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 ?要:要知道高考歷史考什么,我們先要了解學什么。新課標指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德和關(guān)鍵能力。高中歷史學科包含五大核心素養(yǎng):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學生通過高中課程的學習,應(yīng)形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個性、全面、持續(xù)的發(fā)展。既然如此,那么,高考考什么就不言而喻了,五大核心素養(yǎng)就是高考考查的內(nèi)容。同時,高考試題作為在高中階段的終結(jié)性評價,是檢測學生知識有效的難度和效度檢測量表,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參照表。本人以做題技巧為主體來概述歷史高考備考有機結(jié)合。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做題技巧;歷史高考
【中圖分類號】G63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1-0184-02
How to combine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and the skill of doing questions organically in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histor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YANG Lin ?(Yang,No .1 Middle School,Li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o know what the history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what to lear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s out that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the subject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subject and the correct value concept,necessary moral character and key ability gradually formed by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High school history subject contains five core qualities: historical materialism,time and space concept,historical evidence,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family feelings. Through the study of high school curriculum,students should form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history subject and get personality,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at case,then,what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self-evident,the five core literacy is the conten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as the final evalu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questions are the difficulty and validity test scale to test the students' knowledge,and als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erence tabl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teaching. I take the skill as the main body to outline the histor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organic combination.
【Keywords】 Core Literacy;Doing Problem Skills;Histor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1.基礎(chǔ)知識
掌握基礎(chǔ)知識是每個學科教與學的基礎(chǔ),就歷史學科而言,我們到底該如何去掌握基礎(chǔ)知識。我個人認為還是按照通史的節(jié)奏掌握好些,因為,歷史沒有辦法割裂開來去看,去研究,而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的時空觀念也要求我們必須把歷史放入時間線。歷史不單是縱向間一系列前后之間聯(lián)系起來的事件總和,前一個事件的結(jié)果或影響,是后一個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和目的。高中歷史課本的編寫是模塊的形式,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歸位,把模塊里單獨割裂開的東西回歸到歷史的時間線里面。那么,光回去就可以了嗎?還不行,回去還得能出來,換句話說就是,隨時能放進去,隨時能撥出來,運用自如才可以,這就要求學生要極度熟悉課本知識點。
關(guān)于課本內(nèi)容,課本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張圖片,包括每個注釋都是要要求學生必須了解和知道的。歷史學科沒有次重點,所有課本上出現(xiàn)的都是必須掌握的、記住的,這是由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的。所以,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全面、系統(tǒng)的掌握課本知識,不要有次重點之分。這樣子做,學生在考試中對史料的把握和歷史解釋才能更精準。
2.做題技巧
個人認為,歷史學科方面的做題方法是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做題方法有很多,但這些方法的應(yīng)用都是基于基礎(chǔ)知識和學科素養(yǎng)之上談的,不能脫開基礎(chǔ)知識和學科素養(yǎng)空談方法。高考歷史的考查形式只有兩種客觀題和主觀題。
先來說客觀題,在歷史高考查的客觀題即選擇題,選擇題的第一類就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題,通常情況下帶有“這反映了”、“這說明”等這樣字眼的題就都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這類題目重點考查學生對于歷史史實的解讀、認識,要求學生以史學知識為依托,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看待某一歷史事件所反映的那時那地的真實問題??疾榈暮诵乃仞B(yǎng)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當然主要就這三個,碰到題目時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類題目在解答時,要求學生客觀審題,在審題的過程中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曲解、誤解題意,簡單說,也就是你不能想多了,最好什么都不要想,只是想題干在說什么就可以了。我們來看看2019年全國新課標I卷24題:
(2019·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4)據(jù)學者考訂,商朝產(chǎn)生了17代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產(chǎn)生了11代12位王。這反映出()
A.禪讓制度的長期影響 ? ? B.王位繼承方式的變化
C.君主壽命的時代差異 ? ? D.血緣紐帶關(guān)系的弱化
這個題干說的是奴隸制下的王位承襲情況,客觀審題只想題干,題干說的是王位繼承,那么你的答案就只和王位繼承有關(guān),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B 選項說王位繼承,答案一眼就能出來。這樣做題既節(jié)省了時間,而且不易出錯,我認為在高考考場上贏得時間就首先勝人一籌了。再比如:
(2019·江蘇高考·3)唐代詩人劉得仁系皇親國戚,其兄弟為達官顯貴,而他“出入舉場三十年,竟無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屢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訴。兩人的經(jīng)歷反映了唐代()
A.科舉考試不重考生詩才 ?B.選官制度阻斷貴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剝奪宗室特權(quán) ? D.科舉取士體現(xiàn)公平公正
題干科舉取士,答案必然科舉取士,四個選項中A和D是有關(guān)于科舉取士,這就排掉BC選項,依托基礎(chǔ)知識A是錯誤說法,只剩D選項。這一類型的題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做題方法一樣,依托基礎(chǔ)知識客觀分析,不夾雜個人解釋在里面,保證答案和題干一致。
選擇題的第二大類就是引文性的題目。比如:
(2019·江蘇高考·14)“以前的地位顯赫的國家官員現(xiàn)在變成了輪流坐莊的‘貴族,因而就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了。另外,國家公務(wù)由這么多公民承擔,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經(jīng)歷。因此,同其他古代國家相比,雅典擁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边@意在說明雅典()
A.國家官員不再履行管理職責 ? ? ?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質(zhì)
C.國家事務(wù)應(yīng)由貴族最終決定 ? ? ? D.公民教育有利于處理公務(wù)
引文性的選擇題,通常有一個特點,就是句子很長,很繞,很復(fù)雜,讀起來抓不住重點,這類題目的解決其實很簡單,就是化繁為簡,只要找出整個長句子的主句或主語就可以刻,也就是我們小學學的縮句。以上邊2019年江蘇高考14 題為例,整段話沒有出現(xiàn)主語,依托基礎(chǔ)知識化繁為簡找主語,它說的是雅典民主政治,那么答案就只能是B。所以,這一類引文性的選擇題就是化繁為簡,找出主語或主句,答案迎刃而解。
還有一類是要原因、目的、結(jié)果、評價類型的選擇題,比如:
(2019·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34)法國史學家索布爾認為,從某種角度而言,法國大革命大大超過了以往的歷次革命,包括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梢杂脕碚f明這一觀點的是,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法國大革命()
A.創(chuàng)建了民主共和政體 ? B.以暴力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專制復(fù)辟危險 ? D.以社會平等為首要目標
這一類型的題在做的時候,必須將題干和選項結(jié)合起來才審的清楚,上邊這個2019年新課標II卷34題,啟蒙運動指導下的法國的革命,同以往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不同處是什么,不結(jié)合選項只看題干很難把握住考查的是什么,所以這一類型的題目在做的時候一定要依托基礎(chǔ)知識分析題干得出答案。C是直接錯誤選項,AB選項是共性,只剩D選項,考查目的。這三種是選擇題的常規(guī)考查題,除了這三種還有一類圖表題這個我們放到主觀題里一起說。另外就是在選擇題的答案里會出現(xiàn)兩個選項的關(guān)系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一個選項是全集,另一個選項是子集,這種題目出現(xiàn)后一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現(xiàn)在,我們說一說主觀題的考查,歷史主觀題分布在41題,分值25分,42題,分值12分,和45題開始的選做題,分值15分。就每年高考題目分析這三個題中學生能夠做到解答心中有數(shù)的是42題和選做題。那么我們就先說42題吧。42題是一道小論文形式的論述題,考查了學生的五大學科核心素養(yǎng),出題形式歸納起來有兩種文字和圖畫或圖表。這個題的答題格式除極個別特殊情況外是總分總,基本固定。審題思路一句話總結(jié)就是看到什么寫什么。如何做到心里有數(shù),就是先有小分后有大分,解釋一下就是先把題目要求的論點寫出來,寫準確這是拿到了小分,才有后邊論述合理不跑偏的大分值。我們來看2019年全國II卷和III卷的考查:
(2019·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據(jù)(美)菲利普·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
(注:“自然進程”是指人與自然的互動;“人文進程”是指文明與文明、人群與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有史以來,人們試圖以各種方式認識歷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學者對19和20世紀世界歷史的認識,對此認識提出你自己的見解(贊成、質(zhì)疑、修改皆可),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明確,持論有據(jù),表述清晰。)
(2019·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湯姆叔叔的小屋》描寫了美國內(nèi)戰(zhàn)前奴隸制下黑人奴隸的悲慘命運。主人公黑奴湯姆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逆來順受,受盡折磨而死。該書是第一部被翻譯成中文的美國小說,并被多次搬上話劇舞臺。
——據(jù)陳白塵、董健主編《中國現(xiàn)代戲劇史稿》等
從材料中提出一個論題,結(jié)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jù),表述清晰。)
這兩道題一個是圖表一個是文字,先有小分后有大分,先準確地寫出論點,論點怎么寫,看到什么寫什么。II卷42題,看到眼里的兩條線自然進程,人文進程,要求19-20世紀的歷史認識,論點客觀實事求是的表述你看到的東西不加任何主觀理解和意識就是,人類歷史是自然進程和人文進程相互作用和推動中向前發(fā)展的。我們再來分析III卷,III卷是文字題干,看到什么寫什么,同一本外國作品翻譯的重點卻大不相同,主要原因是因為翻譯時期不同,同樣秉承論點客觀實事求是的表述你看到的東西不加任何主觀理解和意識的原則論點就是,對外國作品的翻譯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理解。這就拿到了小分,也就是論點分,只有先拿到這個分數(shù),下面的論述才不會跑偏,脫題,那么論述的分值才能拿到手。
選做題是三道主觀題里最容易拿到分數(shù)的題,我們在學選修的時候選的是《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通常要求學生在選做的時候選做45題,45題的選做答案通常在材料里是能找出來的,因為它考查就三個部分,一個有關(guān)于改革的歷史事件的原因(包括目的)、措施(過程)、結(jié)果(評價、影響等),所以這個題的答案是最有把握的一個。審題的時候把問題歸類,審清楚題目問的是原因,措施,結(jié)果中的哪一個,作答就可以了。
最不好做和做完心里最沒底的應(yīng)該是41題了,這個題分之最大占到25分,答題難度最大,文科的綜合性,無論是學科內(nèi)綜合還是學科間的綜合全體現(xiàn)在這個題里面了。這個題在做的時候依托基礎(chǔ)知識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做到全面答題,就是調(diào)動一切你所能調(diào)動的知識點,進行全面答題,并且?guī)е蛱栆粤_列的形式全面答題。
在平時的訓練中客觀題最好以15分鐘15個題為基數(shù)來訓練,主觀題41題15分鐘,42題10分鐘,選做題7分鐘,以便學生把控做題時間。因為,能在150分鐘內(nèi)做完所有的題很關(guān)鍵。
參考文獻
[1]唐良兵.高中歷史做題的有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6(0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