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月利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形成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承擔著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務。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略讀課文教學的功能定位不準、目標意識不強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筆者在略讀課文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力方面做了些許探索。
一、用好課前提示,在自主閱讀中習得方法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上有些教師一直唱主角,課堂教學沿著設計好的路徑行進,這樣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統(tǒng)編語文教材安排的略讀課文前都有閱讀提示,既有閱讀方式的提示,又有閱讀方法、閱讀重點的提示,不僅關照過程與方法,還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的“自讀”有方可循,有法可依,指向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五上的《珍珠鳥》課前閱讀提示是這樣的:默讀課文,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課文中有很多地方寫出了珍珠鳥的可愛,找出這樣的語句,體會“我”和珍珠鳥之間的情意。“默讀課文”是提示閱讀方式,這與小學高年級的閱讀目標一致,“想想‘我是怎樣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是理解課文的主干問題?!罢页鰧懻渲轼B可愛的句子,體會‘我和珍珠鳥之間的情意”是情感、價值觀的滲透。這樣的閱讀提示指向的是愛讀、樂讀、會讀。
在教學統(tǒng)編教材四上《繁星》一文時,我根據(jù)文前提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jù)課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滿天的畫面。你也看過夜晚的繁星吧?說說你當時的感受”,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生興趣盎然,沉浸在自由的閱讀中,接著我安排了三個交流環(huán)節(jié):
1.初讀課文,把握大意。學生自主閱讀、思考:作者巴金寫了幾次看繁星的經(jīng)歷,分別在什么時間、地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完成表格填寫:
2.朗讀展示,感受語言之美。
3.鏈接生活,暢談觀星感受。
這樣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成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持久地學習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遷移運用閱讀方法,在自能閱讀中形成能力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意圖是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到略讀課文中來,進一步落實單元“語文要素”,讓學生習得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四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在精讀課文《觀潮》《走月亮》教學的基礎上,《現(xiàn)代詩二首》著重啟發(fā)學生借助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感受詩歌的情境之美。略讀課文《繁星》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滿天的畫面”,繼續(xù)強化單元的“語文要素”。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力爭讓學生形成這樣的閱讀能力:閱讀文本能調(diào)動多種感官,品味文字,想象畫面,透過語言文字不僅要能“看”到樣子,還要能“聽”到聲音,“聞”到味道,感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五上第三單元是民間故事單元,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在精讀課文《牛郎織女(一)》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學習活動:
1.整體感知。我先讓學生按照故事發(fā)展的先后順序,用小標題概括主要情節(jié);再讓學生畫人物關系圖理清故事脈絡。
2.生動復述。我先讓學生采取大膽想象,想象人物當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進行創(chuàng)造性復述;再搜集資料豐富故事情節(jié),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復述提供抓手。
3.感受特點。我讓學生感受本課大量疊詞運用增強表達的效果和民間故事的神奇浪漫。略讀課文《牛郎織女(二)》的教學,則遷移運用《牛郎織女(一)》的學習方法,在創(chuàng)造性復述方面通過繪制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情節(jié)。
三、由課內(nèi)走向課外,讓拓展閱讀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是在大量閱讀實踐中逐步達成的?!白x書為要”是統(tǒng)編教材的核心理念。統(tǒng)編教材將閱讀往課外延拓,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采用“1+X”的模式鼓勵學生自由挑選,進行個性化閱讀。在略讀課文教學后,教師可以推薦若干類似篇目讓學生自主閱讀,逐步形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由學校走向更豐富的閱讀天地。
(作者單位:鹽城市阜寧師范附屬小學香港路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