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林林
自主先學相較于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更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自主先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不接受他人支配的前提下通過閱讀、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促使個體得到持續(xù)變化,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在進行課程改革的時候要改變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狀態(tài),強調學生調動現(xiàn)有知識儲備積極參與,敢于質疑探究,培養(yǎng)其收集、篩選、獲取、整合和處理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基于相關信息分析和探討、交流合作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自主先學,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提高閱讀水平。
孔子提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庇纱丝梢姕毓手略趯W習中的重要性。教師在學生自主先學的時候可以引導他們調動自己的“前備知識”,了解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什么,思考還有什么地方需要繼續(xù)研究。這樣學生就能找到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自己還學過哪些展現(xiàn)四季景色的散文,并回顧學習的過程。學生能回憶起曾經(jīng)學過《春》,并在腦海里展開想象,重組作品中的各種意象獲得整體感悟;此后再嘗試展開細節(jié)閱讀,看看作者寫了哪些春天的景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抒發(fā)出了哪些情感;最后再結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嘗試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本文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在了解了這些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嘗試在自主先學中運用類似的方法進行學習。先通讀《濟南的冬天》,看看整體給人怎樣的感受;然后再深入品讀,看看作者寫了哪些濟南的景物,它們分別具有怎樣的特點;最后再嘗試思考作者懷著怎樣的情感描寫濟南,思考這些和作者的生活背景是否有關。
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因素就是他們掌握了什么。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前備知識”展開自主學習,要從他們掌握知識的數(shù)量、程度等多個維度進行挖掘,起到喚醒記憶的效果。這樣學生能找到現(xiàn)有文本和原來學過的文本之間的共同點,促使他們消除閱讀恐懼,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自主閱讀中。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的無意識記憶常常比有意識記憶更加有效,在直覺、頓悟、體驗等方面的探究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先學的時候要引導他們積極展開內隱學習,嘗試通過體驗探索等方式發(fā)現(xiàn)隱性規(guī)律。學生在反復閱讀和體驗中能形成語感,加強對語義、語法、語用等方面的綜合感知和把握能力,進而提高閱讀效果。
學習《孔乙己》時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先學,嘗試細讀文本了解其中展現(xiàn)了怎樣的人物形象,主要寫了哪些故事。此后再引導學生試著展開角色扮演的活動,嘗試演繹孔乙己的形象。此時要著重體會孔乙己的語言特點,試著演出他的性格。在這樣的自主先學活動中,學生發(fā)現(xiàn)孔乙己的語言很有特點,作品中有不少地方運用了省略號,給人欲言又止的感覺。如“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竊書不能算偷……竊書!”等都是如此。學生在說出這些臺詞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里的省略號有著隱藏的語義,加入省略號不僅代表有沒說的話,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人物的迂腐,表現(xiàn)人物想要辯駁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去說。這樣學生就在自學中發(fā)現(xiàn)了語言表達的隱性規(guī)律,他們在自主寫作的時候也能試著用標點符號輔助展現(xiàn)人物性格。
語感是思維不直接參與作用,由無意識替代在感覺層面進行言語活動的能力,也就是通過隱性學習而發(fā)現(xiàn)的隱性規(guī)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主先學中強化對語感的掌握,避免直接灌輸與語法、文章結構等有關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通過內隱自動形成語感,并在言語行為中自覺地使用它們。
在學生自主先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和作品進行情感互動并形成共鳴。這樣有助于學生從文本中獲得信息,讓自己的思想情感得到升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場景,調動其生活經(jīng)驗,這樣能更好地形成情感內化,有助于學生真切地感受情感,升華閱讀的情趣。
教學《背影》一文時,在學生展開自主先學之前,先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引導他們關注作品中的情感?!霸谀憧磥恚赣H和孩子之間的情感應該是怎樣的呢?你知道作者和父親的情感是怎樣的嗎?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能否體會到兩人情感的變化呢?”這三個問題暗示學生從三個方面入手展開自主先學。首先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一下父子情感的特點。其次了解一下背景信息,搜索作者和父親之間的關系。最后再深入閱讀課文,感受父親和作者之間的情感變化。學生在自主先學后有所感悟:“‘我體會到了父愛,從原本認為父親說話不漂亮變成了被父親的愛所感動。”學生繼而產(chǎn)生疑問,想要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感變化,這就為課堂深入學習找到了切入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引導學生注重情感體驗,通過想象等方法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情感互動,促使他們在自主先學中產(chǎn)生向往美好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的想法。
遷移在自主先學的活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遷移在心理學上指知識和技能之間的相互遷移。如語文活動中語用知識的掌握能促進閱讀技能的提高,而閱讀技能的提高反過來又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展開語用實踐。在自主先學的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隨堂練筆的活動,促使他們將讀寫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展開遷移應用。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一首充滿了愛國之情的詩歌。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先學的時候,用幾個問題給他們指明探究的方向。“在作者的心中,祖國像什么,這些事物和祖國之間有什么共同點?”這個問題促使學生了解詩歌的寫作手法。“作品的韻腳具有怎樣的特點,你覺得它是否體現(xiàn)了詩歌的語言特點?”這個問題調動了學生的“前備知識”,讓他們回顧了詩歌的韻律美。教師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后展開隨堂練筆的活動:“試著模仿這首詩歌寫一首祖國贊歌,展現(xiàn)出自己對祖國的愛?!边@樣的隨堂練筆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他們會將自己領悟到的寫作方法和詩歌的韻律特點融入創(chuàng)作中,進行遷移應用。習作完成之后,再組織學生交流作品,分享寫作感悟。
學者葉圣陶批判了有些人把閱讀和寫作看作不相干的兩回事的看法,提出教學生閱讀的目的之一就是給他們作榜樣,讓學生知道該如何寫作?!伴喿x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彼栽谧灾飨葘W的活動中也要引導學生展開形式各異的寫作活動,促使他們提升讀寫綜合能力。
學者蘇亞平提出教師要采用少教多學的模式進行教學。若能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先學,則能讓他們作為學習主體,體現(xiàn)出自立、自為、自律的特點,促使他們產(chǎn)生濃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進而主動自愿地參與閱讀活動,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閱讀能力。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通市開發(fā)區(qū)竹行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