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制作油畫布是油畫創(chuàng)作前的第一道工序。合格的畫布基底層對承載其上的油畫作品繪制層的呈現與穩(wěn)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油畫家們都應該高度重視其質量?,F在市場上供應大量品類繁多、使用便利的涂底成品畫布,其總體特點是畫布底子柔軟、伸縮性強,但也存在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如底子吸收性差等未知問題。為了避免出現某些隱藏的不確定因素,一般比較講究的畫家都會選購未經做底的畫布,自己動手制作畫布基底,這樣便于把控材料品質和制作工藝,使基底層能充分輔助畫家呈現自身的藝術特色。
上一篇文章已經介紹了油畫的基本材質層次結構,即基底層包括“支撐材料層”(內框、畫布等)和“底子層”(膠底、膠粉底等),接下來將進一步介紹油畫基底層的具體制作方法。本文以木框繃布的支撐體形制為例,介紹油畫布的繃張方法??噺埉嫴嫉膫鹘y方法通常是用小鐵錘打釘子固定畫布,當前多使用釘槍打排釘的方法固定畫布。
一、繃畫布工具
常用油畫布繃張工具:繃布鉗、釘槍、排釘、鉗子。
二、油畫布繃框前的預處理
油畫布具有吸水性,它們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干燥時又會排出水分。因此,油畫布總會處于一種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中,而附在畫布上的隔離膠層、顏料層和保護層等涂層,干燥后卻不能隨畫布產生相應變化,這就會造成繪畫作品的開裂或剝落等嚴重后果。而不同材質的畫布會因為濕度關系而產生伸縮率的差異,從而影響繃框后的松緊程度,所以繃框前可根據畫布面料特性作適當處理,方法如下:
(一)棉質畫布
棉質畫布在繃布前,可用噴花壺對畫布均勻地噴一遍水,適當地潤濕能使之松弛膨脹。潮濕的棉布繃上內框干燥后,布會因收縮而變得緊繃而平整。濕繃棉布也可選擇在陰雨天進行,這樣可延緩畫布中水分的蒸發(fā)時間,更易繃得平整、均勻。濕布繃框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分寸,過多的水分可使畫布過分伸展,造成繃框后畫布過緊而缺少必要的伸縮度,日久易使底子或色層崩裂。
(二)純亞麻畫布
純亞麻畫布的性能與棉畫布相反,濕時收縮而干后松弛,所以用亞麻布繃框之前可以將其在陽光下曬一曬或者在爐子上烘一烘,使畫布更加干燥、蓬松,便于繃緊,而且最好選擇在晴熱干燥的天氣繃框。甚至有的做法是將畫布在熱水里煮一下,晾干后再繃,或者將畫布預先繃在框子上(釘子不用太密,拉得也不用太緊),然后再用噴花壺噴濕后晾干,重復多次,會使畫布的伸縮性變得穩(wěn)定一些。當然,天然材質的畫布具有伸縮性也是在所難免的,要注意在繃布實踐中積累經驗,以掌握不同材質畫布的伸縮性性差異,進而延長作品壽命。
三、油畫布的繃張方法
(一)中心擴散固定順序繃布法
首先,將大塊畫布正面朝上鋪在干凈平整的桌面或地面上,把內框放在畫布上,貼著內框邊用鉛筆在畫布上畫一圈線,作為繃布拉緊時檢查經緯線是否平直的參考線。再根據內框側面厚度在畫布上畫出裁剪線(也可以在擬裁剪處的布邊抽出一根布線作為裁剪參考線),即在原有畫面大小的基礎上再預留出比內框側面厚度略寬一些的布,以便于使用繃布鉗拉緊及釘槍打釘固定。如采用畫布四邊固定在內框背面的方法繃布,則裁布時布的四邊長度應該留得更多一些。
之后,根據裁剪線將畫布剪裁下來。裁剪時務必使畫布的經緯線與按照內框所畫的參考線四邊平行,否則繃框后會使布紋歪斜,影響畫面的肌理美感,也可能使畫布的四個邊角歪斜不勻。
接著,先用幾個圖釘或釘子把裁剪好的畫布臨時固定在內框側面上,注意一定要將內框有斜坡的一面對著畫布背面并保持畫布四邊與內框平行。先用圖釘在四條邊的中點作預固定,再預固定四角。固定四角時要盡量拉緊布角,并且保持四個布角超過內框四角的程度相同。此操作步驟可將畫布固定在內框的適當位置。
如果四邊多余的布料較多,可以將多余部分整齊折疊后再打釘固定,這樣處理既能防止布邊脫線,又實用、美觀。折疊前可先沿多余的布邊內側粘一圈雙面膠,以便將布邊折疊并粘住,也可直接將多余布邊折疊后用蒸汽電熨斗熨平。
隨后,開始打釘正式固定。這里采用的是背面固定的方法,將畫布平放在地上打釘,便于活動與使力。第一個釘子應從內框長邊的中心處開始,先用繃布鉗將布拉緊,然后暫時用拇指壓住。再用釘槍固定。筆者使用的是分級式繃布鉗,其他某些類型的繃布鉗反著使可能更加便于將布拉緊。再用同樣的方法在對應的另一長邊中心釘第二個釘。接著以同樣的方法釘另外兩個短邊。
以對應交錯的打釘位置依次向四個邊角推進,但每次只在各邊的相應位置釘一到兩個釘。釘的時候可借用繃布鉗均勻地拉緊畫布,不時觀察經緯線的走向是否與內框平行,可通過觀察事先畫出的參考線是否挺直來判斷。要使畫布在經緯兩個方向均勻而平整地伸展,不能有隆起??嚳驎r的拉力要均勻、適度,這要靠經驗。有些初學者怕繃完后畫布松弛,繃布時大力拉伸畫布,也是不合適的。因為過度地拉緊畫布會使布的洞孔被扯大甚至布纖維被撕裂,導致下一步做底時底膠或底料滲透到畫布背面,還會使布面缺乏應有的回縮余地,容易崩裂。
釘子間的距離一般以4厘米至6厘米為宜,大約為一個小繃布鉗的寬度。同一作品的釘子間距應該基本統一,以保證受力的均衡。未做底子的畫布或幅面較大的畫布在繃完、做過底子后可能會松下來,那么就要再重繃一次。因此如果使用打釘子繃布,第一次不要把釘子釘死,待有必要調整時拔出重釘。
最后疊包四角畫布,包角前先用起子去除事先臨時固定的釘子。而后將畫布折成斜角并塞好,注意不要把折疊紋暴露在外面。固定四角時一定要拉緊,隨后以釘槍打釘固定四角。最后將背面四邊多余的布料固定在畫框內側。
此次采用的是背面固定的繃布方法,有的當代油畫作品在展出時常常不用外框或只在側面做簡易式外框邊條,采用背釘的繃布方法可以使作品側面比較平整、美觀。如果采用側面固定的方法,那么釘好畫布后要將四邊的多余畫布釘在內框的背后并裁直修齊。
畫布繃完后,需檢查一下正面是否平整,松緊是否均勻,如有不當應及時調整或拆除重繃,不可勉強湊合。當然,最好是能采用活動型內框,可通過調節(jié)內框各個榫卯結合處內角所插的木楔子調整畫布松緊度,但是國內常見的定做內框一般都沒有木楔子。
(二)四角內聚固定順序繃布法
此種繃布法類似于“詹姆士繃布法”[1],也就是先固定畫布四角再依次向中間進行固定的繃布方法。經筆者多年實踐,覺得此法較適合于大幅畫面,便于事先控制畫布整體位置與松緊,可以有效地避免中心擴散繃布法釘到后期由于拉力關系造成四角處經緯線傾斜的狀況。
先用圖釘在四條邊的中點和四角處作預固定,方法同“中心擴散固定順序繃布法”。而后從長邊開始,在四條邊的中點處打釘固定。固定完四邊中心點后,將四角畫布盡力向外均勻拉伸,然后包角。接著將包過角的畫布大力拉緊并打釘固定。
在上步每兩個固定點的中點處依次打釘固定,直到相鄰釘子的間距在4厘米至6厘米為止。打釘進行到后期,由于已經固定的釘子之間的剩余間隙太小,不便于用繃布鉗拉緊,此時可以使用鋼絲鉗(老虎鉗)拉緊并固定。由于鋼絲鉗夾口較為鋒利,必要時可以在鉗子頭部包幾層棉布,以防損壞畫布。全部固定后,繃布前做的側面參考線依舊保持挺直?!?/p>
項仕中,西安美術學院。
注釋:
[1]詹姆士繃布法:此種繃布法是由美國舊金山的油畫修復師詹姆士·伯恩斯坦(James Bernstein)在文章《一種特殊的繃布方法(和畫布準備的其他要素)》〔A Remarkable Way to Stretch Canvases(and Other Essentials of CanvasPreparation)〕中提出的,此文主要介紹了傳統中心開始繃畫布方式的缺點和從四角開始繃畫布的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