2的木槨周圍均先放置10~30厘米厚的木炭,木炭的外圍再填塞青膏泥。⑧賀家園的三座漢墓均未出現(xiàn)青(白)膏泥填塞的情況,可以看出賀家園漢墓對于這一習俗進行了簡化處理,僅使用木炭屑填塞。

      隨著漢王朝的建立與發(fā)展,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漢文化也隨之逐漸傳入各個地區(qū)①,儒家思想影響著漢代社會的各個層面,在這種情況下,漢代墓葬尤其注重死后世界,流行厚葬,認為死亡只是換了一個地方“活著”,同時隨葬可以使尸身不腐的玉器,希望死者在死后世界能夠永生。西漢中后期漢文化深入影響其所統(tǒng)治的各個區(qū)域,處于西漢后期的賀家園漢墓也不例外。賀家園漢墓的墓葬形制和填土類型雖殘留有楚文化的因素,但楚文化的特征性已不甚明顯,而從出土的隨葬品可以看出該地已具有明顯的漢文化特征,楚文化及其他地區(qū)文化因素正在逐漸消失。

      西漢中晚期后,漢文化因素中的葬錢幣風俗在此地開始盛行,區(qū)域內其他漢墓中均有大量錢幣出土,如三角圩、廬江董院等漢墓中均出土了大量的五銖錢,賀家園漢墓也不例外。如上文所言,賀家園M1、M2、M3中均出土有數(shù)量不等的五銖錢,其形制與洛陽燒溝五銖錢形制相同,這是漢文化在賀家園漢墓中的體現(xiàn)之一。

      自被定為禮器后,鼎就一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用于陪葬,在各地的墓葬中均有所發(fā)現(xiàn),安徽江淮地區(qū)也不乏陶鼎陪葬,是該區(qū)域墓葬中出現(xiàn)的典型器物。賀家園M1中也出土有2件陶鼎。其中標本M1∶19,口微斂,深腹,平底,矮蹄足,方附耳。腹有凸旋紋一周,蓋頂隆起,有三個乳釘紐,鼎蓋施有灰綠釉,同江淮地區(qū)其余陶鼎對比,符合BⅡ式的器形②,是漢文化的普遍因素。作為身份和地位象征的仿銅禮器陶鼎僅出現(xiàn)在M1中,更能彰顯M1墓主人司馬的身份在當?shù)氐牟煌瑢こ!?/p>

      隨著大土地所有制和莊園經濟的發(fā)展,漢代已不需要在墓葬中隨葬禮器彰顯自己的身份,以前作為禮器存在的鼎、鈁、壺等多以日用器的身份存在。③賀家園漢墓中的銅禮器和仿銅陶禮器并未徹底消失,仍以單個或是以鼎、壺、鈁等組合形式零星出現(xiàn),但已經不是隨葬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實用器和模型明器。以井、倉、羊圈、豬圈、灶等為主的模型明器,與墓葬中的瓿、罐、盆、燈、盒、熏爐等日常生活用具共同構成一個以墓葬為房屋的生活世界,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莊園經濟全貌。同時,漢代重孝、厚葬之風盛行,這些模型明器和日用器也表達了希望墓主人在地下世界也能擁有生前的享受,或是能享受生前沒有的生活,可以在死后世界依舊舒適地生活的愿望。

      漢代深受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影響,人們都在尋找使尸身不腐、靈魂永生的辦法。《管子·侈靡》:“玉者陽之陰也,故勝水,其化如神?!惫湃苏J為玉有調和陰陽、化生萬物的超自然功能,便使用一系列玉器如玉覆面、玉衣、玉璧、玉琀等。因此西漢墓葬中的葬玉禮俗是希望死者尸身不腐、靈魂可以升仙永生。賀家園三座漢墓出土的玉璧、蟬形玉琀、玉鼻塞、玉眼蓋等均表達了希望死者尸身不腐、靈魂升仙、生命可以延長的愿望。

      4 結論

      西漢后期的安徽江淮地區(qū),秦和楚文化因素逐漸消失,漢文化已成主流文化,蕪湖賀家園漢墓正呈現(xiàn)了這些文化在這一時期這一區(qū)域內此消彼長的動態(tài)過程。在墓葬形制上雖殘留了楚文化的一些因素,但隨著漢文化在各地區(qū)的深入傳播,到了西漢后期楚文化在當?shù)貎H有殘存,典型漢文化葬俗特征在賀家園漢墓中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使用功能明確的隨葬品為墓主人構筑一個完整的地下世界,既滿足了墓主人的物質生活,也有后人及死者對生命無限延長的期望,“折射出人們對生命的終結以及生命的意義有了更為深刻的體驗”。④通過對賀家園漢墓的深入分析,了解到此地漢代社會生活狀況和喪葬習俗的具體情況,同時也深刻地反映了西漢后期各種文化在此地交互的情況,從而為厘清安徽江淮地區(qū)漢代多種文化歷時性變化提供材料,為復原完整的漢代社會生活提供具體實例。

      猜你喜歡
      漢文化漢墓
      改建后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孫子研究(2021年5期)2021-03-22 06:27:00
      大云山漢墓發(fā)掘記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30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慶嘉陵江北岸發(fā)掘漢墓
      郭沫若學刊(2018年4期)2019-01-03 08:41:44
      淺析英語教學中漢文化的滲透
      成語中的文化價值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0:50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提升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
      中國市場(2016年27期)2016-07-16 04:12:09
      關于漢韻文化主題餐廳的設想
      淺談古代少數(shù)民族改漢姓
      青年文學家(2015年8期)2016-05-09 13:46:42
      淺析常用部首教學法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
      扶風呂宅村漢墓出土的五銖錢
      大眾考古(2015年2期)2015-06-26 07:21:36
      天长市| 渝北区| 剑河县| 大名县| 闽侯县| 新龙县| 满洲里市| 平昌县| 唐山市| 临沂市| 龙陵县| 收藏| 安阳市| 揭东县| 蓬安县| 福州市| 塘沽区| 桃源县| 庄河市| 定兴县| 乐山市| 瑞丽市| 民勤县| 梁山县| 耒阳市| 英山县| 彰武县| 康定县| 屏南县| 中超| 西畴县| 清徐县| 梧州市| 闸北区| 湛江市| 额济纳旗| 朔州市| 博白县| 温州市| 忻州市|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