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孔子學院的跨文化沖突及應對策略研究
      ——以南非某孔院為例

      2021-06-19 07:58:50余亮妹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21年1期
      關鍵詞:孔院文化沖突跨文化

      余亮妹 趙 嵐

      文化軟實力涉及語言、文化價值觀、思維模式及話語體系等,這些資源的動員需要多方機制、渠道、途徑甚至機緣的配合①崔玉軍:《近年來海外中國軟實力研究述評》,《國外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海外孔子學院(以下簡稱“孔院”)作為這一復雜配合中的特殊一環(huán),是扎根民間的文化橋梁。國外對孔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經濟、政治、文化及語言等領域。連大祥(Donald Lien)及其合作者對孔院的研究較多,比如利用經濟學相關模型探討了孔院所帶來的貿易及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②Lien,D.,C.Oh.&W.Selmier:Confucius Institu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 and FDI:Isn"t It Delightful when Folks afar Study Hanyu?,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Finance,2012,21:147-155.、對孔院所在地人民因學漢語而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現象作理論闡釋③Lien,D.:Financial Effects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on Chinese Language Acquisition:Isn"t It Delightful that Friends Come from afar to Teach You Hanyu?,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3,24:87-100.、從州的層面分析孔院對美國出口的積極效益④Lien,D.&C.Co.:The Effec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on US Exports to China:A State Level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Finance,2013,27:566-571.、從孔院中方合作院校角度看孔院對中國高校國際化的實質意義⑤Lien,D.&Miao,Liqing:Effects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o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xports:Evidence from Chinese Partner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Finance,2018,57:134-143.等。Peterson提出孔院在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之外觸及了美國的利益,認為孔院對中國政府更有利①P eterson,R.:Outsourced to China: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Soft Power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National Associations of Scholars,2017,129-130.。Whittaker也認為孔院的設立帶有軟實力影響初衷,但他強調孔院的實際影響更多的是在教育與文化層面而非政治層面②Whittaker,S.:China"s Rise and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Chinese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Seton Hall University,2013.。同時,部分海外學者對孔院在促進語言與文化的交流方面表示認可③Gil,J.:China"s Cultural Projection:A Discussion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5,13(1):200-221.。國內學者如吳瑛、曲如曉、謝孟軍等也從各個角度對孔院的跨文化互動效果進行了研究④⑤⑥吳瑛:《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對5國16所孔子學院的調查》,《浙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牛長松以喀麥隆為個案,從滿足實際需求程度、高校能力建設等方面評估了中非教育交流的成效并提出提高有效性的建議⑦牛長松:《基于教育援助有效性視角的中非教育交流與合作評估——喀麥隆的個案》,《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安然、何國華認為,跨文化沖突管理能力是反映孔院跨文化傳播影響力的根本與關鍵要素⑧安然、何國華:《孔子學院跨文化傳播影響力評估體系建構初探》,《長白學刊》2017年第1期。。張毅博在運用拉斯韋爾5W模型分析孔院跨文化傳播過程的基礎上總結,“似乎孔院的傳播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其結論模糊的原因在于“缺乏相應的實證研究和個例分析”⑨張毅博:《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的孔子學院發(fā)展困境及解決措施》,《新聞研究導刊》2018年第24期。。

      雖不乏文化交流層面的探討,國外的研究多從實用性或意識形態(tài)視角解讀孔院的動機與成效,實證研究方法突出。國內研究涉及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跨文化傳播、與世界其他語言推廣機構之間的比較等方面,多立足孔院本身,研究內容較國外豐富,但研究方法上實證性不足。因此,本研究訪談南非某孔院的中方員工,通過該孔院的跨文化沖突管理效果,發(fā)現普遍問題與文化根源,探索孔院的未來發(fā)展路徑。

      一、跨文化沖突理論

      沖突是對立雙方不惜以傷害對方的方式,在價值、稀有地位、權力、資源等方面的斗爭,是個體或群體因社會生存或發(fā)展的競爭關系而引起的⑩Coser,L.A.:《社會沖突的功能》,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文化沖突是相互依存的個體或群體之間潛存或確實存在的關于目標、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Martin,J.&T.Nakayama.: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ontext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393.。同時,沖突還可以是社會實體因內部或之間出現的不協(xié)調而產生的互動交流過程?Rahim,M.A.:Managing Conflict in Organizations,Westport,CT:Praeger,1992:16.。沖突的核心體現于斗爭表達、不相容性、兩個或以上個體或群體之間等三要素?單波、肖珺:《文化沖突與跨文化傳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缥幕瘺_突的產生是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異文化群體間因感知到互動情景中不相容的價值觀、規(guī)范、目標、方向、稀缺資源、流程和/或結果,而導致的情感受挫經歷?Ting-Toomey,S.&J.Oetzel:Managing Intercultural Conflict Effectively,CA:Sage,2001.。因而,跨文化沖突強調沖突的當事者分屬于兩個或多個文化,它是不同文化當事者因生存、發(fā)展、價值觀、期待等方面的不和諧而形成的交互式交流關系。

      綜合部分學者的研究發(fā)現,跨文化沖突的種類或產生原因是多元的。從宏觀角度來說,經濟、社會、政治、宗教等力量在不同的時期作用各異,具體有價值觀沖突、溝通沖突、思維沖突、利益沖突、情感沖突、目標沖突、認知沖突等。除了消極面,跨文化沖突也包含了積極的面向?Martin,J.&T.Nakayama.: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ontext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393.。沖突與融合是跨文化交流的一體兩面,跨文化管理能力的發(fā)揮不在于回避沖突,“而在于建立有效的協(xié)調機制,實現跨文化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組織機構文化①田暉:《中外合資企業(yè)跨文化沖突與績效關系實證研究——基于中國合資企業(yè)的數據》,《系統(tǒng)工程》2009年第10期。。所謂的沖突管理能力是對文化、語言或民族成員差異引發(fā)的情感挫折和沖突斗爭的有意識的管理②Ting-Toomey,S.:Understading Conflict Competence:Multiple Theoretical Insights,In J.Jackson(eds.):Routledge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bingdon,UK:Routledge,2012:279-295.。一般而言,跨文化沖突的結果有融合、取代、脫離接觸等③李彥亮:《跨文化沖突與跨文化管理》,《科學社會主義》2006年第2期。。

      二、研究設計

      除具備孔院共性之外,所研究的孔院個案在落成至今的短短五六年間曾被評為全球先進孔院并獲得全球孔院先進個人等榮譽,集中反映了它短時高效的典型性。筆者在文獻梳理及初步試驗性研究的基礎上完善訪談提綱并對該孔院的8位相對有代表性的中方工作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最后對跨文化沖突管理效果分析框架進行構建。

      (一)研究對象

      該孔院地處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德班市,非洲民族特色鮮明,語言文化多元,有非常好的港口和制造中心,農業(yè)以畜牧業(yè)和蔗糖產業(yè)為主。中方合作院校結合自身農業(yè)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在辦學之初將其定位為農業(yè)特色型孔院,目前正由第二任院長主持工作。受訪對象的具體情況見表1,與外方兼職同事不同,他們專職負責孔院的日常工作。

      表1 訪談對象相關信息

      (二)研究過程

      訪談提綱主要包括基本問題和核心問題兩大部分,基本問題涵蓋個人背景、崗位性質、主要工作等;核心問題包括動機、角色定位和轉換、身份認同、關系協(xié)調與溝通、自我整合、交流認知、個體與集體關系、危機意識等方面。鑒于《無聲的語言》中的文化教學系統(tǒng)元素表涉及面廣,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基礎實踐論證,提綱中的具體問題也有意識地把包括互動、組合、生存、兩性、領地、時間、學習、游戲、防衛(wèi)、開發(fā)等十個要素納入參考范圍④Hall,E.T.:《無聲的語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47~153頁。。

      筆者通過第一任院長Fred聯系到了其他受訪者,在表明來意并征得同意之后進一步與他們溝通安排線上或面對面的訪談。每位受訪者初次接受訪談前,筆者都會就訪談目的及研究倫理道德問題做簡要說明,整個研究的訪談活動從2019年1月28日持續(xù)到2019年4月30日。為了保證訪談問題的科學性,筆者先訪談了Walt,作為初步試驗性研究,并在對其訪談的基礎上結合研究問題完善訪談提綱,之后則以此為藍本根據不同受訪者的實際情況再調整。

      (三)分析框架

      基于研究目的所構建的跨文化沖突管理效果分析框架包括四大效果評估維度及若干跨文化沖突類別/成因(見表2)。四大效果評估維度中,跨文化沖突管理能力貫穿其中,突出主體的沖突協(xié)調機制及組織文化特性。每一效果維度的沖突呈多源互動形態(tài)并且有主次之分。沖突依跨文化交流的過程可理解為“生存—喜好—情感—認知—價值觀—目標—溝通—發(fā)展—結果(交融/取代/脫離/邊緣/中立)”的交互式碰撞邏輯。沖突歸因不止于個體之間,其背后的社會、歷史、文化、權力等宏觀因素不容忽視①Martin,J.&T.Nakayama.: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ontext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393.。

      表2 跨文化沖突管理效果維度

      三、訪談結果

      結合表2的分析框架對訪談數據進行歸類整理,發(fā)現該孔院與當地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沖突。為此,訪談結果部分在沖突過程推演的基礎上總結如何應對這種跨文化層面的沖突。

      (一)跨文化沖突過程

      初建階段,該孔院在立足合作院校教授語言與文化的同時,憑借中國文化魅力與當地高層及華人建立友好關系,增強顯示度并吸引盡可能多的受眾來孔院學中文。以合作院校的大學生群體為基點,為他們提供中國語言、文化教育及相關活動;這種交流的擴大需要借助當地高層的注意吸附力及華人在兩個文化間的便利資源,進而在潛移默化中作用于當地或西化或本地化的語言文化情感偏好及中國文化認知?;谶@種下上并行及由上而下的互動模式與當地多元異質文化競爭,謀求文化共存。第二階段在延續(xù)第一階段交流模式的基礎上,開始側重通過語言加職業(yè)規(guī)劃的辦學模式來滿足受眾,尤其是大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需求。但就當地廣大受眾而言,該孔院的發(fā)展還處在不溫不火的文化中立狀態(tài),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其交流碰撞中的各種沖突以發(fā)展沖突、溝通沖突及價值觀沖突最為顯著。

      1.發(fā)展沖突

      發(fā)展沖突指的是孔院在立足當地之后的自我實現與受眾需求之間的矛盾,它與目標沖突直接相關。從建立至今,該孔院一直都存在著長短期目標不協(xié)調的問題,組織內部本身的發(fā)展矛盾直接關乎它對受眾眼前及長遠目標的滿足程度。在立足中國語言、文化交流與理解階段,該孔院的長遠目標在于成為全球第二家以農業(yè)為特色的孔院。在實現正常運轉并能與當地文化共存之后,第一任院長將農業(yè)特色理想寄希望于未來。然而,農業(yè)特色的實現需要雙方合作院校的通力配合,在中方院校把國際化定位為“錦上添花”(Carl),學?!敖逃赡芮啡币稽c跨文化思維”(Steve)的情勢下,如何使中方院校在國際化合作中看到微妙的“贏利”是農業(yè)特色能否主動落實的關鍵。

      在長遠目標發(fā)展條件暫不充分的情況下,孔院的首要任務是保證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于是農業(yè)特色發(fā)展理想只能被暫且擱置或替代。Rex作為第二任院長總結前期發(fā)展的經驗認為,漢語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興趣層面并“考慮將中文跟他們自己將來的就業(yè)規(guī)劃和職業(yè)規(guī)劃聯系在一起”,意在通過為當地創(chuàng)造民生福祉的方式來擴大孔院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這也是當今全球孔院的一個發(fā)展趨勢,即“漢語+”模式。

      就不同的受眾而言,該孔院的“漢語+”意義略有不同。對于合作院校的大學生,漢語可與他們的專業(yè)結合,通過學中文拓寬個人的未來發(fā)展空間,如已有部分漢語學習較突出的學生利用孔院的平臺來中國留學深造,當然目前這類人員還屬少數。除中資公司外,當地的華人民營企業(yè)也很多,涉及眾多行業(yè),并以輕工業(yè)為主,有些企業(yè)對員工甚至不太有漢語技能要求。華人企業(yè)通過孔院與合作大學的相關專業(yè)對接,既解決了企業(yè)員工培訓與招工壓力問題,也滿足了合作大學的產學研發(fā)展需求,還間接地為學生及當地民眾創(chuàng)造了兼職/就業(yè)機會。這無形中又擴大了孔院在當地普通民眾中的影響力,只不過這一發(fā)展方向才初露端倪,暫不能充分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進而造成了潛在的供需矛盾。

      2.溝通沖突

      溝通沖突是指孔院與當地在言語與非言語層面的交流不暢,主要體現在文化原形態(tài)植入、文化讓步與融合度、中國文化接收程度、跨文化沖突管理能力等維度。漢語言及其所承載的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原形態(tài),在南非當地的影響深度還不夠。除了合作院校的一個學院把漢語納入學分體系之外,目前的漢語課程仍以興趣驅動推廣。據Lena、Lydia和Walt反映,往中高級方向發(fā)展的學生很少,而且稍微有一點漢語基礎知識的學生流失量很大。Steve希望能夠留住漢語生源并往三級拔高,因為只有到了三級,漢字教學才能跟上,學生后期才有真正的自學基礎與能力。導致語言文化影響流于表面的原因除了受眾看不到學漢語的未來價值之外,還與孔院成員文化交流中的誠意表現有關。從文化交流的雙向互動性規(guī)律角度來說,該孔院成員雖有學習當地祖魯語的意識但多數因為時間緊張、語言困難等現實而停留在日常幾句口頭招呼上。但這方面又因專業(yè)背景、興趣愛好、文化敏感性、使命感強度等因素存在個體差異,比如Lydia和Lena就認為平時課堂的交流語言是英語,基本沒感覺多大的交流障礙,也就不過分糾結當地語言的學習;Walt、Derek和Steve根據受眾或是驚喜或是備受尊重的反饋覺得有必要學一些祖魯語,畢竟這種接觸中的微妙好感會在無形中影響到受眾與孔院之間的距離關系。

      文化讓步與融合度在該孔院成員面對外界文化質疑及中國刻板印象的溝通中表現得較明顯。當地人對中國要么不了解,要么了解不多。不了解者對中國自然談不上好惡印象之分,反而容易在其與孔院的交流中形成好感。了解不多者對中國的印象則分為中立和極端兩種。面對西方文明浸淫中的南非,中國相對刻板的外宣話語模式無形中強化了極端者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由此形成偏見并在交流中對孔院提出文化質疑。此類受眾的印象與偏見較難改變,只能在實際接觸的過程中慢慢改觀或重新形成不同的認知。這些都反映了孔院文化與當地文化的顯著異質性,其所借由文化傳播的載體——中國影視媒體及其他文化產品在當地也自然不具備競爭優(yōu)勢。面對質疑,孔院成員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切換立場的方式向質疑者展現全景圖。用Derek和Steve的話來說,質疑或交流陷阱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在大方向上予以把握,堅持從興趣、共有的人性角度出發(fā),對外講好孔院及中國的故事。而針對中國刻板印象只能無奈地加以利用甚至是強化,因為“可能(現在)確實(我們的文化)產出不多”(Carl)。在獲得受眾關注與好感之后,通過深入接觸交往引導其進一步了解表象下的中國。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該孔院的跨文化沖突管理能力。此外,孔院在當地大學的校內影響力及其沖突化解能力也值得考量。合作院校安排在該孔院的兼職同事及部分學生在當地分享他們與中國及中國人接觸的親歷故事足以回擊一些在公共場合發(fā)生的文化質疑或文化誤讀。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類因共事、深入學習漢語文化、親歷中國文化的人在當地所占比重還比較低,但于少數中可以窺見他者聲音的跨文化溝通效力。

      3.價值觀沖突

      價值觀沖突指的是因為理念上的差異而導致的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態(tài)度甚至行為。因為價值觀的異質性較突出,大部分受訪者以異客自居。Walt通過當地的跑步俱樂部結交了不少南非友人,但在實際交流中還是會經常感覺自己格格不入,尤其是彼此的幽默解碼問題,“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雖然大部分受訪者很懷念南非的經歷,但最終還是選擇回國工作、定居。關于這一點,在南非有十來年經歷的Fred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在這個地方工作生活,把它當做一個體驗就非常有意思,當做長期的一個目標,很困難。因為即使我在南非工作了這么長時間,我也知道我永遠不可能成為南非人,或者永遠生活或工作在那里,我最終還是要回來的。既然如此的話,已經有這種體驗了,何必再長久地待下去,這也是你說的一個規(guī)劃?!?/p>

      雙方的價值觀差異在行為上突出地表現為人與時間的協(xié)調關系問題,即單一性時間觀和多樣性時間觀的沖突①Hall,E.T.:The Danceof Life:Other Dimensions of Time,New York:Anchor Press/Doubleday,1983:42.。偏向多樣性時間觀的中國人往往視時間為一個渾然的整體,不太過分強調時間控制本身,計劃甚至可以被調整、打破。而南非因殖民史的影響,在制度和行為上延續(xù)了西方的單一性時間觀。在他們看來,時間是線性的,是被計劃操控的,行事可按部就班,由此避免不確定性和失控感。這種差異導致受訪者普遍認為當地的工作效率低,但與國內工作壓力相比,任職期間身兼財務工作的Lydia認為在南非的工作更純粹,工作就是工作,而不像國內節(jié)奏快,壓力來源多。“這就是南非!”面對周圍的一切,Walt很精辟地總結了所有人的隨遇而安、異客不安或積極心態(tài)的矛盾心理。

      顯然,價值觀差異是導致發(fā)展與溝通沖突的關鍵核心。突出的文化異質性及對周遭的不同觀念導致了該孔院的發(fā)展理念與方向曾一度偏離受眾的心理預期。不管是與中華文化同質的還是異質的文化,它們在接觸時多少都會有磕碰與摩擦,其差別只在沖突程度的深淺上。此外,頂層關系也會直接影響孔院在民間的交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所建立的中非傳統(tǒng)友好關系在某種程度上為雙方文化的接觸與碰撞創(chuàng)造了開放的空間,南非對中國文化的接受效率也因而比歐美國家高一些。用Fred的話來說,之所以西方對孔院的接受速度相對慢一些,除了文化差異還有文化心理問題,一方面是文化中心主義造就的文化優(yōu)越感,另一方面是面對中國文化開放與包容時的不自信。文化自負與文化不自信的矛盾直接反映了西方國家自身缺乏安全感及對孔院的不確定與了解不充分。面對文化差異、文化保守抑或文化排斥,我們只能主動去溝通,帶著誠意、講求方式地去溝通。

      (二)沖突管理效果

      跨文化沖突過程中所折射出的沖突管理效果將由一個坐標圓圖予以呈現(見圖1)。橫坐標代表南非,官方和民間分布左右;縱坐標代表孔院,組織和個人分布上下。中心點代表了兩者交流中的共同人性,即人類命運共同體現實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外圍的圓則意味著孔院(組織與個人)和南非(官方與民間)之間碰撞與互饋的關系。總體而言,目前該孔院的影響作用主要在合作院校大學內部,對大部分原住民的深度影響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畢竟,周邊普通民眾的認可會直接反映該孔院在跨文化交流與沖突中的融入程度,是其辦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

      該孔院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華人的精神生活并在各方面對華人子女的中國語言、文化教育給予支持。這種微妙的紐帶關系似黏合劑,是對當地領事館與華人關系的有益補充。而通過該孔院推動的一系列文化活動、向華人企業(yè)引薦當地實習/兼職/就業(yè)人才、華人企業(yè)與外方合作院校之間的產學研關系及由此引發(fā)的華人企業(yè)與原住民之間的經濟參與和合作關系等,間接地增加了華人與當地原住民正面接觸和認識的機會,有助于修正彼此的刻板認知。對于外方合作大學來說,該孔院意味著外方學校與中國合作大學及其他潛在資源的對接關系,通過孔院與中國使領館聯絡、與中國各大高?;蚪M織機構拓展國際合作和交流等等。雖然該孔院超越單一語言、文化的發(fā)展模式才初見端倪,但可以預見這種發(fā)展模式對于南非當地的社會穩(wěn)定與貧富差距問題多少能發(fā)揮潛在的支援作用,同時也能間接地加深中南文化的友好關系??梢姡摽自涸诳缥幕瘺_突管理中要獲得更多的積極反饋少不了華人企業(yè)的經濟活動參與和/或中方合作院校的特色投入,這其中的關系可見圖2。

      圖1 沖突管理效果

      圖2 孔院互動關系網

      1.效果成因

      該孔院的效果現狀歸根到底還在于兩個文化在面對沖突時的不同文化心理。在討論這個根源之前,有必要先對整個跨文化沖突過程進行反思。

      漢辦針對孔院的對外交流活動所提出的理念注重強調語言與文化交流而避談其中的互利共贏關系,這勢必給受眾一種空降的意識形態(tài)入侵威脅感。其中的矛盾反映了兩個文化對人倫關系的不同認知,儒家精神重義輕利,這與西方的實用主義精神完全不同。交流初衷的不匹配導致了受眾在面對中國異文化時的不信任,才有了片面的、誤讀的甚至是曲解的中國刻板鏡像,而這種鏡像的制造也直接地反映了他者對中國異文化的排斥與恐懼。雙方的溝通因而不暢,孔院的中國文化交流也因此困境重重。

      而人倫觀的不同則是源于雙方文化對待時間的差異。多樣性時間觀的中國人比較仰賴語境,信奉像Rex所說的“多做事少說話”“用事實說話”等信條。而受單一時間觀影響的南非人則完全相反,他們難以感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需要言說者能明確地表達或呈現語言、文化交流背后的現實意義。這就解釋了該孔院從起初漢辦導向的漢語言文化興趣推廣到后期有意識地往實用性推廣轉向的原因。當然,這種轉向目前只是該孔院在一線文化觸碰中的一種應激反應,所以效果還不太凸顯。

      顯然,兩種異質文化碰撞中的這些沖突必然反映也導致了不同的沖突應對心理。不管是在中國傳統(tǒng)處事哲學中還是在相關的學術研究領域都會發(fā)現,中國人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偏向于調和,追求的是天下大同的和諧關系①黃麗莉:《中國人的和諧觀/沖突觀:和諧化辯證觀之研究取徑》,《本土心理學研究》1996年第5期。。相對于中國,南非以偏向個體主義文化為主②Hofstede,Geert: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Beverly Hill:Sage,1980:22.。中南兩個文化的人在面對沖突時集中地反映了集體主義與個體主義價值觀的不同導向作用。中國人的“面子”“集體主義”意識在孔院成員面對異文化“挑戰(zhàn)”時會為了集體的利益而直面沖突,即便顯得有點“自說自話”,效果好像也不如他者代言來得顯著。而據受訪者反饋,同樣面對沖突,南非人的出發(fā)點偏向個人感受,一般有什么異議他們都會直接表現出來。在面對與異文化的沖突時,他們會把雙方文化或語言的異質性程度納入考慮范圍,即便不能達成共識也至少會選擇去傾聽或試圖去理解。這兩種不同的沖突文化心理,導致孔院成員在面對跨文化沖突情境的過程中既受集體意識激勵,也會因集體文化與個體文化相左的文化立足點而不能游刃有余地與個體文化進行有效對等博弈。

      2.應對沖突的路徑

      基于個案觀察的孔院跨文化沖突管理過程、效果及成因研究雖有其局限性,但從全球孔院的共性角度出發(fā),個案中所折射出的中國沖突文化心理特點及孔院跨文化交流中的普遍問題卻有不少值得其他孔院或類似涉外機構借鑒的地方。

      首先是孔院的組織關系問題,包括孔院外宣理念、中方合作院校特色投入、組織與成員關系協(xié)調、交流內容與形式等方面。從心理接受角度來說,合理權衡孔院交流理念中的務虛和務實關系,增強孔院的親和力。單一的語言文化交流與受眾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則需要中方合作院校的特色投入,其回報在于一種宏觀而長遠的國家戰(zhàn)略紅利發(fā)掘,最突出的例證當屬浙江師范大學在非洲的孔院及其非洲研究院與國家援非項目和中國非洲研究院之間的對接關系。當然,個體與組織的協(xié)調關系急需克服集體主義的心理桎梏。由此再進一步依托受眾的話語體系模式處理好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議題關系,避免低效接觸甚至是刻板印象的過分強化。

      其次是文化交流使者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問題,包括華人紐帶關系的聯通、在地代言人的挖掘、沖突管理能力的強化等。華人,尤其是華商對孔院務實理念的落實是最便捷的載體。這一方面可以增進華人與所在地人民的交流,另一方面華人對孔院工作的認可也間接地深化了他們的文化身份認同,有利于中華民族關系在不同時空的發(fā)展與延續(xù)。另外,本土員工的加入可以緩解因成員流動性強而造成的工作延續(xù)性問題并為團隊注入新的活力。這也凸顯了沖突管理能力訓練的重要性,而且要貫穿于崗位工作的始終,在赴任前及任職期間分階段、有差別地予以系統(tǒng)強化。理想的培訓主題至少要涉及傳播學理論與實踐、雙方文化的知識與對比、跨文化交際學理論與實踐、目的地主要生存語言的分級培訓等方面。

      最后,不管基于什么樣的組織文化背景,文化間的交流最終都落實到個體,孔院文化交流使者的跨文化素質與能力因而變得極為重要。然而,個體素質與能力又受客觀條件、主觀動機、認知、閱歷等因素的影響。鑒于本文僅采用定性方法研究一所孔院中的部分成員,雖在個性與共性之間有啟示性的發(fā)現,但就個體差異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孔院的整體跨文化交流效果、個體跨文化能力差異性評估與發(fā)展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猜你喜歡
      孔院文化沖突跨文化
      全球孔子學院發(fā)展比較研究范式構建
      ——以中亞孔子學院為例*
      孔院武術,想說愛你真的不太容易
      少林與太極(2023年3期)2023-07-14 02:49:18
      論《白牙》中流散族群內部的文化沖突
      助力“一帶一路”發(fā)展 提高孔子學院辦學質量的一點新思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非洲孔子學院人才培養(yǎng)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中英禮貌用語對比及跨文化沖突——以《喜福會》為例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沖突下的詩性反思
      阿來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45
      余庆县| 大城县| 娄烦县| 苍溪县| 衡水市| 石楼县| 曲阜市| 吉木萨尔县| 镇坪县| 望城县| 沁阳市| 共和县| 永济市| 大安市| 永仁县| 兴业县| 青海省| 灵台县| 温宿县| 民勤县| 仁寿县| 饶平县| 黔西| 阿城市| 东方市| 阆中市| 大宁县| 常州市| 柏乡县| 玛多县| 眉山市| 湘潭县| 太仓市| 侯马市| 塔城市| 垣曲县| 赣州市| 库尔勒市| 汕头市| 论坛|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