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源
加入幼教行業(yè)已經(jīng)8年了,8年來經(jīng)常會看到網(wǎng)上和電視上報道關于幼教的負面新聞,“妖魔化”的便簽會貼給幼師,全民熱議。新聞媒體對幼師負面形象的報道數(shù)量遠比正面形象的報道數(shù)量多,這些負面影響的發(fā)生,還是因為法治完善的問題,幼兒園的管理不規(guī)范、幼兒教師聘用的無證上崗的現(xiàn)象沒有嚴格把控,導致這些問題的發(fā)生還是因為幼兒園存在師資緊缺的情況,除了大部分公立幼兒園待遇比較好之外,大部分私立幼兒與待遇都不高。不過,現(xiàn)實生活中善良、親切、耐心的幼兒教師占更大比例。龍華區(qū)自成立行政區(qū)來,龍華區(qū)的教育領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三年,龍華區(qū)的公辦幼兒園也從3所到96所。在王玉璽教育局長的引領下,龍華區(qū)積極推進學前教育的新發(fā)展。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我們積極響應王玉璽局長提出的“積極教育”理念,積極教育是一項有價值的理想,是一項謀幸福的事業(yè)。相信我們可以用專業(yè),愛心和耐心在幼教行業(yè)這條路上,不斷成長,提升自我。作為幼兒教師的我,一直在反問自己,怎么樣做好一名幼師?一次園內教師培訓分享會上,知道了“花草園”這個神秘園的存在,通過老師的分享,了解到“花草園”的教育理念。這三句話深深吸引了我。
成為我自己
我們在一起
按自己的節(jié)奏呼吸與思考
這三句話是花草園的園訓,在2011年由胡華園長提出并確立。第一次聽到這三句話被深深吸引,這三句話適用于教師,同樣也適用于兒童。真正理解這三句話,讓我感受到輕松,愉快且幸福。它帶給我力量,讓我不斷砥礪前行。
1 成為我自己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我進行了思考:什么是成為我自己?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為什么要成為我自己?
2012年,懷著一顆懵懂的心,進入了幼兒園,幼兒園所有的一切都和自己想象的大不一樣。剛進去幼兒園,園領導就讓從保育員做起。從小很少做家務的我笨手笨腳,做什么都很慢;面對又哭又鬧的孩子,會手足無措;面對調皮的孩子,不知該如何做;面對不同的類型的家長,我也會不知該如何溝通。挫敗感使我曾動搖過辭職的念頭,園長看出了我工作的不適,和我進行了談心,在園長的鼓勵下,我依然堅持著。一轉眼,在幼教行業(yè)已經(jīng)8年了,一路走來,在工作中慢慢的就能夠看到兒童的美好,看到工作的美好,生命的美好。幼兒教育工作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另一個生命,教師是一面鏡子,所以教師要做好榜樣的作用,以身作則,不要用高來要求兒童,當兒童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了解兒童犯錯誤的原因,了解他的想法,理解并接納兒童。
成為我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信和力量。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看見自己、喜歡自己,成為真正的自己。
2 我們在一起
很喜歡一句話,“以一顆兒童之心,做一件幸福之事。”
在工作中,我常常關閉成人模式,把自己還原成兒童,傾聽兒童,陪伴他們,跟他們一起探索大自然,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
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能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我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幼兒園里,我們一起奔跑,一起曬太陽,一起騎腳踏車,一起游戲,一起觀察蝸牛,蚯蚓……
2020年10月16日天氣晴朗。戶外活動,孩子們在玩耍的區(qū)域發(fā)現(xiàn)了有一條蚯蚓,孩子們紛紛圍了過去,他們蹲下來認真的觀察著。蚯蚓的身體時而變長變細,時而變粗變短,耀文小朋友很興奮也很激動,一邊用手比試,一邊大聲地說:“蚯蚓變大了,變那么大?!彼f完,試探性地把腳抬起來,眼看著小腳就要落到蚯蚓身上了,其他圍觀地小朋友大聲制止到“不要,不要踩它?!逼渲?,一個小朋友問道:“老師,為什么蚯蚓會跑到這里?”“老師,蚯蚓是有毒的嗎?”吳老師解釋道,“蚯蚓是生活在陰暗潮濕地土壤中,因為我們幼兒園經(jīng)常做消毒地工作,前幾天下雨,它是畏光性動物,今天太陽特別大,特別熱,它才會迷路找不到爸爸媽媽。蚯蚓有很大地本領,放在土壤中,它可以疏松土壤,使農作物(我們平時吃的米飯,玉米等等)更好地生長。”小朋友聽完說道,“老師,我們一起送它回家吧。”一日生活皆教育,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成長,這不就是著名兒童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陳鶴琴老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念嘛?把知識滲透在一日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兒童的種種能力,幫孩子奠定未來的人生基礎。
3 按自己的節(jié)奏呼吸與思考
我的教育格言是: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用愛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不同的,感受他們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呼吸與思考的方式,傾聽他們的聲音,讀懂他們行為背后的意思,重視每一個生命的軌跡,會發(fā)現(xiàn)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幼兒教師工作讓我在探索中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的節(jié)奏,不慌不忙,心中有愛和孩子們在一起,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呼吸與思考。
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生活,只為了擁有一顆和孩子們一樣熱愛生活的心。它也像意大利的“瑞吉歐教育”,教師們每天傾聽兒童,從孩子們的認知原點出發(fā),建構出適合他們的學習體系。這里的一切,都是在激發(fā)孩子內在生命的渴望,讓他們的認知、情感、精神與臨行都能飽滿起來,希望長大后的他們,熱愛生活,熱愛世界,用積極的正能量去感染身邊的人,讓世界因我而美麗。
深圳市龍華區(qū)觀瀾第二小學附屬觀瀾匯幼兒園 (廣東省深圳市 5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