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春 汪芬芳 張舉* 毛源
(1.宿遷市婦產醫(yī)院 江蘇宿遷 223800;2.南京金域醫(yī)學檢驗所)
梅毒是一種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的性傳播疾病,梅毒病灶部位所造成的潰瘍, 致使生殖器皮膚完整性破壞,也會增加HIV 病毒的傳播概率[1]。 隨著人們對性觀念的開放, 梅毒感染成為危害社會健康的公共問題。 本文以我院診治的一名青春期患者梅毒異常結果為案例, 分享臨床在鑒別診斷青春期患者梅毒合并皰診感染時需注意的要點。
選取我院接收的1 名皰疹合并梅毒感染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實驗室血清學檢查結果進行分析。 本研究已征得患者本人同意, 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病人資料如下:女性,15 歲,頭面部、軀干、四肢及掌跖部等部位皮膚未見皮疹, 外陰部查見一1.0~1.5 cm 大小的灰紅色結節(jié),有皮損,基底寬,表面平坦,浸潤明顯,中央有潰瘍,有性交史。實驗室檢查:白帶常規(guī) IV 度,滴蟲陽性,HIV 陰性。
酶聯免疫(TP-ELISA )試劑盒分別使用英科新創(chuàng)、 上??迫A和北京萬泰; 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TPPA)試劑盒使用日本富士;化學發(fā)光(TP-CLIA)試劑盒使用鄭州安圖和美國雅培;膠體金快檢(TPRT)試劑盒使用英科新創(chuàng);快速血漿反應素(RPR)試劑盒使用上??迫A;免疫印跡(WB)試劑盒使用北京萬泰;全自動酶標儀為Thermo MIULTISKAN FC酶標儀; 化學發(fā)光儀為安圖AutoLumo A2000Plus、雅培 Architect i2000sr。
分別于患者初診時和經驅梅治療1 周后, 采血檢測,空腹8 h 抽取靜脈血,經離心機4 000 r/min,離心15 min 后,排除溶血、脂血及黃疸等可能干擾檢測結果的因素,使用上述試劑盒,分離血清同時進行梅毒特異性抗體和非特異性抗體檢測, 按照各廠家說明書聲明的判斷標準對檢測結果進行陰陽性判斷。 比較各種血清學檢測在初次檢測和跟蹤檢測試驗中的陰陽性差異。
患者在首次采血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測后發(fā)現,經常為普通實驗室梅毒初篩試驗的TP-ELISA 的2個廠家,一家試劑檢測結果為陰性,另一家為陽性;其余血清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結果如表1。
表1 初診采血各梅毒血清學檢測結果
患者在經過驅梅治療1 周后, 再次采血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在首次檢測中未能檢測出梅毒抗體的2 家酶免試劑再次出現陰性結果;其它血清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其中RPR 滴度呈升高趨勢,滴度由 1∶16 上升為 1∶32。
目前實驗室血清學檢查是協助臨床診斷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當人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4 周~10周, 血清中可產生一定數量的抗類脂質抗原的非特異性抗體(反應素)和抗梅毒螺旋體抗原的特異性抗體[2]。 梅毒檢測中ELISA 法常作為實驗室篩查試驗,若ELISA 檢測結果為陽性會加作 TRUST/RPR 及TPPA 補充試驗,若為陰性則會發(fā)出陰性報告。 這種操作流程可能將ELISA 假陰性結果漏檢。 有報道稱,老年人出現假陽性率的概率偏高,考慮可能是由于基礎疾病、 其他內源性干擾因素以及相關螺旋體等因素[3],梅毒檢測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梅毒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法檢測的陽性患者的標本中, 仍有部分患者顯示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為陰性,即可判定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梅毒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法檢測假陽性的存在[4]。 因此,實驗室僅使用單一的ELISA 作為梅毒初篩試驗具有較大的漏診和誤診風險。
RPR 和TRUST 是臨床常用的評估梅毒活動性感染和治療效果的血清學試驗, 梅毒療效監(jiān)測周期長,實驗室隨意更換試劑品牌,有可能因試劑的系統(tǒng)誤差,引起檢測結果的不確定性,會干擾臨床醫(yī)生進行判斷[5]。
CLIA 法為近年來新興免疫檢測新技術,相比于常規(guī)檢測方法,其具有操作簡單、靈敏度高、檢測范圍廣、自動化高、重復度好、檢測時間短等優(yōu)勢。可檢測IgG 類抗體和IgM 類抗體, 進而減少出現假陰性結果。經CLIA 法聯合ELISA 試驗,檢測發(fā)現陽性檢出率高達98.75%,遠高于ELISA 試驗單一檢測。 但一定程度的溶血、脂血、黃疸以及離心效果不佳的標本會干擾檢測,甚至產生錯誤結果造成誤診。 因此,提高梅毒初篩試驗的靈敏度是傳染病防控的關鍵,CLIA 較ELISA 具有更高的靈敏度, 能有效控制假陰性結果。
WB 檢測梅毒螺旋體 TP15、TP17、TP45 和 TP47蛋白的IgG 抗體, 如果檢測結果至少出現兩條帶的為陽性,如果只有1 條判定為不確定,沒有條帶的判定為陰性。王欣俞等[12]研究表明,梅毒檢測弱反應性結果需特異性較高的TP-WB 檢測方法學進行鑒別診斷,TP-WB 檢測方法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實驗室結果的確證。
由此可知,我們有必要在梅毒初篩時,聯合多個檢測項目進行綜合判斷,以避免向臨床誤報或漏報梅毒結果,延誤患者治療甚至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