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作為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時,可以對照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四有”要求,即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著重在孩子的情商、身體、性格、品德這四方面有規(guī)劃地培養(yǎng)。
有靈魂——點滴養(yǎng)成中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
一個人成長成才,從牙牙學語到步入“象牙塔”,再到進入社會、結婚生子,直至暮年老去,在這一整個“輪回”過程中,起到指引作用的就是他們的情商,在孩童時期幫他們植入一個完整的靈魂——培養(yǎng)較高的情商就顯得尤為重要。
健全情趣人格。主要是指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幫助孩子逐步形成一個基礎、客觀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態(tài)度。簡單地說,就是初步讓其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喜歡什么、缺乏什么,總體上認可自己、接納自己。孩子好動,模仿能力強,喜歡跟著打掃衛(wèi)生,或者洗洗碗等,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在言語中灌輸一種“我是家庭的一分子,我應該為家庭作貢獻”的思想意識,慢慢地這種意識就會固化為義務與責任。既避免了孩子養(yǎng)成五谷不分、衣來伸手的毛病,又在跟隨模仿中贏得了家長的稱贊,獲得了個人的滿足感、成就感,體現(xiàn)了自己對家庭的價值所在。
矯正是非觀念。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在上面涂畫什么,得到的就是什么。一個網絡視頻在這方面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在醫(yī)院對其母親大打出手,其奶奶在中間護著,嚴防母親出手教訓孩子。我感覺這種現(xiàn)象在這個家庭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所以這個小男孩恃寵而驕,無所畏懼?,F(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家庭仍然或多或少出現(xiàn)這種“隔輩親”現(xiàn)象,雖然“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已過,但在原則性問題上,嚴肅的懲戒教育必不可缺。孩子有時是無心犯錯,但家長不能不分對錯,而要在點滴的教育中逐步糾正孩子的認知偏差,形成明確的是非對錯觀念。
有本事——合理規(guī)劃中鍛造孩子的身體
好的身體素質、健康的生活習慣是人生的基石,基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點認知,家長要從孩童時代為孩子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合理膳食,營養(yǎng)均衡?,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小胖孩”現(xiàn)象較為明顯。父母工作節(jié)奏較快,加上“多吃肉才能長身體”等老觀念作祟,在孩子飲食上注重不夠,導致孩子在飲食上要么“肉多偏胖”,要么“挑食偏瘦”。針對這種現(xiàn)象,家長應在每個生長階段為孩子制訂科學的膳食計劃,蔬菜、水果、肉類、主食要隨季節(jié)、成長階段的變化而改變,保證孩子在成長發(fā)育階段營養(yǎng)充分且均衡。
重視鍛煉,科學規(guī)劃。如今,很多孩子在手機、電視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視力和身體健康。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科學合理地制訂不同階段的運動計劃,嚴格控制孩子看手機、電視的時間,加大家長陪伴孩子運動的時間投入比例。沉下心來搞一些寓教于樂的小運動,保質保量地完成每天的運動任務。
規(guī)律作息,養(yǎng)成習慣?!霸倏匆粫?,再看一集”等話語,估計每個家庭晚上都會一遍一遍地重復,這是影響孩子正常作息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家長本身休息時間晚,導致孩子在作息規(guī)律上變動較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為孩子制訂一個作息時間表,除特殊情況外,嚴格按照作息時間表作息,養(yǎng)成良好習慣。另外,作為家長更要嚴于律己,在規(guī)律作息上好表率。
有血性——在成長進步中培育孩子的性格
電視劇《亮劍》估計很多人都看過,其體現(xiàn)的不管遇到多么強大的敵人,也要有敢于亮劍的精神,在孩子的教育上同樣適用。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困難,孩子也要有迎難而上、愈挫愈勇的毅力與敢于承擔、勇于作為的魄力。
積極向上,勇于作為。我現(xiàn)在還記得一次家庭剪紙作業(yè),因為稍微有點困難,孩子怕剪不好,于是讓我?guī)退簟N腋嬖V他:“沒事,你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爸爸可以指導你,但爸爸不會幫你做,因為這是你自己的家庭作業(yè),剪壞了沒關系,爸爸可以幫你粘起來重新剪。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工作,可以尋求他人幫助,但自己可以做,僅僅是害怕做不好而讓別人做是不對的?!彪m然最終作品是在我的幫助下完成的,他可能目前也理解不了我說的話,但是我必須這樣做,只有從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上著手,他才能自立自強,無畏擔當。
不懼挫折,愈挫愈勇。自信是一次次地面對挫折所產生的能力素質,根植于自己對自身實力的認知與認可。相信大家對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高三學生因與母親吵架憤而一躍跳下高架橋”事件有所了解,究其原因就是抗挫折能力弱。為了避免類似悲劇發(fā)生,作為父母,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有意識地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從一次跌倒自己爬起、一次不行就要嘗試第二次、一次失敗必須要再次努力開始,逐步養(yǎng)成孩子“有困難就上,沒有困難,創(chuàng)造困難也要上”的意識,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愈挫愈勇,笑傲人生。
善于溝通,長于交際。對這一點,根據(jù)孩子的性格差異可以有不同側重,但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交際能力,慢慢地他們就能自己建立起一套做人做事的準則和方法。比如,孩子如果想買一件玩具,問問他要買的理由、必需性、怎么玩等問題,適當在言語上向夢想、分享等方面引導,既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水平。
有品德——在言傳身教中熏陶孩子的品德
孩子作為我們的接班者和繼承人,家長有義務有責任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傳承給下一代。
勤儉節(jié)約不能忘。我們都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前超前消費導致的“網貸”陷阱時有發(fā)生,究其原因就是盲目攀比、奢侈消費造成的。如果人人都懂得勤儉節(jié)約,那么此類現(xiàn)象就不會發(fā)生。舉個例子,背誦唐詩基本上是孩子的必修課,但絕大部分孩子都是知其然,做不到知其所以然。疫情期間,家里種西瓜,我和孩子有幸參與。我們看到農民伯伯大汗淋漓地在地里勞作,我在一旁提醒道:“我們吃的蔬菜、米飯和饅頭都是這樣辛辛苦苦在勞作中得來的?!边@比簡簡單單照本宣科地說一句“把飯吃完,不準浪費”效果要好得多。另外,作為父母不能說一套做一套,這邊高喊勤儉節(jié)約,杜絕浪費,那邊又大吃大喝,盲目消費。
樂于助人不能丟。家長在要求孩子具有樂于助人品德的同時,是不是自己也能做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呢?樂于助人在于實實在在地做,不在于夸夸其談地說。孩子在家長身邊看得多了,碰到別人有困難時,自然會像家長一樣伸出援助之手。樂于助人不僅僅是品德、是傳承,更是要求、是自律。當今社會上充斥著類似“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毒雞湯”,家長要教會孩子有所甄別,切忌隨波逐流。
敬老愛幼懂感恩。你怎么對待你的父母,你的孩子將來就怎么對待你。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教育孩子敬老愛幼,如老人不上桌,小孩不動筷,這是規(guī)矩,也是孝道;古有孔融讓梨,今有孩子讓玩具,這是分享,也是謙讓。教育孩子敬老愛幼,敬老重在規(guī)矩,規(guī)矩成自然,就是孝道;愛幼重在分享,分享成常態(tài),就是德行。
(作者系山東省沂源縣南魯山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