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寒
摘 要: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歷史沉淀下來的珍貴寶藏,對高校的聲樂教學具有良好的指導價值。目前,我國對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十分重視,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法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希望讓我國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诖耍恼路治鰝鹘y音樂文化的藝術特點,并提出幾點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
將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先傳授聲樂知識理論,再教學生練習基礎發(fā)音,但是教師通常更注重歐美演唱技巧和發(fā)音技巧。教師應該多了解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藝術特點,以傳統音樂文化為教學基礎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投入情感,進而能夠更好地學習聲樂。
一、高校聲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
(一)有助于聲樂教學
從過去到現在,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一般都是將歐洲古典音樂作為教學重點,但是要想讓我國高校聲樂教育擁有一套自身的音樂文化教育體系,就需要將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作為基礎,以此來展開聲樂教學[1]。傳統音樂文化在我國發(fā)展了幾千年,才有了當今的文化成就,我們要將它發(fā)揚光大。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教學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傳統文化給聲樂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教學資源,給高校聲樂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也為學校創(chuàng)建了高校聲樂教學和傳統音樂文化互為融合的多樣化教學體系,這為高校聲樂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有助于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傳統音樂文化經過了歷史的打磨,變得更加奪目,直到今日,傳承下來的都是藝術的精華,向世人展現著各個歷史階段的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如此,傳統音樂文化能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體會美的能力,幫助他們展現美、創(chuàng)造美,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知識,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進而產生強大的民族自豪感,這對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如此,這種教學方式為學校培養(yǎng)了更多高素質人才,為社會貢獻了更多的力量,促進了祖國的繁榮發(fā)展[2]。
(三)有利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智慧結晶,在華夏文明歷史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傳統音樂文化不僅記錄了一個國家的發(fā)展軌跡,也是我們學習古人思想的一個重要依據?,F如今,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并將它作為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有效融入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聲樂知識和技巧,提高音樂素養(yǎng),同時能夠傳承并發(fā)展我國的傳統文化。
二、傳統音樂文化的藝術特點
(一)重視音色的個性化發(fā)展特點
與歐洲音樂風格不同,我國傳統音樂更注重音色上的表現。但是,歐洲音樂十分注重音色與音色的良好結合,以及音色之間的融合程度。對于發(fā)聲,他們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需要達到相應的標準。中國傳統音樂更加注重音色的個性化發(fā)展。這種個性化發(fā)展將會得到演奏者更多的關注,會使音色更加多樣化。
(二)重視情感表達
傳統音樂文化中會蘊含著特殊的情感,音樂作品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演唱者是否能向觀眾表達出作品的情感。不論是在歷史資料上還是在現代音樂作品的表演中,我們都能發(fā)現情感表達是歌曲內涵的展現。不同于我國傳統音樂,歐洲音樂在聲樂情感表達方面表現得更加直接、強烈。我國傳統音樂在情感的表達上,更希望通過音樂來引起聽眾在情感上的共鳴,情感表現得更加溫柔、細膩。
(三)以“字正腔圓”作為音樂審美的標準
我國傳統音樂文化比較講究“字正腔圓”,主要是為了讓聽眾在欣賞音樂時能夠更加清楚歌詞的內容,進而更容易理解歌曲的內涵。首先,傳統音樂十分重視“字正”。只有保證字音準確,才能夠讓傳統音樂文化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進而被更多的人親切地感受、理解。其次,便是“腔圓”。音樂不僅要有順暢的發(fā)音,還需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在進行音樂表演中,演唱者需要保證腔調順暢且圓潤有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出歌曲的真正內涵。
三、高校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要想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育教學中,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音樂文化。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生長的環(huán)境不同,他們對傳統音樂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自身的感受來理解傳統音樂,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播放民族音樂,讓學生認真感受,分析傳統音樂文化的曲風特點,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音樂感知能力。不僅如此,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還要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讓學生主動參加演唱活動,并互相討論、賞鑒,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進而實現聲樂教學和傳統音樂文化之間的有效融合[3]。
(二)提高教師整體音樂素養(yǎng)
只有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才能夠把傳統音樂完美地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去。作為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我國傳統音樂文化方面的知識,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講述出來,使學生從根本上掌握民族音樂的基本唱法。同時避免教學的枯燥,讓音樂教學變成了一項多元化的活動,使學生從中能夠了解到很多我國的傳統文化。另外,這個團隊中的所有教師首先自身必須具備我國民族音樂的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牢記民族音樂的鮮明特點,比如旋律和節(jié)奏。在聽到民族歌曲時,能夠根據歌曲的特點去精準區(qū)分出屬于什么地區(qū)的歌曲,同時還能夠為學生演唱民族歌曲。而對于一些知名度高、影響力較深遠的戲曲音樂,比如豫劇、魯劇、評劇等,教師應該做到能夠準確把握每種戲曲的風格特點。教師必須擁有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只有這樣才能夠帶動學生進行民族音樂的學習,為學生樹立榜樣,以自己的行動感染學生,讓學生對音樂產生真正的熱愛。
(三)充分運用情感體驗
我國的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在民族歌曲上也存在著一定差異,因而民族音樂中所蘊藏的情感值得學生學習。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不僅要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教學中去,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投入情感,讓學生了解每一首歌所表達的情感內涵。教師通過講述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音樂中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形成良好的樂感。同時,音樂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要積極地和學生討論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引導學生用音樂表達情感,并且要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音樂情感表達情況,實現傳統音樂文化和高校聲樂教學的有機結合[4]。
(四)發(fā)揮現代先進設備的教學優(yōu)勢
隨著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改革,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信息化技術在高校的教學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使用信息化教學設備進行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特別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讓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生動、有趣,使學生被有趣的音樂知識吸引,在課堂上也能更加認真、努力學習。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將傳統音樂文化完美融入,教師就要更加注重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播放一些傳統音樂,讓學生一邊感受傳統音樂,一邊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知識,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音樂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資源,讓學生愛上傳統音樂文化,并逐漸體會到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進而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底蘊。
四、結語
傳統音樂文化對現代聲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讓學生學習傳統音樂能夠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也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聲樂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還能夠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此外,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應該注重教學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促進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長久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汪梅娟.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藝術品鑒,2018(8):157-158.
[2]常曉虹.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淺析[J].藝術評鑒,2017(9):117-118.
[3]羅誠.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牡丹,2019(26):137-138.
[4]王坤.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策略[J].文化產業(yè),2020(1):150-152.
作者單位:
商丘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