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賽男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伯恩斯坦的課程理論認為,“課程應加強對話,課程與課程論之間應當處于一種開放的關(guān)系之中”。依據(jù)整合的語文教學思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打通學科壁壘,將諸多學科有機整合,變“單篇教學”為“組塊教學”,從課程、文體以及項目活動等不同的視角,對語文教學目標、內(nèi)容、練習等作出整合。整合式教學,是提升語文教學效能的有效路徑。
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在不同場合、不同文章中發(fā)表觀點認為,統(tǒng)編版教材致力于“三位一體”,將課外閱讀、語文寫作等納入語文教材教學之中。基于此,溫教授特別推薦、強調(diào)“1+x”教學,也就是以語文教材文本為載體、為媒介的整合教學,將生活化素材、跨學科、跨界素材等納入、融入語文教學?;谧x寫論相結(jié)合的課程論視角,實施語文整合式教學,就是要將語文“教材僅僅作為一個例子”(葉圣陶語)。正如著名語文教育專家王榮生所認為的,課程視野下的語文整合教學,既要將語文教材作為定篇、樣本、例文,又要將語文教材作為用件乃至于作為引子。在這里,教材只是發(fā)揮一個引導、啟迪的功能。
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為例。從讀寫課程論視角來觀照,首先要進行目標定位。部編版語文教材采用了“人文話題”“語文要素”雙線并行的編排方式。筆者在教學中從“語文要素”入手,運用“寫橇式”教學,立足于學生的習作,以“習作”拉動學生“閱讀”,從而整合學生的語文學習。從《我的植物朋友》中的“朋友記錄卡”入手,引導學生從教材文本中選取一種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動物)編名片,曬名片。這樣的整合式教學,能讓學生主動地對教材文本進行預習,并對教材文本展開深度的思考、探究。將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教學進行整合,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將教材文本中生動的語句、觀察自己的語句等畫下來,并且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教材文本中的清晰的表達。在課程整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文本之間的比較,尤其是教學后一篇課文,要主動引導學生比較前一篇課文。通過比較,彰顯教材文本的寫作特色。比如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字詞句的畫面感,等等?!皩懬潦健钡恼Z文整合教學,充分運用單元習作、語文園地,發(fā)掘?qū)W生語文學習潛力,實現(xiàn)了學生“閱讀寫作一體化”的教學目標。
“寫橇式”語文整合教學,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點、語文學習落點等。從讀寫結(jié)合的語文整合教學視角來看,閱讀應當指向?qū)懽?,寫作應當依靠于學生的語文閱讀積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既可以以學生的語文學習主題為課程整合點,也可以以學生的語文學科延伸為課程整合點,還可以以語文綜合實踐為課程整合點,等等。通過語文課程整合,催生學生的課程整合意識。
部編版語文教材是以兩根主線貫穿其中的,其中語文要素是一條重要的、富有語文味的脈絡線索。文本是語文最為重要的要素之一。以“文體論”為視角,進行語文教學整合,就是要將同一單元中的同一文體的文章整合到一起,或者將不同單元中的同一類文體的文章整合到一起?;凇拔捏w論”視角的語文教學,教師可以建構(gòu)相應的文本模塊,比如寓言文體、童話文體、神話文體、詩歌文體、小說文體、文言文文體等。不同的文體應當具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凇拔捏w論”視角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具效能。
比如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去年的樹》,教師就必須站在“童話文體”的視角進行整合教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喚醒學生的童話認知,因為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jīng)接觸到了童話這一文體。童話類文本不僅具有文學價值,而且具有思想價值、審美價值。童話類文本與兒童天性、興趣、表達高度契合。童話類文本一般具有以下特質(zhì):比如通常運用擬人、夸張、象征等修辭手法,比如具有故事特色、幻想色彩,等等。在語文整合教學中,教師要遵守童話類文本的文體特點,充分發(fā)掘童話類文本的語言審美、情感熏染、思想啟迪等諸多功能、價值。如《去年的樹》是怎樣運用擬人手法的?鳥兒在尋找樹朋友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鳥兒與已經(jīng)化身為燈火的大樹告別會說些什么?這樣的啟發(fā),讓學生感受、體驗到童話文本最為重要的寫作特色——想象。在童話的想象之中,學生不僅認識到了童話的特質(zhì),而且升華了情感,培養(yǎng)了童話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力。
基于文體論的課程整合,教師還可以將同一文體的文本進行比較,抽尋它們的共同點和相同特質(zhì)。在語文整合教學中,當教師尋找文體的語體、體裁、風格引導學生深度探討文本時,學生就能感受、體驗到文體之于文本寫作、解讀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在語文整合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以文體為指引,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不會偏離方向。
語文整合教學,不僅可以基于讀寫一體化視角、文體一體化視角,而且可以基于項目化活動的視角展開?;凇绊椖炕币暯堑恼Z文整合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跨界性的特質(zhì)。在語文項目化整合教學中,教師要將其他學科資源、生活化資源、活動性資源等引入其中。通過項目化的整合教學,培育學生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以及轉(zhuǎn)化能力。項目化的語文整合教學,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等。
比如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我們從單元主題內(nèi)容——“走近魯迅”出發(fā),引導學生精讀魯迅的作品以及寫魯迅的作品。通過這樣的綜合性的項目化活動,引導學生分別從魯迅先生的形象、品質(zhì)等方面來學習《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以及《有的人》。在項目化活動中,教師要助推學生認知。比如補充《少年閏土》的節(jié)選散文《故鄉(xiāng)》的寫作背景,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比如借助閱讀鏈接中的相關(guān)的作品評介,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比如收集關(guān)于魯迅的資料,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等。項目化的語文教學活動,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擴充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資源,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轉(zhuǎn)化能力。通過項目化的活動,學生能進一步了解魯迅,體會魯迅憂國憂民的情懷,感受魯迅的高尚品質(zhì)和精神。在項目化語文整合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是一篇篇地教,也不是從某一篇文本的諸多方面入手,而是巧妙地選取鏈接點,從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致力于培育學生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幾方面的能力。這樣的語文教學是一種整體性的語文教學,也是一種結(jié)構(gòu)性的語文教學。
整合性的語文教學是輕負高質(zhì)、解放學生的有效的教學路徑。整合性的語文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整合性的語文教學有助于形成支撐力更強、包攝力更大、內(nèi)容更為豐富、形式更為靈動的語文教學。整合性語文教學追求高效高質(zhì),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江蘇省啟東市和合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