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欣 湯華燕
【摘 要】學習場景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智慧的生長。學校建構詩意的學習場景,打造重在深度學習的教室學習場景、重在文化浸潤的校園學習場景、重在主題實踐的校外學習場景,能夠讓學生徜徉其中,打開視野、學會思維、學會表達、學會創(chuàng)造,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關鍵詞】學習場景;詩意空間;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36-0065-02
【作者簡介】1.蔣欣,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實驗小學(江蘇常州,213000)副校長,高級教師;2.湯華燕,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實驗小學(江蘇常州,213000)副校長,高級教師。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武實小”)在“尚德、務實、創(chuàng)新”為核心內容的書院精神指引下,突出場景的營造,從重在深度學習的教室學習場景、重在文化浸潤的校園學習場景、重在主題實踐的校外學習場景等三個層面,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體現(xiàn)書院精神、弘揚書院文化的學習場景,使之成為學生智慧生長的詩意空間。
一、重在深度學習的教室學習場景
1.打好文化底色:布置整體文化環(huán)境。
文化是一個教室的靈魂。教室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也就是物質文化。軟文化,則是一種“隱性文化”,包括班歌、班名、班徽、班級格言,以及學習和生活氛圍的營造等。以2015級4班為例,班主任與學生共商以“鴻鵠”作為班名,期望學生成為會感恩、愛運動、愛創(chuàng)造、有誠信的小鴻鵠。班主任圍繞“鴻鵠”帶領學生設計班徽、班歌、班訓、班級格言等,師生共同布置融入“鴻鵠”元素的教室環(huán)境。教室安放了鴻鵠班的材料資源柜,讓數(shù)學、科學、綜合實踐等學科都有了專用區(qū)域。教室中還設置了學科主題墻,各學科教師根據(jù)主題內容選擇材料進行布置,展示學生學習成果,并根據(jù)教學進度隨時更換,將學科內容變“長”,將課堂變“大”,讓學生在交流展示中互補學習。
2.突出學科場景:創(chuàng)設學習主題情境。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可以營造一種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體驗、合作、探索、交流、反饋、評價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教師圍繞“狐貍”進行了主題教學,把學生學習成果展示于“狐貍的故事匯”主題墻;搜集語文課本中狐貍的故事,共讀《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再被狐貍騙一次》,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故事情節(jié),形成“狐貍的故事繪”;引導學生觀看有關狐貍的紀錄片等,讓學生對狐貍的認知不斷完善。富有學科特征的場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讓學習的過程充滿了生命的律動。
3.支持實踐體驗:建立材料資源臺柜。
合理設置各學科專用區(qū)域資源臺柜,可使教室立體化、多元化、動態(tài)化,發(fā)揮其多重功能。例如,科學課時長為40分鐘,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科學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室創(chuàng)建科學資料柜,放置實驗和研究工具、材料及活動記錄卡,并與班級圖書角整合,放置與科學課程相關的科學參考書、圖冊、圖片等。例如BYOD數(shù)字體驗區(qū),提供專業(yè)的網(wǎng)絡學習資源庫,包含集實物演示、資源庫內容搜索和展示為一體的網(wǎng)絡化操作平臺資源,學生能隨時檢索有關信息。
二、重在文化浸潤的校園學習場景
1.繪制“上善書院”場景地圖。
學校建造了季子堂、閱讀空間站、六藝館、上善書院學習中心,學生在其中可以自由學習探究,開展頭腦風暴,分享學習成果。以上善書院學習中心為例,它包括悠然雅集、會行走的街區(qū)、蟲洞市集等學習空間。悠然雅集,設琴、棋、書、畫、詩、茶等為主題的傳統(tǒng)文化場景,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會行走的街區(qū),有時是農(nóng)博園,有時是美食街,有時是自貿(mào)區(qū),學生在多彩的實踐體驗課程中開展學習,提升自己的生活實踐能力;蟲洞市集包括3D打印、傳媒工作室、開源硬件等智能場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終端設備,打破學習時空。
2.架構橫縱交織的活動序列。
武實小充分利用可視化場景資源,整體設計縱橫交織的活動序列,開展人景合一的多樣化活動,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橫向體現(xiàn)“三合”:一是學科場景與“上善書院”校園場景的契合;二是活動設計與日常生活的有機融合;三是場景育人與國家課程的整合??v向把握兩個序列目標:一是確立低、中、高不同年段的活動目標序列,即“知善”“行善”“成善”;二是把握課程內容序列,圍繞年段目標有層次地縱向推進,低年段舉行“開書”為主題的知善禮,中年段舉行“涵潤”為主題的行善禮,高年段舉行“修遠”為主題的成善禮。
三、重在主題實踐的校外學習場景
武實小充分利用校外學習場景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融入生活并向生活學習。首先是探究式場景的利用。學生圍繞學習問題進行個體或群體探究,發(fā)展能力。其次是沉浸體驗式場景的利用。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到生產(chǎn)基地觀看并體驗常州梨膏糖制作過程,以主題實踐經(jīng)歷提升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等也將隨之提升。最后是思辨求真式場景的利用。在校外場景中,教師引導學生實地考察,引發(fā)學生思維,進行辨識、辨析、辯論,辯證地看待事物,形成獨特見解。
武實小用詩人的情懷、建筑家的設計,以場景觀照人的內心,讓每個學生在場景中找到最合適的生命生長狀態(tài),打開視野、學會思維、學會表達、學會創(chuàng)造,讓學習真正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