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萍
學習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科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運用該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般分為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三方面。怎樣立足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呢?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利用預習檢測
學生已經具備了哪些能力,哪些能力是老師稍微點撥一下就能學會的,哪些是老師要重點進行講解的,如果能夠在上課之前,對這些情況心中有數(shù),上課時的側重點是不是就更有針對性了?筆者通過設計預習單,讓學生從字詞的音、形、義,課文的內容及理解等方面去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哪些問題,提出問題,老師就可以針對這些共性問題進行講解。
2.利用課前談話
讀了課題,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疑問?通過預習,哪些疑問你已經解決了,你是怎么解決的?你還存在哪些疑問嗎?像這樣讓學生探究質疑,學生會隨著提問的問題一下子抓住文本的中心和重點,對于學生快速掌握文本是個不錯的訓練方法,也是老師快速了解學生問題所在的有效途徑。
3.利用當堂練習
學法的遷移,想象說話和情景寫話是高年段常用的當堂練習的方法。在學法遷移中觀察學生有沒有掌握學法。如果掌握不熟練,根據(jù)情況再調整教法。比如基礎好的可能一下子就掌握了,基礎弱一些的可能需要給一些提示,由扶到放。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得到訓練,教學目標也就順利完成了。
1.注重平時訓練
小組合作是一個很好的協(xié)同學習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吸引,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在小組合作時,學生會以這個小集體為自豪,主動與他人配合,貢獻各自的力量。但這個方法,如果平時缺少訓練,直接在公開課中為了展示而展示,往往會流于形式,不會取得真正的合作效果,所以學生的能力很難在一堂課上得到發(fā)展。
2.從低年段抓起
低年段小朋友熱情高,但存在著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老師在教會了小朋友一項技能后,完全可以讓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當堂練習。比如先讓小朋友在小組里練習讀詞,然后進行小組展示??梢员纫槐葘懽鳂I(yè)的姿勢和書寫情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進退,爭優(yōu)秀。中年段可以訓練學生在小組里學會概括主要內容,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高年段就可以讓學生在認真傾聽別人的想法后,進行適當補充,或者談談看法。這樣螺旋上升,層層遞進。
3.進行方法指導
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就如同在黑暗中行走。教師可以通過具體指導一個小組從分配任務到具體完成和最后展示,來讓更多小組學習方法。今天以第一小組為例,教會學生分配任務,明天就教另外一組完成任務的方式方法,一課一得。這樣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強了,教師也可以把一對一的指導轉化為一對多的指導。小組里面的多數(shù)善于探究的人也可以帶動少數(shù)人一起學習。
1.使用多媒體技術
時代在發(fā)展,課堂也在發(fā)展。文本中呈現(xiàn)的許多內容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學生聞所未聞,有的又急需拓展。這就需要教師依據(jù)課型適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激起孩子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運用教學智慧
因為課堂會動態(tài)生成,這就需要老師利用自身的教學智慧來捕捉教學契機。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課文為例。單元目標是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以及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地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學習《兩莖燈草》時,學生在交流的時候,關注到了嚴監(jiān)生搖頭這個動作。原先的設計是學生找到三次搖頭的動作后談體會,但學生只關注到了一次搖頭。于是筆者追問,如果此時嚴監(jiān)生能說話,那他可能會說什么?所以就有了第二、第三次搖頭。此刻他又會說什么?而當趙氏幫他滅掉了一根草莖后,他心里又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這樣的變通,順利地讓學生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也在無形中讓學生學習到怎么利用這些方法去刻畫人物,完成了學習遷移。
3.使用育人技術
如果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四十分鐘的學習,效果就能得到保證。所以既要給優(yōu)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機會,也要扶一扶學困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暖意。學生只有認可了老師,才能認真地去學習對自己來說困難的知識。哪怕他學得仍然不好,但他能專心聽講,融合到合作學習中去,就是他的提高。
以上所述,都是基于課堂來提升學習的學力。當然,影響學習力的要素還有很多,比如學習的動力、毅力、能力、創(chuàng)造力、轉化力等等。但若抓好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提升學力,孩子學習的許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作者簡介: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鹿苑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