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藝術(shù)家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日本和韓國的分餐制受到追捧,但是一餐那么多碗碗碟碟真的不麻煩嗎?
一個韓國人日常飲食的餐具
最基本的一汁三菜
一放假就想原地隱身。除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還有身邊人的公筷意識,真的太差了。
不管是面對疫情,還是“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60%”的國情,公筷公勺的使用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可就是有人不習慣、嫌麻煩……
可不管是公筷制還是雙筷制,僅僅多備一雙筷子的事,真的有那么麻煩嗎?
看看隔壁踐行分餐制,碟碟碗碗鋪滿全桌,吃個飯就像搞餐具展示的韓國和日本,那才真正讓人頭大。
的確,“西方分餐,東方合餐”的固有印象該被打破了,東方人分起餐來,可比西方人精致講究得多。
傳統(tǒng)的日韓料理常給人“菜少碗多”的鋪張感,原因之一,便是分餐相比合餐,需要的碗盤更多。
而考慮到這兩個國家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程度,四舍五入可以推測他們的分餐制應(yīng)該也是和中國古人學的。
在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里,紫部式曾這樣描述源氏設(shè)席大宴賓客的場景:“鋪設(shè)四十張中國席,其他坐墊、憑肘兒等物也都一律嶄新精致?!?/p>
此處的“中國席”,便是一人一案分桌而食,在周、秦、漢、晉年代皆有史可考的用餐傳統(tǒng)。
可吃飯,吃的不僅是食物,更是氣氛。
到了唐朝,民風開化,森嚴的等級和禮制觀念也逐漸弱化,分桌而食的絕對分餐制又進化成了相對分餐制——會食制,即眾人圍坐于一桌,但各自配齊一套專屬食具。
時至明代,夾菜布菜的合食制才成為主流。
反觀日本,遣唐使從古代中國學得了一人一套食具的講究,明治維新時又受到了西方分餐的影響,日本的分餐制幾乎是從娃娃抓起的。
二戰(zhàn)后,日本政府免費供應(yīng)給小學生的午餐就采取了單獨的餐盤分裝,因此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分餐制就已經(jīng)完全滲透了日本?!胺蚱薇薄胺驄D筷”成了常見的新婚賀禮;甚至家庭成員之間,連放菜盛湯的碗碟都要區(qū)別花色,避免混用。甚至于在外就餐,公筷都沒了用武之地。因為日本街頭的中餐館里,還安排了專門給人布菜的服務(wù)員。
菜上齊了,服務(wù)員會先轉(zhuǎn)動圓盤“讓客人眼嘗一番”。接著便把大盤里的菜按人頭進行分盤,為了避免不同菜式間相互串味,分盤后的食物絕不能直接堆在客人面前的大盤子里,而是要用小碟,一道道分開盛放。
除了嚴格的分餐,傳統(tǒng)的和食還是出了名的“花樣多分量少”。除米飯之外,常規(guī)都有三菜一湯之多,俗稱“一汁三菜”。
最早期的“一汁三菜”指的是豆腐和菌菇蔬菜做的味增湯、有葷有素的日式燴菜、以烤魚為代表的烤物以及用鰹魚高湯燉煮而成的各色煮物。
如今食材多樣化,“三菜”的內(nèi)涵得以豐富,形成了量大扛餓的“主菜”、均衡營養(yǎng)的“副菜”和口味至上的“副副菜”三菜鼎力的局面。
正宗的和食完全遵照這個制式展開,哪怕是早餐也絕不潦草,一飯一汁三菜的形式必須保留,頂多把耗費時間的燴菜和煮物,用玉子燒這種“副菜”、以及腌菜加海苔這種“副副菜”做替代。
如此看來,就算只有兩個人吃飯,就算吃的只是早飯,隨隨便便就得擺上多達兩位數(shù)的碗碟。
而這只是最最最基本款。從一汁三菜變形而來的日本高級料理,那才真叫一個費碗。
比如一頓吃下來需要近兩個小時的懷石料理,從“先付(前菜)、八寸(下酒菜)、向付(季節(jié)性的生魚片)、炊き合わせ(蔬菜、魚、豆腐等切小塊燜煮)、蓋物(湯或茶碗蒸)”到“燒物(季節(jié)性的魚類燒烤)、酢肴(醋腌菜)、冷缽(冰鎮(zhèn)過的食器放熟食,如涼拌時蔬等)、中豬口(酸味的湯)、強肴(肉類主菜)”再到“御飯(米飯)、香物(季節(jié)性的腌菜)、止碗(醬湯)、水物(餐后甜點)”。
單人所需要的餐具數(shù)量,絕對是一雙手數(shù)不過來的。
好在懷石料理是上一道吃一道,不會因菜式過多而導(dǎo)致席面擁擠。而起源于室町時代、代表武士階級傳統(tǒng)料理的本膳料理就不同了,不管碗碟多少,都是一股腦兒往上端。
不過為了場面好看,食物的出場不止講究一定的搭配和順序,還會用上托盤。而盛放食物的托盤就被稱之為“膳”。一汁三菜和米飯剛好夠擺滿一個大尺寸的長方形托盤,于是這種搭配被稱為“本膳”或“一膳”。
本膳之外,還有椀物、刺身,以及作為禮物不可現(xiàn)場食用需用禮盒包好帶回家中細品的引物膳等。本膳料理中,食盤的數(shù)量可多達五膳,最多可容納的菜式為三汁九菜。酒足飯飽后的現(xiàn)場清理,算起來,也是一項讓后廚洗碗工頭痛的大工程。
高端的料理往往需要更多的盤子,即便是隔壁的韓國也不例外。
朝鮮時代,韓國在基本款飯、湯、醬和泡菜之外,就已經(jīng)用碟子數(shù)量來表示尊卑了。一碟對應(yīng)一菜,平民階層的日常飲食是三碟式,也就是在基本的飯、湯、醬、泡菜之外,還有三樣菜;貴族按身份尊卑分為五、七、九碟式,王室成員則是最高階的十二碟式。
而其中專供君王的正餐十二碟式,又稱為“水剌床”。一道水剌床單食案就有三個,分別為大圓盤、小圓盤和長方形的冊床盤。其中大圓盤上擺放白米飯、海帶湯和絕大多數(shù)的主配菜,稱為白御膳;小圓盤上擺放紅豆糯米飯和牛骨湯,稱為紅豆御膳;冊床盤則放置肉蛋蔬菜等小菜。
而水剌床的十二碟式具體由十二道主菜和十二道小菜構(gòu)成。
十二道主菜分別為“兩飯”,即白米飯和紅豆糯米飯;“兩湯”,即海帶湯和牛骨湯;除此之外,還有大醬湯和魚蝦醬湯兩種醬湯;泡白菜、泡蘿卜、鹽水泡菜三種泡菜;醬油、醋醬、糖醋辣椒醬三種醬料和一道燉菜。
聽起來毫無食欲對不對?且把目光投向十二道小菜,有煎餅、肉片、烤魚、水蒸蛋、生魚片、涼拌時蔬等等,雖然只有小小份量,但足以點亮乏味的用餐時光。
日本便當是單獨餐盤分裝的典例
能夠吃到更多種類的菜式,且每一口都能留下可供回味的空間,對于食客而言,品嘗這種用料克制、碟碗繁多的料理不失為一件樂事。
可對于主婦們而言,洗碗帶來的麻煩簡直會讓人懷疑人生。
曾有嫁到日本的中國媳婦這樣吐槽:“以六口之家為例,每頓飯假設(shè)有六道菜,其中四道菜需要按人頭分盤,單單裝菜的盤子就有二十六個,再加上所有人的小碟子、飯碗、湯碗、茶杯、酒杯……也就是說,吃一頓飯我要洗六十五個杯盤碗碟!早中晚三餐加上下午茶,一天下來就有二百來個!假設(shè)我三十秒洗一個碗,一天就有將近兩個小時在洗碗!”
只是讀完這段文字,就讓人感覺到窒息了。
為了讓肩負重任的主婦們在碗碟堆里笑著活下去,松下電器在1960年研發(fā)出了第一臺日本本土洗碗機??捎捎诰幼】臻g太小等原因,洗碗機沒能征服崇尚智能家居的日本人。
而隔壁韓國的洗碗機普及率也不高,不過2020年初被新冠肺炎疫情困于家中為家務(wù)所煩,這一突發(fā)狀況的直接后果就是:2020年,韓國的洗碗機銷量同比暴增了516%。
可不同于不想洗碗就老老實實花錢買服務(wù)的韓國人民,想要逃避洗碗的日本主婦們才不止寄希望于洗碗機這一條道路。她們還可以通過更改餐單,來接近不用洗碗的人生目標。
有調(diào)查顯示,日本家庭中“一汁三菜”的餐食比例正在逐年降低,原因之一就是洗碗帶來了繁重的家務(wù)負擔。
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習慣用咖喱或是牛丼作為一家人的晚餐,這種飯菜集于一盤的蓋飯,相比傳統(tǒng)的和式晚餐,不管是準備過程還是清潔過程,都極大地節(jié)省了人力。
不說讓人愛上洗碗,但至少,讓人沒那么討厭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