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明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數學屬于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有效教學成為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闡述了有效教學的意義,對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盡量讓學生在固定時間掌握更多知識,從而實現課堂效率最大化。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課堂效率并未得到明顯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提高教學質量,怎樣提高課堂效率,這些都是相關教師在探究的重要課題。
一、有效教學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直都在提倡有效教學。總體而言,有效教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
在有效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采用情境教學、問題教學等各種方式,通過這些教學能夠讓學生快樂學習,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自主發(fā)現與探索知識。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生對數學知識充滿激情,就會高度集中注意力,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索愿望。
(二)營造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
在有效教學中,必定要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置身平等愉悅的氛圍中,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敢說、敢想、敢于展現自我。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教師扮演著組織者與指導者,采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同時還需要信任學生、激勵學生及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理解與尊重,真正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能力
在有效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利用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身份,為學生布置各種探索任務,讓學生互幫互助、互相配合,共同探索出結論。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個人發(fā)展空間,成為教學課堂的主人,利用學習主動權加強知識探索。
二、新課改視野下提高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措施
從前面分析來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有效教學非常重要。但是怎樣才能進行有效教學呢?筆者結合教學體會,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明確目標,讓學生成為主體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目標屬于教學靈魂,直接影響著整個數學教學過程。而且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自然,教學目標都符合新課改要求,也是整堂課的指揮棒。對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因經驗缺乏,時常難以掌握學習重難點。因此,教學中就要依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思考,不斷提高其學習效果。比如在教學“測量”相關知識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實際測量,逐漸認識各種長度單位(包含m、cm及mm)。為了實現有效教學,就必須要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首先,要求學生準備一把尺子,尋找這些知識中哪一些是已經知道的長度單位;許多學生都回答知道cm和m,然后要求學生舉例說明哪種物體采用cm表示。要求學生用尺子測量1角硬幣的長度與厚度,逐漸引出mm單位。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尺子上cm如何表示。最后為鞏固知識,教師可出示各種問題,要求學生填寫相應長度單位,比如橡皮長度為多少mm?通過這種自主測量和思考,學生就能夠有效掌握相關知識。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直接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很重要。情境就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創(chuàng)設適應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且,這種教學情境也符合新課改對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通過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在教學“公頃和平方千米”相關知識時,其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認識與理解土地面積單位,比如平方千米及公頃等,掌握面積間的進率,1公頃=10000m2。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回顧舊知識引入教學:大家估計一下,數學書封面大約為3(? )?黑板面積大約為3(? )?引導學生共同回顧所學面積單位。然后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大家計算一下,邊長為100m的正方形,面積應該是多少平方米?通過計算,學生就可得出答案為10000m2。完成后就引出公頃知識,規(guī)定邊長為100m的正方形面積為1公頃,即1公頃=10000 m2。然后要求學生計算教室面積,可以估算教室面積大約為50 m2。那么這樣200個教室面積大約就為1公頃。通過這種教學情境,有效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三)結合生活實際,實現學以致用
數學知識源自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數學知識,教師可從生活中選取一些素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
比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相關知識時,要求學生通過實際觀察,描述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尋找身邊的圖形。教師可準備一些圖形,隨機抽取出來,要求學生回答屬于什么圖形。接著要求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許多物體表面為正方形和長方形,闡述其邊和角的特點。讓學生通過測量與比較的方法,對結論進行驗證。通過實際練習,逐漸掌握正方形與長方形的特點,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艾艷君.重視體驗,發(fā)展素養(yǎng):淺析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重構[J].中國校外教育,2019(8).
[2]費曉華.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探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9(1).
[3]莫振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的有效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