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麗潔,孫玉,張少華
1河北省老年病醫(yī)院,石家莊 050011;2保定市人民醫(yī)院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續(xù)感染導致的慢性肝臟炎癥性疾病,在全球呈廣泛分布態(tài)勢,而我國屬高地方性流行地區(qū)。隨著病毒對肝組織的破壞,CHB可逐漸進展至肝纖維化、肝硬化,最終導致肝功能失代償,引發(fā)低蛋白血癥、腹水等并發(fā)癥,導致不良預后的發(fā)生[1-2]。目前,采用抗病毒藥物抑制HBV活性是CHB治療的基本措施。恩替卡韋可通過作用于病毒DNA聚合酶發(fā)揮抗病毒作用,但因HBV基因組存在高變異性,長期應用易引起病毒基因耐藥性突變和病毒活性的反彈,從而導致炎癥反應增強和肝纖維進程加速[3-4]。研究發(fā)現(xiàn),苦參堿類生物堿可通過改變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發(fā)揮抗病毒作用,可降低病毒對恩替卡韋耐藥性,提高臨床治療效果[5]。但是,對于氧化苦參堿聯(lián)合恩替卡韋對炎癥細胞因子及肝纖維化影響的研究較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們觀察了CHB治療中苦參堿聯(lián)合恩替卡韋對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及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經(jīng)河北省老年病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我院收治的CHB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7]中CHB的診斷標準;②既往無抗病毒治療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或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②合并肝硬化或肝臟腫瘤;③合并艾滋病、肺結(jié)核等傳染性疾?。虎芑加芯癫∈?;⑤合并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伴有癥狀的心臟病及未能控制的癲癇;⑦對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共收集CHB患者1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80例。觀察組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44.8±5.2)歲,病程(7.8±2.4)年,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為(136.1±24.3)U/L、天 門 冬 氨 酸 氨 基 轉(zhuǎn) 移 酶(AST)為(86.5±12.3)U/L、總膽紅素(TBil)為(22.4±6.3)μmol/L;對照組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45.1±5.4)歲,病程(7.9±2.5)年,肝功能ALT(130.7±25.3)U/L、AST(87.5±10.4)U/L、TBil(23.0±5.9)μmol/L。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肝功能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禁煙酒,禁止服用存在肝臟毒性的藥物,行常規(guī)保肝治療,給予高蛋白及維生素食物。對照組口服恩替卡韋分散片0.5 mg(山東魯抗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61),1次/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給予氧化苦參堿注射液150 mg(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71)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天,連續(xù)治療3個月。
1.3 指標檢測方法
1.3.1 血清炎癥細胞因子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采集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備用;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2(IL-2)、IL-6、IL-10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勁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儀器為ELX808IU型酶標儀,檢測波長450 nm,檢測過程嚴格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
1.3.2 血清肝纖維化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采集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備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Ⅳ-C),層粘連蛋白(LN)和透明質(zhì)酸酶(HA),檢測儀器為安徽中科中佳公司GC-1500型γ放射免疫計數(shù)儀,檢測過程嚴格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L-2、IL-6、IL-10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3個月后,兩組血清IL-2、IL-10水平高于治療前而IL-6水平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觀察組血清IL-2、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而IL-6水平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b P<0.05。
組別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n 80 80 IL-2(ng/L)27.6±5.4 39.6±6.9ab 27.7±5.7 30.4±4.8a IL-6(pg/mL)138.0±21.5 103.3±18.2ab 139.8±21.3 125.6±17.1a IL-10(ng/L)97.2± 9.1 145.4± 8.3ab 97.1±10.2 114.8± 9.3a
2.2 兩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PCⅢ、Ⅳ-C、LN、HA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3個月后,兩組血清PCⅢ、Ⅳ-C、LN、HA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各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b P<0.05。
組別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n 80 80 PCⅢ(μg/L)56.4±7.8 35.6±6.4ab 55.9±8.1 44.8±7.1aⅣ-C(μg/L)58.2±8.9 37.8±5.2ab 56.9±8.3 47.2±6.4a LN(ng/L)48.7±5.4 21.9±4.9ab 50.2±5.6 33.6±4.2 HA(ng/L)161.9±16.4 51.7±11.6 158.5±17.4 91.2±15.8
CHB是由HBV感染導致的肝臟感染性疾病,HBV持續(xù)復制會引起機體免疫應答損傷,導致免疫功能抑制;同時能夠引起肝細胞結(jié)構(gòu)損害,不僅導致肝功異常,也能誘發(fā)肝間質(zhì)組織增生,引發(fā)肝纖維化、肝硬化[6-8]??共《局委熓荂HB治療的基本措施,病毒復制狀態(tài)得到有效控制后,能夠有效緩解肝臟的炎癥反應,減輕肝纖維化的進程[9-11]。HBV感染及引起肝臟損害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一般認為HBV復制會引起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活化,從而調(diào)節(jié)轉(zhuǎn)錄激活因子2、核轉(zhuǎn)錄因子κB等基因表達,同時促進下游炎癥細胞因子表達;炎癥細胞因子能通過直接的炎癥損害引起組織損傷,還可趨化及活化粗纖維細胞因子引起組織的進一步損害,導致肝臟間質(zhì)的增生及纖維化,最終導致肝功能的失代償。
氧化苦參堿屬苦參堿類生物堿,是從苦參、廣豆根或苦豆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近年來研究顯示,氧化苦參堿可通過破壞肝細胞中熱休克蛋白70 mRNA穩(wěn)定性,發(fā)揮抗HBV效果[12]。此外,氧化苦參堿尚具有拮抗炎癥反應及纖維化的作用,能夠減輕病毒感染導致的炎癥介質(zhì)釋放及繼發(fā)的組織纖維化。恩替卡韋作為一種鳥嘌呤核苷類似物,能夠在體內(nèi)被降解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競爭性結(jié)合天然脫氧核糖底物,終止DNA鏈延長,發(fā)揮抗病毒作用;但是,其并不能有效誘導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糾正CHB免疫系統(tǒng)紊亂,因而不能夠徹底清除HBV[13]。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采用氧化苦參堿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后,其血清肝纖維化指標PCⅢ、Ⅳ-C、LN、HA水平明顯下降,且血清IL-2及IL-10水平升高而IL-6水平下降。這表明氧化苦參堿輔助下恩替卡韋能更有效地減少有害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減輕炎癥反應,從而抑制CHB患者的肝纖維化進程[14-15]。IL-6是具有強烈致炎作用的細胞因子,能夠通過趨化炎癥細胞因子、直接損傷細胞等途徑發(fā)揮對組織的損傷作用。氧化苦參堿能夠通過調(diào)控TLR4/NF-κB通路活性以及抑制炎癥因子活性調(diào)控細胞凋亡基因水平,從而減少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最終發(fā)揮抗炎及拮抗肝纖維化的作用[16-18]。此外,在病毒感染狀態(tài)下,機體及肝臟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淋巴細胞分化異常,IL-2及IL-10水平下降;然而,本研究中觀察組在應用氧化苦參堿后血清IL-2、IL-10水平升高更為明顯。這說明氧化苦參堿尚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與既往的研究一致[19]。這是因為苦參堿能夠調(diào)節(jié)Th0細胞的分化進而調(diào)節(jié)Th1/Th2細胞的免疫平衡,同時也能夠調(diào)節(jié)其他淋巴細胞亞群的活性,發(fā)揮抗炎及抗病毒作用。
綜上所述,氧化苦參堿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CHB,能夠有效調(diào)控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降低肝纖維化指標水平,以抑制肝硬化進程,從而改善患者預后。由于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且觀察時間相對較短,對于氧化苦參堿在CHB患者中的具體作用需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