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晏彪
時入深秋,重慶黔江芭茅花開得正盛?;S風(fēng)浮蕩,如云靄流過。
那晚的月亮格外圓,也分外明。飯后,我想去河邊走走,夜晚的廊橋甚美。剛走上廊橋,就聽見一陣歌聲從橋頭飄來。原汁原味的山歌!我不禁脫口而出。
只見在橋頭一角,紅燈籠的映襯下,游客們正圍著一位拉手風(fēng)琴的中年漢子,在他的周圍,有幾位穿民族服裝的婦女,正跟著琴聲吟唱。
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我站在人群后面靜靜欣賞。讓我驚奇的是,無論人們點什么歌,那位手風(fēng)琴師都能演奏得讓大家滿意。
第二天一早,我和幾位朋友奔赴當(dāng)?shù)胤鲐毾冗M村采訪。路上跟當(dāng)?shù)嘏笥蚜钠鹱蛲淼慕?jīng)歷,沒想到,朋友脫口而出:“他叫王志凌,我們都認(rèn)識,不僅唱得好,還會寫詩呢!”
朋友的話更引起我的好奇。我決定晚上再去風(fēng)雨廊橋找找他。
黔江的景色真美,田野間遠遠望去,無處不入畫境。當(dāng)晚我來到風(fēng)雨廊橋,王志凌果然在,正一個人自拉自唱。
一曲之后,我和他聊起家常,慢慢了解到他的故事。
王志凌是重慶酉陽人,喜歡唱山歌。2016年在酉陽景區(qū)擺地攤,吸引許多游客圍觀。久而久之,他就想,如果能組織一支山歌隊在景區(qū)表演,說不定會成為景區(qū)的一個亮點??墒怯捎诜N種原因,這個想法一時沒能實現(xiàn)。
王志凌不甘心。他又走訪周邊的秀山、彭水和黔江,最后決定在黔江試一試。他找到黔江相關(guān)部門領(lǐng)導(dǎo),表達了組建山歌隊的想法,沒想到當(dāng)?shù)卮罅χС?,不僅歡迎他來,地方還由他選。
那一刻,王志凌內(nèi)心充滿興奮。
沒過多久,王志凌就選定了現(xiàn)在風(fēng)雨廊橋的橋頭作為落腳之地。說著,王志凌向身后的風(fēng)雨廊橋指去,那廊橋上懸掛著的一個個紅紅的燈籠,正在微風(fēng)中搖曳。
這時候,幾位山歌隊員見我在采訪王志凌,都圍了過來。
“你采訪王老師就對了。當(dāng)時他走街串戶,勸說志同道合者一起加入,但是很多人都拒絕了。”一位歌手說。
“當(dāng)時他請我加入的時候,我也不想來的。我覺得那些調(diào)兒很難找,現(xiàn)在年輕人都喜歡唱流行歌曲。”一位叫冉琳的歌手快人快語,“聽王老師自己說,他也灰心過,甚至想過放棄,但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p>
這時候,一旁的王志凌說話了:“我總覺得,唱山歌最重要的是用感情唱,沒有感情,唱出來是感染不了人的。我常常給隊員們講山歌背后的故事。如今,山歌隊的隊員們都會唱十幾首山歌了,他們唱的這些歌子全是長期深入各區(qū)縣搜集而來、加工而成的?!?/p>
“還有一個故事,我一生都難忘?!蓖踔玖枵f得興奮,打開手機,指著圖片說:“這是我采風(fēng)時的收獲,阿蓬江采茶歌的誕生,就得益于一位老奶奶唱的山歌……”
原來,有一次在濯水景區(qū)廣場,王志凌偶然聽見一位老奶奶唱山歌,感覺曲調(diào)很優(yōu)美??傻仁诸^事情忙完了去找,就再也找不到人了。那段時間,王志凌腦海中始終盤旋著那個旋律,也不停在打聽。半年之后,才打聽到那個旋律來自犁灣。王志凌驅(qū)車前往犁灣,幸運地找到一位九十歲高齡的老奶奶。這位老人家記性好,把她年輕時候從自己婆婆那兒學(xué)來的山歌小調(diào)完完整整地唱出來。一口氣唱了六首。從此以后,王志凌成了老人家的???,每一次去,他都有收獲,采茶歌就是收獲之一。
說到采集歌曲的經(jīng)歷,王志凌笑得像個孩子。
在黔江,像王志凌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在他們唱歌的時候,我從他們的臉上看見了他們對山歌的熱愛和真情。我被他們感染著,瞬間有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于是打開電腦,文字像阿蓬江水一樣流淌出來……
——選自2021年1月16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