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敏
【摘要】語文在小學學習體系中占據(jù)重要比重,深度學習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加深知識理解、深化學習體驗、運用知識內容,是讓學生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教師錯誤的教學思想,使得深度學習的教學存在一定的教學誤區(qū),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深度學習效果與學習發(fā)展。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始終堅持實踐原則和問題導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制定有效地突破解決教學對策,以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健康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度學習;教學誤區(qū);突破
之所以說深度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學習方式,是因為通過讓小學深度學習語文知識,才能將知識要素作為發(fā)展媒介,并在此基礎上將所學的語文知識轉化為屬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深度學習逐漸成為構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的科學方式,與學生知識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緊密相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度探究當前,無法讓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誤區(qū),有效避免學生被動與機械化學習語文知識,無法深度學習課程知識的不良學習現(xiàn)象,而是使學生能真正實現(xiàn)對課程知識的深度學習,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元的現(xiàn)代化課堂。
一、 深度學習的主要誤區(qū)
第一,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組織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情況可見,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度強調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和掌握,將課程內容多等視為學習內容深,在課上僅40 分鐘的教學時間內,為學生講述了大量的知識,這不僅使得學生在沒有理解上一個知識點的情況下,就不得不進行學習下一個知識點,還使得學生無法掌握課上所學的所學知識,反而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雜而亂,導致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十分低下,這是深度學習的主要教學誤區(qū)之一。
第二,教師構建深度教學課堂的方式和內容脫離學生實際能力水平,并未正確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也沒有把握好課上教學的契機,采取整體、統(tǒng)一的學習任務面向全部學生,難以保障每個不同認知與接受能力的學生,都能從教師的指導下透徹地掌握所學的語文知識。教師也一直在運用灌輸式的方式教學,自然使得學生無法深度學習語文知識,使其語文學習效果越來越糟糕,二、 小學語文深度學習誤區(qū)的破解思路
(一) 跳出預設框架
為有效地解決教師錯認為課程內容多就是深度教學的教學誤區(qū)問題,院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培訓,使其能改變錯誤的教學理念,使能正確地認識到所謂的深度學習,其“深”是指學生深度理解所學的知識,不應按照既定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而是應結合學生的實際語文學習情況,適當?shù)匮由炫c拓展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對教學內容的合理規(guī)劃,適當?shù)胤怕n堂學習的節(jié)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學習空間,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地“我要學”,真正實現(xiàn)對課程知識的深度學習,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在深度教學課堂中的自主性。
舉例來說,在學習《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節(jié)課時,教師即可先為學生播放日常生活中每個不同人經過奮斗的勵志人生,以及不努力奮斗的人的一生,抓住學生注意力,營造起主題語文學習氛圍,使學生能積極地自主閱讀課文,探究不同的豆子所選擇的不同人生;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自主深度學習情況,循序漸進對文本要素進行解讀,揭示文章主旨,引導學生在閱讀和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也能認識到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奮斗的重要性,使其能真正深度學好課程知識,豐富自己的語文學識和視野。
(二) 啟發(fā)學生思考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之中,為使學生能深度學習語文知識,教師還需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認知與接受能力,為學生制定不同的語文學習任務,運用這種任務教學法,啟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度思考,不斷地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這樣即可有效避免教師一直運用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使班級中的學生出現(xiàn)認為語文知識十分困難或是十分簡單的錯誤學習思想,而是使其都能接受教師的教學方式,憑借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深度與高效地學習課本中的語文知識,加快學生語文學習發(fā)展的步伐。
以《蝙蝠和雷達》的教學為例,教師需要首先從班級學生的學情入手,做好學情調查工作,獲得關于學生語文知識基礎、能力素養(yǎng)等要素的整體認知,并以此為劃分全部同學水平層次的重要依據(jù),并結合教學任務對授課內容進行層次化設計,讓能力高的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的雷達知識,寫一篇作文,要求能力中等的學生寫課后觀后感,要求能力低的學生總結課文,書寫出關于課文的結構框架,以這種任務型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立足素材內容,站在全新角度深度思考課文中的語文知識,真正將所學的語文知識內化于心,提高語文課堂深度。
(三) 構建知識結構
為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深度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要求每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都運用思維導圖表述整個課文脈絡,培養(yǎng)其構建知識結構的能力,使其能借助思維導圖這種思維工具,將自己之前與新學習的語文知識整合到一起,使其能建立屬于自己的完善的語文認知結構,獲得對于語文知識的深刻認知與理解,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深度學習的能力,以及其對語文知識的深度學習效果,使其能獲得更好的語文學習發(fā)展。
舉例來說,在學習《精衛(wèi)填海》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在梳理知識聯(lián)系上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整理本文思維導圖分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在自主探究與思維導圖的輔助學習中,形成對課文知識的全面認知與深度理解。之后,教師要結合學生思維導圖成果進行對其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并通過要求其運用思維導圖整合自己學過的語文知識,高效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使其能在腦海中建立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框架,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結束語:
總而言之,深度教學課堂是新課改背景下推進語文教學實踐的科學手段,小學語文教師要始終在“生本位”思想的指導下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深度,既要關注信息技術的多元運用,又要抓住學生主體差異,既要立足語文素材,又要發(fā)散學習思維,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構建新時代深度語文課堂,保障學生能真正實現(xiàn)對語文知識的深度學習,為塑造學生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知識理解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王惠珍. 小學語文深度學習之我見[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7):32.
[2]洪文超. 淺析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策略[J]. 語文課內外,2020(1):337.