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振勇
摘要:目的:分析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濕熱阻絡型痛風性腎病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診治的72例濕熱阻絡型痛風性腎病病例,基于病患治療方案的選擇,劃入普通組與辯證組(n=36)。普通組予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辯證組在此基礎上使用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對比用藥效果。結果:治療后辯證組病例的24h尿蛋白、SCr指標相對較低,與普通組指標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辯證組病例的癥狀好轉率是97.22%,普通組病例的癥狀好轉率是80.56%,辯證組的癥狀好轉率較高(p<0.05)。辯證組病例2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普通組3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兩組用藥安全性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濕熱阻絡型痛風性腎病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改善病患腎功能狀態(tài),整體救治有效率較高。
關鍵詞: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濕熱阻絡型痛風性腎病
【中圖分類號】R9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079-01
痛風性腎病是因為病患身體內血尿酸形成過多或者排泄減少所誘發(fā)的高尿酸血癥[1]。痛風性腎病主要表現(xiàn)為腎間質、腎小管尿酸鹽沉積的特征,致使病患腎小管上皮壞死[2]。常規(guī)臨床多以西藥治療,但是病患癥狀改善效果不佳,且易于反復發(fā)作,未能夠真正調節(jié)病患的氣血狀態(tài)。中醫(yī)學研究認為,痛風發(fā)生的機制在于氣血匱乏,風寒侵襲,血脈阻滯[3]。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可基于病患癥狀選材用藥,發(fā)揮辨證施治的作用。文章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診治的72例濕熱阻絡型痛風性腎病病例,根據(jù)研究結果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診治的72例濕熱阻絡型痛風性腎病病例,基于病患治療方案的選擇,劃入普通組與辯證組(n=36)。辯證組男女比值20:16,年齡31-74歲,均齡(47.71±4.63)歲。病程5-19年,均長(8.93±1.15)年。普通組男女比值19:17,年齡31-75歲,均齡(47.59±4.72)歲。病程5-19年,均長(8.82±1.27)年。兩組資料比較無顯著區(qū)別(p>0.05)。
1.2 治療方法
普通組予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低鹽低鈉及低嘌呤飲食,調節(jié)病患血壓、血脂,鎮(zhèn)痛治療。鼓勵患者多喝水,飲水量2000-3000ml/d,控制感染,保持水電解質均衡。非布司他片(國藥準字H20130058,生產企業(yè):江蘇萬邦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40mg,1片/次,1次/d,用藥14d。
辯證組在此基礎上使用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虎杖20g,羌活、萆薢及茵陳蒿各15g,丹參、蒼術及白術各10g治療,當歸、澤瀉、豬苓及防風各9g,生大黃8g,苦參、甘草各6g。合并尿路結石,增加雞內金15g;食納差者,加焦三仙15g;關節(jié)疼痛,增加伸筋草10g;血壓較高,增加葛根12g,鉤藤10g治療。水煎煮藥物1劑/d,早晚2次溫服,用藥14d。
1.3 評價標準
記錄病例治療前后的24h尿蛋白、SCr(血肌酐)指標變化情況,對比癥狀好轉率(顯效率+改善率)。顯效:病患癥狀消失,24h尿蛋白、SCr指標恢復正常;改善:病患癥狀漸好,腎功能指標有所改善;無效:未滿足上述條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20.0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單因素t或者X2計算,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病例的腎臟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腎臟指標均發(fā)生變化,其中辯證組病例的24h尿蛋白、SCr指標相對較低,與普通組指標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辯證組與普通組病例的癥狀好轉率比較
辯證組病例的癥狀好轉率是97.22%,普通組病例的癥狀好轉率是80.56%,辯證組的癥狀好轉率較高(p<0.05)。詳見表2
2.3 辯證組與普通組病例的用藥安全性比較
辯證組病例2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普通組3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兩組用藥安全性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西醫(yī)多通過非布司他、別膘醇等藥物治療,抑制尿酸生成,促進尿酸排泄。但是西藥長時間服用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會影響病患的腎臟功能狀態(tài)。痛風性腎病屬于中醫(yī)學中“血尿”、“水腫”及“骨痹”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痛風性腎病的發(fā)生原因,在于外感寒濕、天線腎脾不足或者飲食不節(jié)。病患氣血運行不佳,臟腑功能失調。
當歸拈痛湯組方中茵陳篙、羌活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生大黃可通腑泄?jié)?澤瀉、豬苓為泄下、祛濕及利水的良藥,輔以苦參則能夠清熱祛火。丹參、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蒼術、白術能夠健脾益氣,聯(lián)合應用甘草調節(jié)藥物作用效果。孫國強[3]的報道結果顯示,聯(lián)用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組的病例,其24 h尿蛋白、肌酐值均優(yōu)于西醫(yī)治療組。西醫(yī)治療組治療有效率是75.0%,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組有效率是92.5%。本次結果顯示,治療后辯證組病例的24h尿蛋白、SCr指標相對較低,辯證組病例的癥狀好轉率是97.22%,普通組病例的癥狀好轉率是80.56%,辯證組的癥狀好轉率較高。在聯(lián)合使用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的方式下,可改善病患的腎臟指標,治療有效率提升,優(yōu)于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方式。
綜上內容,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濕熱阻絡型痛風性腎病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改善病患腎功能狀態(tài),整體救治有效率較高。
參考文獻:
[1]劉子安,劉維,張亞坤.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中藥治療痛風性腎病用藥規(guī)律分析[J].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2020,9(08):25-28.
[2]黃意婷,趙藝蔓,庾雪鷹,等.基于網絡藥理學的土茯苓治療痛風性腎病的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醫(yī)藥,2020,15(07):1063-1066.
[3]孫國強.當歸拈痛湯治療濕熱阻絡型痛風性腎病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0,30(05):52-53.
天等縣人民醫(yī)院 ?廣西崇左 ?5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