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佳 黃宏欽 陳廷渠 李曉東 李紅寶
( 普寧華僑醫(yī)院中醫(yī)科康復醫(yī)學科 , 廣東 普寧 515300 )
腰椎管狹窄癥是老年人常見的退行性疾病,典型癥狀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源性間歇性跛行[1]?;颊哐倒芮华M窄,使患者的馬尾神經(jīng)或神經(jīng)根受到壓迫,引起一系列癥狀,使患者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2-3]。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具有重要的意義[4]。為此,本研究中筆者選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在筆者醫(yī)院接受治療的60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骶管注射結(jié)合抱膝滾腰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在筆者醫(yī)院接受治療的60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有反復的腰腿痛伴間歇性跛行,有慢性下腰疼痛史;(2)脊柱可有側(cè)彎,腰部過伸試驗陽性,直腿抬高試驗陽性;(3)經(jīng)CT檢查可見患者椎間隙變窄,假性椎體滑移;(4)研究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肝功能、腎功能疾病患者;(2)腫瘤患者;(3)下肢肌力低于3級;(4)發(fā)育性腰椎管狹窄;(5)骶尾部皮膚破損患者等。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30例患者,對照組30例患者。觀察組中,女性17例,男性13例;年齡40-71歲,平均年齡(42.15±4.54)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2.94±0.32)年;生理曲度改變15例,側(cè)隱窩變窄14例,關(guān)節(jié)突內(nèi)聚10例,關(guān)節(jié)間隙變窄13例,骨質(zhì)增生25例。對照組中,女性19例,男性11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40.52±4.16)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2.87±0.57)年;生理曲度改變14例,側(cè)隱窩變窄13例,關(guān)節(jié)突內(nèi)聚9例,關(guān)節(jié)間隙變窄12例,骨質(zhì)增生24例。2組患者基礎(chǔ)資料比較(P>0.05)。
2 研究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骶管藥物注射治療。具體操作如下:(1)注射前配置藥物:以1ml曲安奈德、2ml維生素B12、5ml鹽酸利多卡因、0.9%Nacl稀釋至20ml;(2)骶管注射:患者取俯臥姿勢,在體表骶管裂孔凹陷位置做好標記并以此為進針點,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在進針點進針,穿破骶尾韌帶感覺到突破感時進針少許,回抽,觀察患者情況;若未發(fā)現(xiàn)腦脊液、血液,則將混合液緩慢注入;注射期間應該主動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感,若患者感覺不適應應該立即停止注射;(3)注射后:在注射結(jié)束后患者取仰臥位休息20分鐘,1次/w,接受連續(xù)4次注射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抱膝滾腰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患者取仰臥位,雙手抱膝于胸前并抬臀,30次/組,3組/d,4周為1個療程。
3 觀察指標:通過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和接受治療4周后的日本矯形外科協(xié)會評分(JOA)、腰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6分鐘步行測試(6MWT)來探討分析骶管注射結(jié)合抱膝滾腰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效果。JOA評分包括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顒邮芟薅取螂坠δ?項評分項目,4項評分相加即為JOA評分,按患者功能障礙程度共計0-29分,分數(shù)越低表明腰椎功能障礙越明顯。ODI評分分為10個評分項目 每個項目按嚴重程度從輕到嚴重計0-5分,ODI評分為(所得分數(shù)/5×回答問題數(shù))×100%。VAS評分是指患者根據(jù)自己的感覺在橫線上畫記號來表示自己疼痛的程度;0-1分無痛,2-4分輕度疼痛,5-7分中度疼痛,8-9分重度疼痛。6MWT步行距離<300m為I級;300-375m為II級;375-450m為III級;>450m為IV級。
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17.0行t或x2檢驗分析,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確定。
5 結(jié)果
5.1 2組患者的JOA、ODI評分比較:2組患者接受治療前的JOA、ODI評分比較(P>0.05);2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JOA評分高于接受治療前的水平,ODI評分低于接受治療前的水平(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OD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JOA、ODI評分比較分)
5.2 2組患者的VAS評分比較:2組患者接受治療前的VAS評分比較(P>0.05);2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VAS評分普遍低于接受治療前的水平(P<0.05);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VAS評分普遍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VAS評分比較分)
5.3 2組患者6MWT結(jié)果比較:觀察組患者I級率低于對照組,II、III、IV級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6MWT結(jié)果比較(n,%)
經(jīng)骶管硬膜外注射是常用的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治療方式之一。經(jīng)骶管注射可以使藥物直接在病變位置發(fā)揮作用,促進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患者癥狀;但腰椎管狹窄癥病因復雜,單獨的骶管注射往往不能充分有效的擴大患者的椎管容積[5-6]。脊柱屈曲運動時可以很好的擴大椎管容積,改善患者病癥[7-8]。為此,筆者探討分析了骶管注射結(jié)合抱膝滾腰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效果。
研究結(jié)果顯示,2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JOA評分高于接受治療前的水平,ODI評分低于接受治療前的水平(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OD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JOA、ODI評分反映了患者腰椎功能正常與否,JOA評分越高、ODI評分越低說明患者腰椎功能障礙程度越輕,治療效果越好[9]。本次研究結(jié)果說明,骶管注射和骶管注射聯(lián)合抱膝滾腰都可以提高JOA評分、降低ODI評分,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但和單獨的骶管注射相比,骶管注射聯(lián)合抱膝滾腰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礙,緩解患者病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研究結(jié)果顯示,2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VAS評分普遍低于接受治療前的水平(P<0.05);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VAS評分普遍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VAS評分越高,患者疼痛感越強,治療效果越差。本次研究結(jié)果說明,骶管注射和骶管注射聯(lián)合抱膝滾腰都可以降低VAS評分,緩解患者身體疼痛;但和單獨的骶管注射相比,骶管注射聯(lián)合抱膝滾腰可以更好的降低VAS評分,減輕患者的身體負擔,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另外,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I級率低于對照組,II、III、IV級率高于對照組(P<0.05)。6MWT結(jié)果反映了患者腰椎功能情況和治療情況,治療后其級別越高說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況越好,治療效果越好。本次研究結(jié)果說明,和單獨的骶管注射相比,骶管注射聯(lián)合抱膝滾腰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和單獨的骶管注射相比,骶管注射聯(lián)合抱膝滾腰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疼痛感,緩解患者病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