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軍,趙新海,宋良山,楊官亮
勉縣某水泥公司2 750t/d水泥熟料生產(chǎn)線于2010年投產(chǎn),煤粉制備采用閉路風掃球磨機,在運行過程中細度、水分、電耗一直偏高,影響了煤耗和電耗控制。2020年8月,我公司進行了煤磨倉長的技術改造,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提高了磨機臺時產(chǎn)量,降低了煤磨系統(tǒng)阻力和電耗。
該公司煤粉制備系統(tǒng)多年來一直存在成品煤粉細度和水分偏高,尤其是煤粉水分較高的問題。為了將煤粉細度(0.08mm篩篩余)控制在指標范圍內(nèi)(≤6%),中控操作不得不將煤磨選粉機轉速增加至48~50Hz,系統(tǒng)主排風機風速降至38~39Hz,煤磨入口風溫提高至330℃,煤粉細度基本能控制在指標范圍內(nèi),但煤粉水分仍然偏高(4%~5%)。若加大系統(tǒng)拉風或降低選粉機轉速,則煤粉細度會大幅超標,很難控制。針對以上問題,通過排查分析,我們認為,煤磨系統(tǒng)粉磨能力不足及系統(tǒng)通風差是削弱煤磨系統(tǒng)的烘干能力和選粉機的選粉能力,從而使磨機、選粉機系統(tǒng)均未達到最佳工況的主要原因。
2020年8月,公司利用年中檢修的機會,對煤磨系統(tǒng)進行了技術改造。
(1)優(yōu)化煤磨取風口管道,將此取風口直管道改為喇叭口,取風口直徑從<1m擴大至約1.5m,入風口上沿增加約0.2m的導風板,從而降低了風阻以及入煤磨熱風管道的風速,減少了熱風含塵量,提高了入磨熱風質量。圖1為煤磨熱風管道取風口技改圖。
圖1 煤磨熱風管道取風口技改情況
(2)更換磨頭鎖風閥,減少入磨口漏風,提高入磨風溫。由于前期煤磨磨頭雙翻板鎖風閥翻板磨損過大,漏風嚴重,已不具備鎖風作用,利用檢修更換為新的磨頭雙翻板鎖風閥。圖2為煤磨磨頭雙翻板鎖風閥。
圖2 煤磨磨頭雙翻板鎖風閥
(3)選粉機粗粉下料口改為簾式鎖風閥,兼顧了粗粉下料和鎖風,提高了選粉機的選粉效率。圖3為技改前煤磨粗粉簾式鎖風閥,圖4為技改后煤磨粗粉簾式鎖風閥。
圖3 技改前煤磨粗粉簾式鎖風閥
圖4 技改后煤磨粗粉簾式鎖風閥
(4)調(diào)整煤磨倉長結構,清理隔倉板篦縫,提高磨機粉磨和通風能力。重新分配煤磨烘干倉和粉磨倉的長度,將φ3.0m×(2.5+6.5)m煤磨烘干倉由原來的2.5m縮短至2.0m,粉磨倉相應延長0.5m,使烘干倉與粉磨倉的長度比達到1∶3.5,移除揚料板并鋪設階梯襯板。延長粉磨倉后,磨內(nèi)研磨體相應增加5t,提高了磨機粉磨能力。圖5為煤磨倉長結構調(diào)整示意圖,圖6為隔倉板篦板篦縫清理情況。
圖5 煤磨倉長結構調(diào)整示意圖
圖6 隔倉板篦板篦縫清理情況
(1)煤粉細度指標均控制≤6%時,煤磨臺時產(chǎn)量提高約3.5t,煤磨避峰停機次數(shù)及時間增多,每日避峰時間延長2.5h,降低燒成電耗1.5kW·h/t,有利于降低系統(tǒng)電費支出。
(2)在確保煤粉質量的前提下,系統(tǒng)拉風由37Hz提高至42Hz,提高了5Hz;選粉機頻率由50Hz降至48Hz。原煤揮發(fā)分<28%時,煤磨出口風溫可提高至57℃~64℃,提升磨機烘干粉磨能力,磨機出口溫度提高5℃左右,煤粉水分降低1.0%,煤粉細度控制在≤6%,火焰溫度提高,有利于提高熟料強度及降低燒成煤耗。
(3)停機時間增長,現(xiàn)場處理設備故障的時間充裕,有利于徹底維護保養(yǎng)煤磨系統(tǒng)設備,為窯系統(tǒng)安全連續(xù)運行提供保障。
(4)系統(tǒng)漏風得到了有效控制,能耗損失減少。
(5)煤磨避峰時間每天增加2.5h,每天可節(jié)約用電:2.5×530kW·h=1 378kW·h,全年煤磨運行按300d計算,電價按0.50元/kW·h計算,全年可節(jié)約電費:1 378×300×0.5=20.6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