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娟
【摘要】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中,素質教育已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小學語文教學也因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使其既能適應新課程改革,又能滿足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基本需求。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教學形勢,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把握最前沿的教學理念與思想,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最終才能順利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與實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實踐。
眾所周知,在學校教育教學系統(tǒng)中,課堂是最基本的教學單元,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關系到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觀念、方法、模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直接或間接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制約甚至阻礙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在此背景下,本文將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基礎,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的基本方法和具體策略進行全面分析和論述。
一、設置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
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思維時刻保持活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幫助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材中巧妙地設置提問環(huán)節(jié),將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問題的內容,找準提問的時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創(chuàng)造吸引人的教學情境,發(fā)揮提問的作用,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動機,使學生展開對問題的分析和探究,擴大學生的學習深度,提高學習效能。
比如,在講授《麻雀》時,這門課的重點是對一只老麻雀的描寫,其中表現出了偉大的愛子之情,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筆者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提問。課堂結束后,筆者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然后,筆者選擇合適的時機,向學生提出問題,當筆者提出問題后,會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探究。過了一定的時間,學生就能得到答案,此時,筆者會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成績的機會,讓學生把自己的成績展示出來。通過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積極融入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教師應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善于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合理巧妙地將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圖片、動畫、聲音、圖像等形式向學生展現、展示,創(chuàng)造出直觀、生動、鮮活的教學情境,從多個層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優(yōu)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加速知識理解,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講授《觀潮》時,筆者結合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學生讀完課文后,筆者便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直觀地呈現出錢塘江漲潮時的情景。播音過程中,同學們的注意力都很集中,紛紛被錢塘江壯麗的景色所吸引,播放完之后,筆者又讓同學們回到課文中,體會筆者的描寫。通過積極融入信息技術,加速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理念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和指引,觀念是否科學正確,直接影響到教學實踐活動的方向,關系到教學的效果和成果。因此,要構建高效課堂,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轉變和更新課堂教學觀念,不再把應試教育等落后的觀念作為主要的手段,而把素質教育、生本教育等作為引導,實現情感的溝通,從而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以此作為教學調整的依據,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比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腳》時,這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認識爬山虎這種植物,了解它的生長過程和變化特征,這門課難度不大,但在很多時候,老師過于注重知識的傳遞,而忽略了與學生情感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筆者創(chuàng)新了教學理念,在課堂上主動與學生溝通,以對話的方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聲,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筆者會及時深入了解,并對學生的問題給予幫助,讓學生感受到筆者的關懷。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活動不僅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也是學生學習的全新途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第一,語文教師要全面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水平和興趣愛好等情況,并根據“群內異質、群間同質”的標準和原則,把學生科學地劃分成4-6個學習小組;第二,教師要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交流,共享各自的觀點,實現觀點的碰撞和優(yōu)勢互補,從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合作,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授《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時,這門課的內容蘊涵了許多道理,需要學生通過深入分析才能掌握,同時,課文也涉及多個角色,為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各個角色的內心活動,筆者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課堂結束后,筆者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5人,然后,筆者再讓學生配合配音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個角色的內心活動。此外,筆者還為每一組安排了具體的探究任務,讓學生通過討論來回答問題。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總之,構建有效課堂是各學科教學的基本任務和目標,也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和全面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因此,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走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誤區(qū),立足于實際情況,進行大膽思考和積極探索,以實現對課堂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小組合作學習和積極融入信息技術等方法的應用,徹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轉型、優(yōu)化和升級,最終實現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常荷燕,趙長林.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29):124-125+181.
[2]徐光華.緊緊抓住教學關鍵? 著力培育核心素養(yǎng)——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初步探索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