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政治協(xié)商會議”這一概念是國共兩黨和民主黨派在抗戰(zhàn)勝利前后,為謀求新的合作方式而逐步提出的??箲?zhàn)后期,為力阻國民黨召開一黨專政的“國民大會”,中共積極聯(lián)合民盟等第三方力量,同國民黨進行了艱難的斗爭,要求召集各黨派代表參加的大會,推動成立聯(lián)合政府。在此期間,曾先后出現(xiàn)“各黨派代表會議”“國是會議”“國事會議”“國事會議的預備會議”“黨派會議”等提法,最終達成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識。
抗戰(zhàn)后期,中共政治斗爭的策略發(fā)生了改變,從以前徹底否定國民黨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部曲,轉向試圖在民主化改革的政治目標下尋找有利的方案。
1944年5月,中共與國民黨繼續(xù)談判,由中共代表林伯渠同國民黨代表王世杰、張治中舉行會談。此時,抗日戰(zhàn)場上從豫湘兩省開始的大潰退,將國民黨的腐敗無能充分暴露出來。社會各界改組國民政府、成立各黨派聯(lián)合政府的呼聲日高。
9月1日,毛澤東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上提出,“召集各黨派代表會,成立聯(lián)合政府,共同抗日將來建國?!?月4日,周恩來根據(jù)毛澤東的意見起草給林伯渠、董必武等人的電報指出:“目前我黨向國民黨及國內外提出改組政府主張,時機已經成熟。其方案為要求國民政府即召集各黨各派各軍各地方政府各民眾團體代表開國事會議,改組中央政府,廢除一黨統(tǒng)治,然后由新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實施憲政?!彪娢拿鞔_強調:“這一主張應成為今后中國人民的政治斗爭目標?!?月15日,林伯渠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在國民參政會上主張:立即結束國民黨一黨統(tǒng)治,“由國民政府召集各黨各派、各抗日部隊、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團體的代表,開國是會議,組織各抗日黨派聯(lián)合政府”。
中共中央這一主張得到民主黨派的積極響應。10月10日,周恩來在延安各界慶?!半p十節(jié)”集會上發(fā)表 《如何解決》 的演講,提出在中國命運的轉變關頭,為挽救目前危機,應“由國民政府立即召集全國各方代表,開緊急國事會議,取消一黨專政,成立聯(lián)合政府,改弦更張,以一新天下之耳目”。
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主張是一種策略上的轉變。毛澤東指出:雖然聯(lián)合政府仍然是蔣介石的政府,不過我們入了股,造成了一種條件。只要成立了聯(lián)合政府,一切要由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商決,國民黨的文章就不好做了。
從1944年8月至此的半年間,在中共領導人的講話中,或者在中共電報等文件中,曾先后出現(xiàn)“各黨派代表會議”“國是會議”“國事會議”“國事會議的預備會議”“黨派會議”等稱謂。從表述上看,“國事會議”“國是會議”等涵蓋的內容比“黨派會議”更為豐富和廣泛。無論何種稱謂,都體現(xiàn)了中共的基本主張:改組國民政府,取消一黨專政,建立各黨各派參加的聯(lián)合政府。這應是“國事會議”“國是會議”“政治會議”的重要內容,而“國事會議的預備會議”及“黨派會議”是實現(xiàn)這種主張的重要步驟。
中共和民盟提出的關于召開黨派會議、建立聯(lián)合政府的主張顯然不符合國民黨的既定方針。1945年1月31日,國民黨代表王世杰主張中共參加最高國防軍事委員會,政府承認黨派合法,同意召集黨派會議,但不接受結束一黨統(tǒng)治。
2月2日,周恩來把一個關于召開黨派會議的協(xié)定草案交給國民黨代表王世杰。內容包括:黨派會議應包含國、共和民盟三方代表;有權討論和解決結束黨治、改組政府,起草施政綱領;保證各代表有平等地位和來往自由等。王世杰同時將國民黨方面草擬的一個政治咨詢會議的方案交給周恩來。
國民黨提出的所謂“政治咨詢會議”方案,即由“國民政府約集國民黨代表與其他黨派代表,以及其他若干無黨派人士,從事會商”?!按隧棔炭煞Q為政治咨詢會議。此項會議應研討:(一)結束訓政與實施憲政之步驟;(二)今后施政方針與軍事統(tǒng)一之辦法;(三)國民黨以外黨派參加政府之方式?!贝朔桨竷H僅是一個允許國民黨以外黨派參加政府而沒有改組政府內容的方案?!罢巫稍儠h”無實質權力,所以為中共所否定。
在當晚接著進行的談判中,王世杰仍主張將黨派會議改換名稱,加入無黨派人士。周恩來堅持黨派會議必須討論和決定結束一黨統(tǒng)治、改組政府、起草綱領等問題。
當周恩來將談判情況報告給毛澤東時,毛澤東指示:除非明令廢止一黨專政,明令承認一切抗日黨派合法,明令取消特務機關及特務活動,釋放政治犯,承認解放區(qū),并組織真正民主的聯(lián)合政府等,我們是礙難參加政府的。至于會議名稱、成分、方式,可以從長考慮。這說明,在其他重要內容達成共識后,中共在黨派會議這一問題上準備作出妥協(xié)。
不過,蔣介石不會接受中共提出的組織聯(lián)合政府的主張。2月13日,周恩來在赫爾利陪同下會見蔣介石。蔣介石宣稱:“聯(lián)合政府是推翻政府,黨派會議是分贓會議?!睍劜粴g而散。
8月22日,周恩來在 《目前緊急要求》 中提出:“立即召開各黨派及無黨派代表人物的政治會議,商討抗戰(zhàn)結束后的緊急措施,制定民主的施政綱領,結束訓政,成立民主的舉國一致的聯(lián)合政府,并籌備自由無拘束的普選的國民大會。”作為“政治民主化”的實現(xiàn)形式,中共強調要先召開各黨派參加的政治會議,并將其作為成立聯(lián)合政府的必要步驟。之后,再由聯(lián)合政府籌備召集國民大會。
受蔣介石之邀,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代表于8月28日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
9月3日,周恩來提出中共的談判方案,其中政治民主化包括召開“政治會議即黨派協(xié)商會議,以各黨派代表及無黨派人士組織之,由國民政府召集”,主要討論建國大計、施政綱領、改組政府、重選國大等問題。國民黨希望軍事上收編中共軍隊,所以在政治上用允許中共有一定程度的參政權利來作為交換,遂提出擬改組國防最高委員會為政治會議,由各黨各派選出人員參加,共同參與政治。在此,中共提出了“黨派協(xié)商會議”的概念。
為推進問題的解決,在談判時中共準備作出讓步:聯(lián)合政府現(xiàn)在不能做到,故此次并不提出;召開黨派會議產生聯(lián)合政府之方式國民黨有顧慮,此次不提黨派會議。建議政治會議由國民政府召集,各黨派參加政府。
9月10日,周恩來、王若飛同張群、邵力子、張治中舉行第三次正式會談。關于政治會議問題,中共提出在召開國民大會之前,應召開一次有各黨各派及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的黨派會議,商討國是問題。國民黨方面原則上贊成召開這樣的會議,但要求不用黨派會議名稱,而稱政治協(xié)商會議為好。中共代表未作過多堅持。至于政協(xié)會議的召集辦法、各方人數(shù)、會議權限等,雙方經協(xié)商已經接近。
從筆者目前收集的文獻資料看,這是首次在正式會議上提出“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名稱。
“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國共兩黨在談判中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按中共的理解,政治協(xié)商會議就是黨派協(xié)商會議。9月28日、10月2日,雙方還就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代表人選、協(xié)議方式、召集日期等進行了商談,基本達成一致意見。這些共識最終體現(xiàn)在 《雙十協(xié)定》 第二條規(guī)定中:對于政治民主化問題,應首先“由國民政府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邀集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協(xié)商國是,討論和平建國方案及召開國民大會各項問題”。至此,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得以在正式文件中確定下來。
重慶談判達成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協(xié)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爭取民主的重大收獲,是對國民黨一黨統(tǒng)治的重大突破,對此后中國政局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會上,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會議之所以稱為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因為三年以前我們曾和蔣介石國民黨一道開過一次政治協(xié)商會議。那次會議的結果是被蔣介石國民黨及其幫兇們破壞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摘自《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