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平
這個學期教高一,學生琪琪昨天來問我題目:
劉老師,這個題目問,這篇文章的結(jié)尾可不可以刪除?可是,為什么答案有兩個?可以刪除,是對的;不可以刪除,竟然也是對的?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以前老師教的,都只能有一個答案啊!
我沒有回答他,對他提了一個要求:“叫我一句爸爸?!?/p>
他愣了一下,滿臉疑惑,懷疑自己沒聽清。
“叫我一句爸爸?!蔽倚χ鴮λ貜土艘幌?。
“不,你又不是我爸爸!”
這回他顯然聽清楚了,并斷然拒絕。
我問:“你干嗎不能叫?”
他說:“我是我爸媽生的,你又不是我家里人?!?/p>
我笑著告訴他:是的,我承認,在生物意義上,我不是你爸爸;在法律意義上,我也不是你爸爸。但是,我國自古就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所以,從倫理道德上講,你叫我一句爸爸,真有什么“大逆不道”嗎?
琪琪先是瞪大了眼睛,后是心悅誠服地說:“是哦,也有道理?!?/p>
我再問他:“是不是每個任課老師,你都愿意叫他爸爸呢?有些人,即使給你上過課,你也不樂意,對吧?”
琪琪點了點頭。
我告訴他,“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有條件的,就是這位老師,我們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可他,覺得他是自己精神上的領袖、思想上的導師、學業(yè)上的老師、生活上的朋友、情感上的知音。僅僅是學校安排的老師,僅僅是輔導班上過課的老師,那是不算數(shù)的,我們也肯定不叫?!?/p>
琪琪又表示認可。
我告訴琪琪:
——語文學習,最忌諱一根筋。生活中,許多時候,許多事情,都是橫看成嶺,側(cè)看成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的,需要我們具體情況去具體分析。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結(jié)尾是兩人死后化蝶雙飛。請問這個化蝶的結(jié)尾,可不可以刪除呢?文章寫到兩人殉情而死就結(jié)束,怎么樣呢?
——化蝶成雙,是大團圓的溫暖結(jié)尾,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殉情結(jié)束,那就是慘烈的悲劇,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兩種結(jié)尾,各有其美,人們可以各美其美。所以,都是對的。到底能不能刪除,要不要刪除,我們可以從人物性格的塑造,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主題思想的表現(xiàn),社會環(huán)境的展示,觀眾(讀者)的感受等維度來考慮。
——這世上的事情,不僅有對和錯,還有同時都對,或同時都錯,還有對和更對,或錯和更錯。需要我們仔細去甄別。
——《鴻門宴》中,劉邦、項羽、項伯、項莊、范增、樊噲等各色人物,都有優(yōu)點,也各有缺點。或褒或貶,就看你自己的立場,看你自己的價值觀。
說到這里,琪琪笑了,我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