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
【摘要】國學涵蓋了諸多文學經典,是中華傳承千年的文化。對于幼兒來說,以國學學習作為教育啟蒙無疑是對于培養(yǎng)文化內涵、奠定精神底蘊,通過學習國學,幼兒不僅可以收獲精神財富,同樣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愛好習慣的基礎。本文將從國學啟蒙的價值、在家庭教育中應用國學啟蒙的做法、家長在啟蒙時的注意事項展開論述。
【關鍵詞】國學啟蒙 家庭教育 幼兒
【正文】在社會發(fā)展快速進步,許多家長開始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精神價值和行為愛好,為其未來長遠發(fā)展打好基礎。國學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近年來國家開始大力宣揚傳承經典、將國學帶到家庭教育中,由此得到了諸多家長的青睞。
一、國學啟蒙的價值
狹義來說,國學啟蒙是指古代經典文化的學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學習內容,而家長和教師因人而異,對于年紀不同的幼兒進行不同程度的開發(fā)啟蒙教育。在幼兒時期學習適當內容,打造堅實的基礎后,幼兒就能在未來學習的過程中欣賞和享受國學的美。然而,國學并非打開所有門的萬能鑰匙,幼兒不會因為學習國學一蹴而就,也不會變成俗話中的“神童”,它基本的作用,是向社會展示祖先流傳千年的精神文化,見證歲月變遷中的經典。往小說,國學能夠打好語文基礎,讓幼兒在未來的學習中收獲更多知識;往大說,學習國學是樹立文化自信,只有足夠了解本國文化,才能體會到國家繁榮的底蘊;從短而論,通過不同階段的培養(yǎng)幼兒的智力得到開發(fā);從長而論,這正是打開格局,感受中國獨有魅力的良好時機。
二、在家庭教育中應用國學啟蒙的做法
2.1“磨耳朵”
眾所周知,在英語學習中,學生需要常聽單詞讀音和文段聽力來加強閱讀能力和理解水平,而國學學習同樣需要培養(yǎng)幼兒的語感和音韻。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朗讀書籍,達到邊賞析圖文、邊體會音律的效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還可以為幼兒配備輔助工具,如點讀機等,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想要學習的內容,同時根據拼音和圖片進行理解,在未來學習同樣可以用作學習工具,進行拼音練習,朗朗上口。
2.2學習幼兒讀物
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聲律聯(lián)系后,幼兒對于國學音韻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雖然幼兒無法完全理解其中內涵,但已經培養(yǎng)了一定感知能力。此時,家長可以購買一些基礎的國學讀物,讓幼兒進行閱讀和理解,對于國學文化的學習更加深刻、更進一步。
例如,家長可以選擇《三字經》作為初步教學內容,這本書籍對于家長來說較為基礎、容易講解,對于幼兒來說,它為三字一句,韻律感強,可以以音樂+繪本的形式向孩子植入,進行初步理解,在未來幼兒產生一定認知后再講解典故。除此以外,《千字文》也可以作為國學學習的教材,它是由南北朝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一千個不重復漢字組成的韻文,將天文地理、社會歷史等知識融于一體,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可以配合繪本,與幼兒共同閱讀,聆聽《教孩子唱學千字文》的音樂,同時進行一些游戲拓展作為漢字學習,讓國學學習的過程更加有樂趣,從小培養(yǎng)幼兒對國學文化的興趣。
2.3以故事引發(fā)興趣
在學習前期過程,主要是以“唱經典+讀繪本”進行學習,積累幼兒的語感、音韻。在幼兒思維開始發(fā)展,語言能力得到提升的時候,家長可以進行更深層的國學啟蒙教育,由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開始,引發(fā)幼兒對于國學的興趣,如中華神話、十二生肖、民俗故事等。家長可以在網上搜索傳統(tǒng)寓言故事的書籍,配合圖文或朗讀讓幼兒進行理解。書籍中的中國風插畫,可以讓幼兒體驗到中國人的情懷與文化風骨;市面上的書籍大多有一定文字解釋,方便幼兒理解,并提高理解能力,培養(yǎng)閱讀習慣;除此以外,一些書籍中含有拼音,家長可以由此與幼兒進行拼音游戲,提高語文水平。
大多數幼兒對于生動有趣的傳統(tǒng)文化故事具有較高興趣,而大多故事書籍中配有的精美插畫、有聲的文字閱讀更能讓幼兒激發(fā)起國學的熱情,從而自發(fā)的開啟國學啟蒙的道路。
三、家長在啟蒙教育時的注意事項
3.1注意國學啟蒙的時期
經過調查研究發(fā)現,4-5歲是國學啟蒙的最佳開始時間,這個時期內幼兒的機械記憶能力強、理解記憶開始覺醒,因此在這個期間內記住的知識十分深刻。家長可以在幼兒這個階段內講解國學經典,如論語、孟子等淺顯易懂的古典書籍,家長可以挑選其中合適的內容,當作寓言講述給幼兒,不僅能體驗到中華流傳多年文化經典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同樣能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在適當的時期內向幼兒灌輸不僅能夠理解、同樣能開發(fā)智力和思維的知識。
3.2注意啟蒙教育的過程
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幼兒對國學經典的閱讀興趣,是啟蒙教育的重點。這樣不僅能讓幼兒最高效率地學習國學文化,同樣也能讓幼兒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4-5歲時,選擇一些經典的國學文化,如大學、論語等,以詩詞作為輔助,予詩中的景、畫以情,用清新雋秀的詞句進行解釋,讓幼兒進行充分想象。在這個階段,建議家長多朗讀,讓幼兒自行理解意思,每次閱讀和理解時間不宜太長;6-7歲時,幼兒的知識量增加,可熟讀一些更加深奧,需要更多理解的書籍與詩詞,同時可以不定期對以前的知識-進行溫習,“溫故而知新”,讓幼兒在每次回顧理解中得到不同的體驗與收獲,培養(yǎng)對國學的興趣,進而養(yǎng)成長期學習的良好習慣,繼承并弘揚古典中國的風雅與氣度。
【結束語】
家庭教育是奠定幼兒發(fā)展方向、培養(yǎng)三觀、樹立人生態(tài)度的基礎,因此家長要重視幼兒時期的啟蒙教育。利用國學進行啟蒙,不僅能夠讓幼兒感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程與智慧結晶,同樣也樹立了文化自信,讓中華文化代代相傳,更久遠地發(fā)揚至世界。因此家長要多多注意國學啟蒙的方式,不僅讓幼兒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同樣能逐步培養(yǎng)理解的過程,最終得到啟迪心智、教化德行的基本目的,同樣為中國未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麗芳.幼兒國學啟蒙教育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1(31):44-45.
[2]宋青梅.幼兒國學啟蒙教育的價值和實踐探究[J].教育觀察,2020,9(2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