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
【摘要】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略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相對于精讀而言,當前我國略讀課文教學研究相對比較滯后。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從三年級時出現(xiàn)略讀課文,高年級略讀課文數(shù)量不斷增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隨之迎來了新局面。本文以小學略讀課文教學為例,探究小學高年級略讀課文可行的教學策略,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小學略讀課文教學提供實際的應用價值。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
1 準確定位,優(yōu)化教學效果
教師對文本的準確把握和定位,可以有效地指導教學實踐,保證教學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之前,教師必須準確了解課文在單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力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小學語文的核心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內(nèi)容,學會復述故事”。單元中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互相穿插編排,一篇精讀課文后就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編排比重和精讀課文相當。這種情況下,略讀課文在學生語文要素的習得和語文能力的提升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熟練復述技巧,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習得復述技能,激勵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和收獲。學生在學完《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后,習得了一些復述的基本方法:借助課后練習的表格,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事件,按時間順序有序、簡要地復述故事。在教學略讀課文《方帽子店》時,教師只需依據(jù)課前導語,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學生就可以遷移、運用上節(jié)課學到的復述技巧,對自己意想不到的情節(jié)進行概括復述。教師在交流過程中適時點撥、引導,鼓勵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有趣、獨特之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一學習過程能讓學生把分散、零碎的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促進學生有意義地建構(gòu)知識體系,實現(xiàn)略讀課文價值最大化。
2 圍繞提示,凸顯重點
和精讀課文不同的是,略讀課文往往只有一課時的教學時間。如果教師按照精讀課文的步驟讓學生閱讀原文,既無法突出課文的重點,也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導致略讀教學無法順利實施。因此,教師應當如何統(tǒng)籌安排這一課時的教學,才能快速突擊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呢?教師應當精心研究語文教材,抓住略讀課文前的導語提示,這樣就能提高略讀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不懂就要問》一文時,課前提示主要涉及兩個層面要求:其一,默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其二,畫出具有新鮮感的詞句,并和同學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在實施略讀教學時,需要完成兩個教學重點:其一,要求學生用默讀的方式完成文本閱讀,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并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其二,要求學生畫出課文中別開生面、引人入勝的詞句,并在課堂上組織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精讀教學不同的是,略讀教學一定要突出“略”字。所謂“略”,即簡略、省略,也就是相對精簡,不管在步驟還是時間上都會相應縮短。而圍繞教材中的提示展開略讀教學,能夠大大提高略讀教學的效率。
3 巧妙組織,簡化教學
“精讀”和“略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大核心教學方法,彼此互相補充,但又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精讀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由教師統(tǒng)領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只需要跟著教師的教學步驟,便可完成文章的精讀。但是略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安排自身的閱讀步驟,因此更加靈活多變。為了更好地開展略讀教學,教師一定要避免用精讀的方式展開教學,也就是盡可能簡化教學流程,使學生能夠高效、充分參與課堂。
例如,《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文語言妙趣橫生,情節(jié)生動有趣,并沒有多少閱讀難度,因此,完全可以放心交給學生自讀、感悟。教師在上課以前就明確了本課的教學流程,即“反復默讀,概括大意——— 分片段讀,明確基調(diào)——— 課上互動,分享感受”。同時要求學生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了解到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湯姆的四次歷險,分別是墓地歷險、荒島歷險、鬼屋歷險以及山洞歷險,并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頑皮好奇、膽大妄為、向往自由獨立的孩子王形象。在學生明確了本文的大意以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片段朗讀的方式,進一步梳理本文的情感基調(diào)。最后,教師和學生在課上展開互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通過簡化的教學流程,既落實了略讀教學,也讓學生真正讀有所獲。略讀教學,不能有太過復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也不能一味地把控課堂,而是應當以學生為主體,簡化教學流程,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閱讀課文,這樣才能實現(xiàn)略讀教學的目的。
4 有效評價,點燃學習熱情
略讀課堂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更多的時間應該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或者進行師生、生生間的合作學習。為了讓這種匹配略讀課文的學習方式更有成效,課堂上有效的評價必不可少。這種評價不僅僅來自于教師,更可以來自學生與學生之間。評價的內(nèi)容也不僅僅需要關(guān)注學習的成果,更需要關(guān)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如略讀課文《一塊奶酪》是一篇有趣又有哲理的童話故事,在解決閱讀導語中“你喜歡文中的螞蟻隊長嗎?為什么”這一問題時,筆者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在討論中,組內(nèi)有明確的分工和清晰的評價目標:1. 能在討論中大膽、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2. 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遇到不同觀點時,能與他人有思維的碰撞;3.能在小組交流中汲取他人智慧,完善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上三個評價目標要求的能力具有進階性,每個學生可以對照目標進行自我評價和生生互評,每做到一點得一顆“星”。如此評價方式不僅可以點燃學生參與、思考、表達的熱情,更提升了略讀課堂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在匯報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暢所欲言,觀點紛呈,表達的內(nèi)容不但緊扣文本,更通過文字揣摩了人物內(nèi)心以及性格,甚至跳出了童話本身,聯(lián)系生活進行了人生的思考,一下子拓寬了思維的寬度和廣度。這得益于有明確評價目標的小組討論學習。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依據(jù)評價目標適時點撥,及時或延時評價,給予了學生表達的空間,讓學生的情感得以迸發(fā),智慧得以生成,能力得以提升。
5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教師不宜采用在精讀課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線性推進的教學方式,而應根據(jù)略讀課文的編排特點采取符合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在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生成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魏寶芹.略讀課文,在單元目標下聚力而行[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20(Z5):61.
[2]唐紅梅.基于語文要素的略讀課文教學策略談[J].小學教學參考,2020(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