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軍
【摘 要】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作用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同時還能優(yōu)化教學模式,推動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本文簡單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積極意義,結合實際教育工作經(jīng)驗,提出了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融合;策略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jīng)逐漸成熟,目前,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相結合已經(jīng)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助力。語文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高質量的語文教育工作必須圍繞學生主體地位展開,傳統(tǒng)教育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基于此,教師需要不斷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作用
(一)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發(fā)教學資源時只是使用紙質教材,忽略了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課程資源本身內容寬泛,網(wǎng)絡素材就是良好的語文課程資源。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開發(fā)世界各地的語文課程資源,這些材料能夠有效彌補教材中的不足,進而豐富初中語文教學材料。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開發(fā)初中語文課程資源,視頻、圖片都可以成為教學的材料,使學生受到視聽覺的雙重沖擊,從而體會到語文的魅力所在,進而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在過去的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是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人,這在無形間限制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學生只是機械得接受這些知識,這致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受到消極影響。而在初中語文中運用信息技術時,教師應該注重選擇趣味性的材料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帶來的新鮮感,學生才能主動地建構知識,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同樣也要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教師自身教學素質直接關系到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在嘗試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學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通常由教師主導,從設置教學目標到設計教學方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由教師獨立完成,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成長需求。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一方面需要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能,同時又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需求,在推進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也能夠得到發(fā)展。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單一
在推進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過程中,許多教師由于自身信息化教學素質較低,應用信息技術的方式較為單一,錯誤地認為信息技術只是展示學習素材的工具,沒有圍繞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活動。在開發(fā)信息化教學素材時,教師只是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下載其他教師的研究成果、借助網(wǎng)絡收集教案,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缺乏變通,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原則之一,這是因為每個學生之間都是不同的,其生活環(huán)境的差別會導致他們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的表現(xiàn)也各不一樣,教師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地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很容易導致教學活動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發(fā)展。
(二)過分重視形式,忽略教學目標
傳授知識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在推動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過程中,許多教師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過分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形式,忽略了傳授知識這一基本目標。在授課過程中,許多教師提前準備了精美的教學課件,搜集了大量教學輔助素材,視頻、圖片等材料雖然能夠豐富課堂的趣味性,但是教師未能把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時機。教學目標缺失是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當教學活動無法實現(xiàn)傳授語文知識的目標時,信息化教學只能流于形式。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融合的有效實施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備課效率
備課是初中語文教育工作的重點,在備課時教師應該選擇好合適的教學材料,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備課通常由教師獨立完成,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資源,在信息網(wǎng)絡的幫助下與學生進行互動,并聽取學生的建議,鼓勵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將感興趣的內容發(fā)送給教師,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挑選備課材料。教師不僅要收集教學材料,而且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jù)學生語文學科知識儲備查缺補漏,從而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1.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將課本內容還原到課堂,借助視頻和圖片的輔助作用,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在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提前準備相關的教學素材,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為學生展示教學素材,為學生帶來試聽的雙重體驗。舉個例子,在部編版初中語文《三顧茅廬》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經(jīng)典影視作品《三國演義》作為教學素材,在課堂上播放教學片段的故事,幫助學生全面感受人物。在看視頻時,學生能夠感受到劉備求賢若渴的態(tài)度,張飛暴躁易怒的性格。這樣一來,課本中的文字描寫能夠轉變?yōu)橹庇^的故事情境,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利用音頻素材組織誦讀活動
詩歌和散文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文體,詩歌和散文都具有文字優(yōu)美的特點,在學習這類課文時,教師不僅要重視文章語句的分析,同時還應借助誦讀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教學效率。詩歌和散文的教學是以教師帶領、學生跟讀的方式展開,這樣的互動形式單一,教師無法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在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音頻素材組織誦讀活動,教師應當根據(jù)不同教學主題提前準備相關的音頻素材,并以此作為誦讀活動的材料。舉個例子,在部編版初中語文《鄉(xiāng)愁》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鄉(xiāng)愁》的詩朗誦音頻,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詩歌的誦讀技巧,并要求學生跟讀。在生動感人的音頻素材影響下,學生能夠感受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愁”,感受“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的無奈,及作者對祖國、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三)利用信息技術推動課外學習
1.借助微課進行自主學習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教師應當嘗試利用信息技術推動課外學習,借助微課的輔助作用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自主學習。教師可以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課前自主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利用微課在課外時間提前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并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舉個例子,在部編版初中語文《背影》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體會文章中作者對父親情感變化”的自主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借助微課提前預習課文,在閱讀課文的同時賞析“父親為我買橘子”的片段,從文章中挖掘真實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父愛的偉大。
2.利用網(wǎng)絡資源豐富閱讀素材
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推薦豐富的閱讀素材。語文學習本身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組織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以課本知識為基礎,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幫助學生積累文學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文學知識體系。舉個例子,在部編版初中語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課的教學活動過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經(jīng)典文學作品《紅樓夢》,鼓勵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課外讀物,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課文中劉姥姥初次進大觀園,發(fā)生了一系列有趣的囧事,此時賈府一片欣欣向榮,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賈府逐漸走向衰敗,劉姥姥第三次到賈府竟是接受鳳姐的委托尋找巧姐,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完整地了解紅樓夢的故事情節(jié),從賈府的興衰背后獲得啟示。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課外閱讀的門檻更低,因為電子化大多數(shù)都是碎片化閱讀,可以讓學生在空閑時間進行閱讀,豐富自身文化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相融合,這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一次大膽突破,教師必須強化自身信息化教學素質,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運用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提高備課效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課外學習的良好習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鄧會元.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的融合[A].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8
[2]吳偉.信息化教育技術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實踐[A].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三)[C].2020
[3]戴曉娥.信息技術支持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研究與實踐[A]. 2018江蘇省教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9
[4]王燕.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A].2019年“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9
[5]謝麗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A]. 2020年教育教學與研究論壇論文匯編[C].2020
[6]繆春蓉.疫情背景下的初中語文網(wǎng)絡教學:問題與對策[A].當代教育評論(第10輯)[C].2020
[7]儲進靜.微課在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有效課堂中的應用探討[A].2019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C].2019
[8]李蔚.O2O背景下初中語文任務情境設計初探[A].數(shù)字教材·數(shù)字化教學——第四屆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研討會論文案例集[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