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妤玨
摘要:小學美術社團活動與美術課堂教學具有相生性、相成性和差異性。小學美術教師要正確把握小學美術社團活動與美術課堂教學的關系,讓美術社團活動與美術課堂教學有機融合,互為促進,切實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關鍵詞:美術社團 美術教學 關系研究
小學美術社團活動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補充的第二課堂的內容之一,是以美術課堂教學為基礎進行延伸、拓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美術課堂教學的缺失。隨著美術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對小學美術社團活動與美術課堂教學關系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讓美術社團活動與美術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從而提高美術教學實效。
一、相生性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是美術社團活動開展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日常美術課堂教學中,要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更多地來自平時美術課堂的學習。一部分學生出于對美術的興趣,萌發(fā)了參加美術社團的想法,自主選擇參與自己感興趣的美術社團,進行更加系統(tǒng)化的美術學習。正因為有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申請加入社團活動中來,也才會積極地投入美術社團的學習。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是基于美術教材,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以及基本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為美術社團活動的開展打下知識、能力與情感的基礎。
(二)小學美術社團活動是美術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
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能獲得眾多美術門類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但是都較為淺顯。美術社團的內容則在美術課堂教學基礎上,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劃分。每個社團選擇一個美術門類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教學,如繪畫、書法、手工社團,以及以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為基礎的剪紙、刺繡、燈彩、板鷂等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美術社團,給學生以選擇的空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某個美術門類,在多姿多彩的美術社團活動中汲取營養(yǎng),專注于提高自己的某一項美術技能,豐富自己的美術知識。
以筆者所在學校燈彩社團為例,其成員主要是三至五年級的學生。燈彩社團活動的開展,是在成員學習完蘇少版美術三年級教材《漂亮的燈》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在《漂亮的燈》一課的學習中,了解到燈彩的文化意義和實用價值,接觸到燈彩的基本制作工藝。在加入社團以后,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能自如、快捷地制作出一些造型較為簡單的彩燈。同時,在燈彩的制作中,學生還能將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學習到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綜合地運用到其中,賦予彩燈蓬勃的生命力,最終呈現(xiàn)出樣態(tài)各異、富有童趣的燈彩作品。
二、相成性
(一)小學美術社團活動與美術課堂教學互為補充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開展以美術教材的內容為主,注重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介紹最基本的美術知識、美術技能。在教材框定的教學內容之外,教師亦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狀況進行拓展教學。而不少學校的美術拓展教學內容,正來源于美術社團,
例如南通市通州區(qū)實驗小學的美術課中加入的漫畫內容,就是基于本校開設的數(shù)位板漫畫社團。美術教師應班級學生的強烈要求,在美術課堂上進行了漫畫拓展教學。漫畫課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性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這樣的漫畫課,還經常吸引來一大批漫畫小“粉絲”,又反過來壯大了漫畫社團的隊伍,促進了漫畫社團的發(fā)展。
(二)小學美術社團活動與美術課堂教學高度融合
美術社團活動通常是對美術中單個門類的知識和技術的深入學習與探究。而美術課堂的教學范圍區(qū)別于美術社團的地方是,其涵蓋美術的眾多門類。顯然,美術社團活動與美術課堂教學是密切結合、融為一體的。
在美術教學中,學生掌握到美術各個門類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為美術社團的教學活動奠定了基礎。同時,學生在參與美術社團的學習、創(chuàng)作中,并不僅僅使用單一門類的知識與技能,而是將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習到的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進行融會貫通,進而提高美術綜合素養(yǎng)。
以繪畫社團為例,繪畫活動也不僅僅局限于“畫”,拼貼畫是將“畫”與“做”相結合。手工社團也不僅僅是“做”,紙筒動物、陶泥娃娃等的制作,都是“做”與“畫”相結合。扎染社團不僅僅是“扎”和“染”,藍印花布的制作是畫、刻、扎、染相結合。以南通市通州區(qū)興仁小學燈彩社團為例,扎骨架、糊紙面考驗著學生的動手能力,燈籠彩繪的過程則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意,給學生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學生或用繽紛的流蘇點綴,或揮毫潑墨,或用水粉,或用蠟筆,肆意大膽地將做、畫、書等結合起來進行創(chuàng)作,最終呈現(xiàn)出多樣的燈籠彩繪面貌。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學到的各種知識與技能,都可以大膽地運用到社團活動的創(chuàng)作中來。正因為在美術課堂中不斷地汲取多方面的美術知識,掌握多項美術技能,學生才會在社團活動中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作品。當然,這個過程也是以點帶面,以看似單一的社團活動來提高美術各項技能。
三、差異性
(一)小學美術社團與美術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方面的差異性
日常美術課的教學受到教材、場地、材料、工具等方方面面的限制,部分課程內容僅僅停留于表面理論的學習、平面圖片的欣賞、視頻的放映,很難付諸實踐。而開設的多種多樣的美術社團,均配備相應的活動場所,為社團教學提供了專門的材料、工具。美術社團是針對美術的某個門類進行教學的,不限于教材淺顯的內容,學生可以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探索。
以版畫課為例,日常美術課堂教學考慮到版畫材料、工具的繁雜、體積較大,以及木刻刀使用的安全性,一般會以橡皮章、吹塑紙版畫的制作來代替。而不少學校開設的版畫社團,配備了專用教室、專用材料、專用工具,給學生的實際操作帶來了更多的空間,也給創(chuàng)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單色版畫、套色版畫、絲網版畫、石版畫……多樣的材料、新奇的技法,點燃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雖然一直提倡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但在實際美術課堂教學的開展中,班級授課使得教師很難時刻顧及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很難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這導致學生更多地處于“被教”的狀態(tài)中。社團活動相較于班級授課,學生人數(shù)較少,教學機動性、針對性更強,還能提供給學生更大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展示的平臺,使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以南通市通州區(qū)興仁小學為例,燈彩美術社團的美術教師在社團活動中進行了分組教學,三年級進行簡單的幾何形燈籠制作,四年級在幾何形燈籠基礎上進行變化,五年級主要學習兔子燈籠的制作,六年級則嘗試制作更為繁雜的宮燈、生肖燈。當然,學習速度快的學生,可提前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內容。由于參與者來自不同年級,社團教師采用了“導生制”,化班為組,采取老帶新的教學方式,在高年級的老成員中選取表現(xiàn)優(yōu)秀、性格開朗的成員擔任小組導生,社團老師先考核導生的基礎技法,再由各組導生在組內講解。當然,社團教師并非全然“撒手”,重難點的突破,個別薄弱學生的輔導,引導成員進行創(chuàng)造性探索,還是由社團教師組織進行。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讓教師主導活動,又讓教師適時“退居二線”,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轉為主動地互助式交流。
(二)小學美術社團與美術課堂教學在教學評價方面的差異性
美術課程標準固然提倡評價方式的多樣性,自評、互評、師評以及座談,但是與美術社團的靈活機動相比,短板依然明顯。
南通市很多小學美術社團不僅在社團內開設“小畫展”,組織優(yōu)秀美術作品的評選、展覽,還鼓勵社團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社會藝術實踐,組織他們參加各級美術比賽、美術作品展覽等,為社團學生提供展示平臺,充分調動社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美術的信心。美術社團廣平臺、多維度的激勵性評價機制,為學生樹立了追趕目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推動社團學生不斷進步。
以南通石港小學為例,社團教師每年春節(jié)都會帶領社團學生開展寫春聯(lián)、送福下鄉(xiāng)活動,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鎮(zhèn)“魚灣書畫展”、區(qū)“金沙風”書畫賽、市“江海風韻”美術展等,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對自我的肯定,以及對書畫的濃厚興趣。社團活動評價的靈活性、多樣性、豐富性是日常課堂教學評價無法企及的。
四、結語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美術課堂教學也具有社團活動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學習比較全面的知識,鍛煉多方面的才能,得到多維度的發(fā)展。美術課堂教學是美術社團活動的基礎,美術社團活動是美術課堂教學的拓展和深化。因此,不可以片面地夸大某一方面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胡佩佩.試論小學美術教育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路徑[J].試題與研究,2020(36):166-167.
[3]黃歡.美術史解讀方法與普及教育的關系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3):57-59.
(作者簡介:孫妤玨,女,本科,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興仁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