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維蘭 李麗
摘要:“實踐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實際操作為主,通過多種實踐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今新課改的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是學生和教師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然選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構建符合高中生的“實踐教學”模式并付諸實施與推廣意義重大。
關鍵詞:實踐教學? 實施? 調查
一、調查研究意義
(一)適應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地理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探究式學習,特別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學習,并學會開展與地理實踐有關的各種實踐活動,特別是高中生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地理事實學會運用基本原理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過程及規(guī)律等。
(二)契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
好動、好奇、喜歡新鮮事物是大部分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探索,特別是對于那些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知識,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探究欲望;而對于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大部分學生都感覺枯燥無味、難懂難理解,因而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特別低。因此,在中學開展有關地理的實踐教學,組織相關的地理實踐活動,地理實驗活動不僅符合中學生的地理認知特點,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提升其實踐能力,促進中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高中地理“實踐教學”現狀調查與實施
(一)調查目的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身為一線參與者和執(zhí)行者的教師發(fā)揮關鍵的作用,教師對于教育改革的態(tài)度與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活動的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怎樣實施教學會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甚至有時教育改革的成敗就直接取決于教師的教學。因此,在中學階段特別是高中階段深入調查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現狀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尤為必要。
(二)調查對象
有關高中地理“實踐教學”研究的調查對象,在選擇時分兩大類:一類是高中地理教師,另一類則是高中文科班的學生。
(三)問卷、訪談情況說明
第一,選擇的教師所在的學校具有不同的層次,如亳州一中、利辛高級中學、渦陽一中、利辛一中、利辛七中、亳州三中、蒙城六中等。這樣可以全面了解不同學校高中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現狀。由于區(qū)域緣故,訪談和調查的中學數量有限,且主要集中在安徽亳州地區(qū),對類似背景的地區(qū)和學校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不能代表整體中學地理教育教學情況。
第二,以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對象。調查學生在傳統地理教學狀況下和地理“實踐教學”情況下的差異,并及時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習情況。
第三,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筆者主要在亳州市工作,對利辛、蒙城、渦陽比較熟悉,與其他學校的老師交流較多,便于訪談調研的開展和實施。
筆者身處皖北地區(qū),所以選擇了亳州市的一些學校,這些學校大多數處于皖北比較貧困的地區(qū),共有10所,具體如下表(見表1):
筆者以亳州市市直與各縣市的10所學校的高中地理教師作為訪談對象,通過實地接觸、電話、QQ聊天等方式和訪談學校的地理教師聯系,調查教育教學情況,然后以亳州一中和利辛高級中學為例,具體研究實施“實踐教學”前后教學效果及學生情況。
三、高中地理“實踐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本次訪談和問卷調查主要獲取高中地理教師對地理“實踐教學”的了解、認識、使用和方法等情況,旨在全面了解不同學校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現狀。
(一)高中地理“實踐教學”概況分析
1.高中地理“實踐教學”認知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47%的地理老師知道“實踐教學”,14%的地理老師不知道“實踐教學”,還有39%的地理老師表示不清楚。從總體上看,高中地理教師對實踐教學有所了解,但具體是什么,還不能完全弄清。
2.高中地理“實踐教學”重要程度的認識
本次調查中,各位老師認為非常重要的占12%,認為重要的占37%,認為一般的占43%,認為不重要的占8%。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發(fā)現,對地理“實踐教學”不夠重視的老師占很大一部分,可見其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實踐教學”方式的意愿不強,不夠積極主動。
(二)高中地理“實踐教學”具體實施情況分析
1.高中地理“實踐教學”類型
就整體而言,從表中(見表2)可以看出高中地理“實踐教學”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對具體地理實踐教學的類型比較了解,但是較少應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其中問題討論類應用較廣,達到92%。
2.高中地理“實踐教學”開展頻率
根據問卷和訪談調查信息,整體來看,目前高中地理“實踐教學”開展的頻率較低,經常開展的只占2%,從不開展的占33%,而一學期能開展1或2次的老師和學校居多,占65%,但大多出現在公開課或者錄課活動、比賽中。高中地理教師較少開展“實踐教學”的很多,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三點:學生不易管理,容易出現安全隱患;學校不支持,缺乏相關條件;耗費精力大,效果不理想。
3.高中地理“實踐教學”活動資源
通過實際訪談和問卷調查可以發(fā)現,亳州市相關學校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的有關資源十分短缺,地理實驗室、校內地理園和校外實踐基地基本沒有,不利于高中地理“實踐教學”的實施。
(三)高中地理“實踐教學”課程教師勝任自評與作業(yè)設計情況分析
1.教師勝任自評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大部分老師認為自己基本可以勝任或者培訓后可以勝任,具體如圖所示(見圖2):
2.學生指導與作業(yè)布置情況
根據調查問卷和訪談情況來看,大部分老師在地理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指導存在問題,沒有明確學生學習的方向與目標;在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大多布置做試題或復習教材知識的作業(yè),關于地理實踐方面的作業(yè)很少或沒有。這對于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都是不利的。
四、高中地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優(yōu)化路徑
高中地理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結合其優(yōu)化路徑分析如下:
第一,學校支持力度不夠。優(yōu)化路徑主要是整合學校資源,建立實踐教學資源庫與校外實踐單位,促使學生從機械的學習走向生動的學習。同時,合理安排教育教學工作,讓教師有充足的時間開展教學研究工作。
第二,部分教師教學習慣養(yǎng)成后,不太愿意接受新思維、新模式。優(yōu)化路徑主要是幫助地理老師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第三,學校對教師的教育教研投入不足。優(yōu)化路徑是加強教師教育教研能力的培訓,幫助教師將日常教學經驗轉變成理論,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